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小嬰兒能看出來性格嗎?

2019-11-08親子

可以又不可以。

兩個詞要分清楚:氣質Vs.性格

氣質是天生的東西。一出生就能看出來。性格是後天養成的傾向,可以改變。

我女兒從小就很有性格,「跟人不親」是老人對女兒1歲前的標簽。

確實,女兒1歲前不是很願意跟人親近。

擁抱啊、親吻啊,都是她不喜歡的。

除了爸爸媽媽,女兒要想跟一個人熟絡起來,至少要陪她玩一兩個小時。要能獲得她的「首肯」同意讓你抱上一抱,更是需要「人品」+「眼緣」。

就連外婆、奶奶,一周不見也得適應一下才能獲得她的「青睞」。

「你看人家孩子,見誰都讓抱,你看你女兒,這樣不行的~」

老人常「語重心長」的告誡我和孩子媽。

但我不以為然,我知道這是天生氣質使然,沒什麽大不了。

英國新英國心理學家Emily Johnes設計了一個實驗,想觀察6個月大的孩子面 令人驚訝而不可預測的挑戰 時,不同的氣質類別的孩子對此是否有不同的表現。

下面影片顯示了試驗中不同的孩子在6個月大時就已經展現出了先天的迥異氣質類別:

BBC:不同孩子的不同氣質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2940567364063232

Emily Johnes博士將孩子先天的氣質類別分為:謹慎型、歡迎型和冷靜型。 [1]

很顯然,我的女兒是謹慎型的。

謹慎型的孩子 遇到新的挑戰並不急於迎上去,而是傾向於先後退,觀察清楚之後再決定是否接受。 歡迎型的孩子 遇到新的挑戰反應更為快速,喜歡直接迎上去,一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架勢。 冷靜型的孩子 遇到新的挑戰反應較為穩定,心態良好,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霸氣。

不同的氣質類別各有好壞。沒有誰更好,誰更糟。

舉個簡單例子,謹慎型的孩子遇到危險可能回避的更快;歡迎型的孩子遇到陌生場合可能更擅長迅速融入進去,甚至在人群中起到「帶節奏」的角色;冷靜型的孩子遇到危機可能更加沈穩,思考更加全面。

雖然氣質不分好壞,但各有缺陷。

比如謹慎型的孩子不太容易適應新環境;歡迎型的孩子可能容易做事不冷經、仔細;冷靜型的孩子可能給人沒有那麽親近的感覺。

而這些不足,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形成更好的性格來補足

氣質可以透過性格來最佳化

女兒是謹慎型肯定毫無疑問了。

一、給女兒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我們從小就很註重給女兒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

比如女兒在遊樂場遇到一群不認識的小朋友。她想去融入,但卻死死攥住我的衣袖不願過去。

我會蹲下來告訴她:「爸爸就在這裏,你可以先自己玩,等你準備好了,你再過去跟他們玩就好了。」慢慢的,女兒一定會慢慢嘗試,嘗試逐漸融入進去。

二、加強家庭儀式感

我們喜歡買家庭裝

有家庭裝的帽子、家庭裝的衣服,家庭裝的鞋子,出門都會穿。

一方面為了增進親子關系

更重要的,給孩子一份歸屬感,我們努力試圖告訴孩子:「 即使全天下都否定你,家,永遠是你溫柔的港灣。

很多磚家宣稱:「挫折教育是增進孩子堅韌性格的唯一鑰匙。」

但我認為制造挫折絕對不是父母的核心任務。

相反,提供安全感和家庭的歸屬感,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動能和力量面對外部的挑戰和困難

這個理念貌似與流行的挫折教育有些矛盾,但我仍在踐行。

而且,透過女兒學滾軸溜冰、學遊泳的表現,我驚喜的發現,女兒一旦搞清了「門路」,而且有濃厚的興趣的話,她是很願意勇敢面對的。這一點讓我很欣慰,也多少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和孩子媽的教育理念罷!

參考

  1. ^ 北鼻異想世界(騰訊影片,BBC) https://v.qq.com/x/cover/w4po5gxpeq01zjy/y0029h6mi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