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北大學霸養成記!家庭成才主道全揭秘

2024-12-12親子

書友們,你們還在書海裏迷茫嗎?我找到了一本超燃的神作,必須分享給大家!這書一開啟,我就被它的節奏帶著走,情節緊湊,角色個個鮮活。每一個轉折都讓人心跳加速,我甚至熬夜追完還意猶未盡!如果你想要一次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千萬別錯過這本,快來感受這份震撼吧!

【成才主道是家庭】 作者:李建勛

part1愛子有方

愛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沒有愛的人生是蒼白的、孤獨的、悲哀的,如同沒有生命的巖石。沒有愛,人就陷入了病態,即使有軀殼,也只是行屍走肉;有的甚至會陷入一種瘋狂,墮落成罪犯。

對兒童來說,愛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他們對整個外部社會還漠然無知,沒有經濟能力,沒有友情,缺少獨立性。如果沒有愛的氛圍環繞、懷抱,他們會對世界充滿恐懼。而愛,如同乳汁一般,滋養著他們,讓他們感覺世界的美好。愛可以讓他們依戀、牽掛、平糊、滿足、安全、舒暢、自信……除了生理需求,兒童生命中很大的部份都是為了獲得愛、留住愛。父母、親人的冷漠、拒絕乃至憤怒,都會讓他們十分不安;而為了扭轉這種局勢,他們會按照親人們的指示和要求行事:而家庭教育就容易在這種情形中施展開來。當然,孩子願意學習、接受教育,還因為學習和受教育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跟遊戲一樣。

人人都能感受愛,人人都可以去愛,但並不是每一位當父母的人都知道什麽是正確的愛。西方人對待已學會走路但跌倒在地的孩子通常不會去扶,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哪怕他在哭泣;中國人則不同,大多數會急忙走過去,將他扶起或抱起,撫慰再三,有的還在孩子摔倒的地方蹬上幾腳,罵上幾句。父母如果不會正確地愛,不知道愛的良好方式和途徑,就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有時還會適得其反,使孩子走上邪惡的道路。

1.教育知識導引的愛:學會正確的愛

很少有人不愛孩子。這既是為人父母的一種天性,也是人的理性選擇、情感積累、願望滿足、快樂追尋、習慣驅使等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既然是自己的血脈,既然從小開始就與自己朝夕相處,加上孩子:這個上天賜予人類最重要的禮物所表現出來的世間最經典最美好的天真、純潔、可愛,每個人很自然都會愛上自己的孩子。當然,後來也有一些父母開始討厭孩子(除去短暫的時期和個別的情況)甚至憎恨孩子,那是因為長大後的孩子嚴重違背他們的意願和公共道德乃至法律,給他們造成相當大的傷害。而這種情況的出現,究其實質,是源於父母們不會正確地愛。

不過,愛是有深淺之分的。有的人可以為孩子奉獻一切,有的人雖然也愛孩子,但是這種愛常常給自己的名利追求、事業追求、娛樂追求讓路,有的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吃飽穿暖。愛的深淺自然影響孩子的成長。

我們對孩子尤其喜愛。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她幾乎占據了家庭的中心位置。家中的每件事情雖然並不都是為了孩子,但是一旦與孩子的有關事情相沖突,則大都會被放到一邊。對於孩子所必需的經濟支出,譬如食品與書籍購買、英語與舞蹈培訓、旅遊參觀、競賽外出等,通常沒有什麽猶豫;與此同時,對於為孩子成長所必需的時間占用,也大都沒有什麽吝嗇。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衣食冷暖極為關註(現在來看,還是有些過頭)。甚至可以說是:孩子一咳嗽,家長就會「感冒」。說起來也許別人不相信,平常的確是在孩子第一聲咳嗽發出的時候,我就會給她餵抗病毒口服液。這種神經過敏式的精心呵護還是有成效,孩子長到18歲,僅短暫住過一次醫院。

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特別註重她的飲食營養和體育鍛煉。從妻子懷孕開始,我們就「按圖索驥」,依照相關保健書籍去註重營養供應。孩子出生後,總想著法子將營養的東西送進孩子口中去。那時候妻子有這種感覺:每餵孩子一口飯菜,就感覺好像撿到一塊金子。孩子長到一定階段,我們根據她的喜好制訂了食譜。食譜由我用白紙寫好,貼上在廚房門上。高一時外出租房,白底藍字的食譜也一並搬家。到高三後,考慮到孩子的大量付出,我們還去超市購買昂貴的紐西蘭獼猴桃、美國藍莓、紅櫻桃等進口食品。體育鍛煉方面,除了舞蹈訓練外,從她還在上幼稚園開始就帶她早上跑步。記得有段時間她說希望早上下雨,這樣她就不用很早被我叫醒去跑步了。進入高二後我們還鼓勵她參加學校的武術訓練隊。鍛煉強健了她的筋骨,也調劑了她緊張的神經,使她盡可能有最佳狀態投入學習。

有的家長會郁悶或疑惑地說:「我也是這樣做的,我比你做得還好,可是為什麽沒有成效?我傾註大海,卻連小溪都沒有收獲呢?」

可以用一句話來解釋,那就是沒有正確的愛。

這裏我想借助並改造哲學家羅素的一句名言,他說「高尚的生活是受愛激勵並由知識導引的生活」,而我以為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愛,應當是由教育知識導引的愛。

正確的愛是符合人類文明的基本價值觀的。它包含有或者導向於自由、平等、博愛、寬容、正直等內容,有利於培養和追求人類基本的善,貶斥和消除不良行為乃至罪惡。它滲透著科學的意識、規則的精神;它追求並重視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與給予,而不停留於物質和金錢的拋灑與滿足。

正確的愛是符合人性特點和兒童青少年發展規律的。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喜怒哀樂,理性而且合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發現並肯定孩子的價值;它並不把孩子當神來看,也並不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神;它尊重和發展孩子的獨立人格,而不把他們當做動物或者機器。

正確的愛大都是相同的,錯誤的愛各有各的缺陷。總體來看,都是違背了以上兩個方面。我們來看兩種比較常見的錯誤的愛。

一是溺愛型。孩子成為兩代人「眾星捧月」的物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要什麽就有什麽,頤指氣使,盛氣淩人。家長對孩子關心愛護過頭,真是「捧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口裏怕化了」,事事幫孩子操作、代勞,孩子上小學了,還給餵飯;孩子上中學了,還幫他穿衣、整理書包。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與北京某中學的學生存取日本,一個高一的女生向他抱怨:「我父母真是的,昨天一晚上來了3次電話,今天早晨還用國際長途電話給我叫早」。溺愛下的孩子,要不個性專制,稱王稱霸,暴虐橫蠻,難於合作,團隊精神差;要不缺乏生活獨立性,不容易適應社會和集體,受不起挫折,性格柔弱。

二是壓迫命令型。這種類別的家長信奉「父為子綱」的封建論調,以為孩子是自己的,打罵、指揮、強制孩子是自己天經地義的權利,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是跟自己一樣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不顧教育科學要求和孩子的身心特點,蠻橫地施展大人的意誌。經常用以下祈使句吩咐督促孩子:「快去做作業」,「不準看電視」,「不能看漫畫書」,「把房間打掃幹凈」。這種教育培育下的孩子通常會比較膽怯,性格內向,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畏縮自卑,孤獨憂郁,獨立性差;有的會產生逆反心理,陽奉陰違,心理陰暗,性格孤僻,欺蒙說謊,恃強淩弱。

正確的愛,收獲的是欣慰、幸福、自豪;而錯誤的愛,往往要面對勞累、煩惱甚至痛苦。

2.家是「愛的港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展現和實施父母之愛的基本場所和依托。家庭氛圍的優劣,直接關乎孩子的成長。就好比莊稼與土壤,莊稼長得怎麽樣,肯定與其土壤有關。2013年湖南省長沙市高考文科狀元劉暢的父親在談及成功的經驗時說,培養孩子最成功的地方是給了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最大的愛。

良好的家庭氛圍,應當像暴風雪夜原野中的小木屋,充滿著溫馨;應當像秋天清澈的潭水,寧靜透明;應當像港灣,讓人休憩放松;應當像森林中群鳥歌唱的早晨,彌漫著快樂、自由、清新。

家庭氛圍的美好與否,取決於孩子父母即夫妻雙方的性格和品德。開朗的人,家中自然會有更多的歡笑;陰郁的性格,常會使家裏冷漠。夫妻勤勞,通常家中會井井有條;而一個懶惰的家,常常會窮困和混亂。因此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需要選擇有著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配偶,同時也要不斷改變和最佳化自己的性格和品德,這樣才有可能去培養優秀的孩子。莫札特的經歷就是這樣,「母親安娜·瑪麗亞是一個性情溫柔、性格開朗的女子。莫札特所具有的詼諧,有風度又不失和善的氣質,可以說是從母親那兒繼承來的」。

我的性格和品德有著不少值得完善的地方,不過為了孩子,我曾試圖嘗試著變化。我天生沒有多少幽默的細胞,但為了讓孩子體驗和學習幽默,許多次我從網上下載幽默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不夠樂觀、瀟灑,我就常常在洗澡的時候哼唱歌曲,在星期天的早晨,在全家人一起享受早餐的時候,播放音樂和流行歌曲。家中並不快樂而指望孩子快樂,家裏散發著懶散卻希望孩子勤奮,從來都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有不少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好方式。

①攜家人出遊。

一家人外出旅遊或遊玩,是增進家庭情感的重要途徑。一段時間,遠離家庭的瑣碎與繁雜,避免日常生活中由於工作和學習而無法拒絕的分離,一連幾小時乃至幾周都與家人相處,一邊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一邊開展家人間的情感交流、嬉戲遊樂等,無疑可以使親情更加濃郁。不僅如此,出遊還可大大增加孩子的見識。許多名人幼年都有隨家人出遊的經歷。法國作家雨果童年時期就遊覽過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德國神童卡爾·威特5歲時,就幾乎周遊了德國的所有大城市。

我和妻子一直比較重視帶女兒出行。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遊覽市內的公園;還利用和創造條件,帶女兒去更遠的地方。在女兒高中畢業前,除了省內的風景名勝韶山、南嶽、桃花源、鳳凰、屈原祠等地方外,她還去過北京、上海、青島、大連、西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佛山、桂林、貴陽、遵義、昆明、大理、麗江等地。2002年暑假,妻子帶女兒去北京遊玩,行程中安排了參觀北京大學。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僅僅如流星般閃過的奢望後來竟然變成了現實:10年後女兒正式跨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

與孩子一起出遊還可以增加她的審美能力和文學情愫。記得2001年中秋之夜,我們全家人一起散步到烈士公園賞月。在皎潔的月光下,我們指導女兒細心觀察、賞月,回去之後7歲的她寫下習作【湖上夜色】,不久就發表在【家庭導報】上。

②召開家庭會議。

為了定期對女兒進行各方面的總結,促使她不斷固化、強化優點,改正缺點,同時為了增加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完善家人的性格,自2005年2月(女兒10歲多)開始,我們開始實行家庭會議制度。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女兒開展自我總結以及家人之間相互提出要求、建議。當然會議的中心是女兒,我和妻子只是陪襯。會議的頻率大約是一年二三次,每次持續的時間約2小時。會議一般在家裏舉行,只有一次是在公園裏。

剛剛開始舉辦家庭會議的時候,女兒大都興致勃勃,因為每次都可以聽到對她的贊賞肯定。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她的興趣減弱下來,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每次要對她的弱點進行比較深入的剖析。

現在來看,家庭會議好比旅途中的加油站,可以不時給家庭補充能量;它也像一架飲水過濾機,能夠一定程度上消除或減少我們行為和性格上的雜質,促進家人相互之間的和諧以及健康成長。

【範例】2007年3月3日家庭會議

記錄:李鴻獻

一、對李鴻獻的評價和建議

(一)優點

李鴻獻自評:

1.作業字跡工整;

2.上課認真聽講;

3.寫作文速度快,習慣好;

4.講衛生;

5.全面發展;

6.待人有禮貌;

7.熱愛班集體。

爸爸的評價:

1.遵守紀律;

2.跟同學關系不錯,交友慎重;

3.誠實;

4.良好的學習習慣;

5.學習非常專註;

6.初步養成了復習的習慣;

7.作業認真,做完細致檢查;

8.舞蹈、唱歌、小提琴、口琴等方面表現出眾,節奏感強;朗誦也不錯;

9.吃東西有進步,速度也快了些。

媽媽的評價:

學習基本功紮實。

(二)不足或建議

1.每周對本周的學習內容復習一次;

2.多讀歷史、科學、闡述性、議論性、名人傳記之類的文章或書籍;

3.進一步加強自學,要善於總結;

4.要圍繞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多搞體育鍛煉,拿專門時間訓練體育專項;

5.記住四個詞:毅力、創新、勇敢、自覺;

6.上課積極舉手發言;

7.看電視時不要呆坐,可以一邊看一邊搞鍛煉;

8.每周練一次小提琴。

二、對媽媽的評價和建議

(一)優點

1.飯菜搞得不錯;

2.關心女兒;

3.開始註重鍛煉身體;

4.開始註重營養保健。

(二)不足或建議

1.自己覺得還應提高烹飪水平;

2.要加強學習;

3.加強智力訓練;

4.不要芝麻小事斤斤計較;

5.教育女兒要多鼓勵。

三、對爸爸的評價和建議

(一)優點

1.作風民主;

2.有好的學習習慣;

3.註重鍛煉身體;

4.註重營養;

5.關心一個女人和一個女孩;

6.有豐富的教育經驗。

(二)不足或建議

要多陪媽媽散步,滿足媽媽小小的要求。

③開展家庭遊戲。

遊戲是人性和諧生存發展的需要。在不需高深智力人人都可參與的遊戲活動中,人們為了獲得贏局和獎賞,避免敗局和處罰,通常會全神貫註。時常出現的意外、驚喜、遺憾、慶幸,自己計謀的籌劃運用和對別人計謀的猜測瓦解,失望與希望的交替,緊張與放松的輪回,都會讓人興趣盎然。這一過程如果把握有度,可以愉悅人性,調節心情。

遊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哪裏有兒童遊戲,哪裏就能聽到兒童的笑聲。「躲貓貓」就是兒童最初接觸的遊戲。或許它也是人類遊戲之源。在兒童遊戲中,除了以上列舉的益處,兒童們還可以增加學習能力,增進智力和體力,培養競爭意識和妥協合作精神。因此如果我們的教材和教學活動盡可能設計成遊戲形式,那將對兒童的學習大有幫助。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給他們提供的遊戲總是比較稀少。這一方面是因為要設計和組織由多個兒童參與的遊戲的成本和代價總是比較高,另一方面是成人對遊戲活動重要性的忽略。現代科技的發展廉價地為兒童(當然也為成人)提供了大量電子遊戲、網絡遊戲,它雖然比傳統遊戲更加快捷、方便、驚險、刺激、有趣,但是它消除或消減了傳統遊戲含有的培養兒童溝通能力和妥協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容易讓兒童沈迷於虛擬世界,增加現實的孤獨感和陌生感。有的遊戲還充斥暴力和色情,讓心智遠未成熟的兒童受到侵害。難怪科技成為現代哲學家馬爾庫塞、弗洛姆、哈貝馬斯等人尖銳批判的物件。弗洛姆說得好:「我們生產著像人一樣的機器,同時生產著像機器一樣的人。」

家庭遊戲還有一種特別功能,可以增加愛的溫馨氛圍。孩子出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它不僅可以給孩子帶來以上所說的益處,也讓我們深切體驗和享受天倫之樂。同很多家長一樣,我們跟孩子玩過「躲貓貓」、比賽走路、比賽跑步、比賽跳繩、比賽打羽毛球、比賽裝積木、下跳子棋、下象棋、下圍棋、玩圍棋五子連等常見的遊戲,另外也玩過「詞語接龍」、「故事接龍」(家長和孩子輪流編一個故事)、「算24」(對4張撲克牌透過加減乘除得出24算勝)、記憶詞語比賽(在白紙上寫上不相幹的一些詞語,觀看5~10秒後復述出來)、記憶事項比賽(事先在紙上寫上一系列事項,然後憑記憶按順序完成)、推搡比賽(兩人相距一定距離站著,相互之間推拉,誰先移動腳步算誰輸)等不多見的家庭遊戲。

在孩子年幼時與孩子的遊戲父母應當適當裝笨現拙,以凸顯孩子的能力,增加他的自信心和興趣。等到他大了局勢則非你所能左右,有時你竭盡全力,也可能不是他的對手。可這時你往往會在失敗中感受著快樂:這或許是人生中唯一的在失敗中卻感受快樂的情形。

④其他營造家庭良好氛圍的方法。

每個家長都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性格特征及愛好去采取合適的方法營造氛圍。

除了以上三種方法,我們還在生活中采取以下一些辦法。

與家人一起散步。由於女兒課業負擔重,平時通常只有我和妻子一同散步。但是只要有可能,我們就邀女兒一同參加。在散步中的談話交流,口吻上消除或減少了生硬的命令式、拒絕式,而更多的是和風細雨般的建議和商討。當然談話的主題五花八門,沒有規定和約束。

盡可能和家人一起吃晚飯。在現代城市生活中,晚飯已成為一天中家人團聚在一起交流的基本方式。然而中國式人情往來的各種飯局應酬,卻在日益啃噬著這根家庭情感紐帶。一個人如果沒有或者拒絕這種應酬,則基本被排斥在社會的大門之外,遑論事業和生意的生存發展。如何在事業與家庭、事業與孩子教育的矛盾沖突中明智地做出調和、選擇,卻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做到的事。大部份時間裏,我和妻子都能陪女兒一起吃晚飯,尤其是妻子。妻子精湛的廚藝,我和女兒之間有時類似精神晚餐的人文交談,都讓我們十分享受。

與家人一起看電視、電影。記得女兒小的時候陪她看過【小雞快跑】、【鐵達尼號】、【媽媽再愛我一次】等電影。近些年陪她看過【畫皮】、【後天】、【山楂樹之戀】、【葉問】、【2012】等。

在家裏放音樂、唱卡拉OK。音樂是促進人類情感、智力和審美能力發展的重要工具。沒有音樂,要培養人的優雅、崇高情感,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基於這種認識,從妻子懷孕開始,我們就開始音樂胎教。孩子出生2年多後家裏專門添置音響器材,購買古典音樂和流行歌曲碟片,適時播放或跟唱。在孩子讀高中的最後兩年,我們因為住在學校附近租的房子,家中沒有專門的音樂器材,加上孩子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已經非常少,與音樂的隔膜自然加大。不過我仍然鼓勵她不時播放存放在手機中的音樂。我則保證在星期天早晨,在她洗漱、吃早點時,透過電腦網絡播放純音樂和她喜歡的流行歌曲,以調整和放松她的情緒與心情。

翻看家庭照片。瀏覽家人過去的照片,是一件令人十分愜意的事情。你會感覺一股充滿愛意和溫情的暖流,似清晨原野飄蕩的乳白色的霧靄,從相簿裏流淌出來。有一年暑假中一段時間,我發現女兒和我們之間似乎有一些隔閡和疏遠,我便拿出女兒小時候的各種表情和神態的照片與她一起觀看。還只看了幾張,她就興致勃勃,笑聲不斷。很快我們之間就恢復了平常那種融洽的關系。之後這種增添家庭愛的氛圍的方法還不時采用過。

述說孩子過去的趣事。孩子過去的趣事,既包含有孩子的天真、可笑,也沈澱著她與父母之間的情感記憶。陳述起來,猶如觀看一部情感濃郁的由家人自己演繹的喜劇片。

【範例】女兒小時候趣事(幾個片段)

(根據女兒相簿中我的原始記錄)

●1996年7月(女兒2歲)的一天,獻獻不肯喝排骨湯。獻獻的爸爸拿出獻獻喜歡吃的桃子來誘導,並提出必須先喝湯才能吃桃子,獻獻不答應。爸爸於是當著獻獻的面大口吃起來,並故意咂嘴巴,顯得桃子十分好吃。獻獻饞得嘴動舌舔,但仍不肯喝湯。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拿出獻獻很喜歡吃的五香鹽水白瓜子,提出相同的條件來引誘,獻獻還是不肯。爸爸於是用類似樣子吃起白瓜子來。剛吃到第二粒,獻獻同意喝湯了。之後是餵一口湯就餵一粒白瓜子,好像馬戲表演中馴獸師在狗熊每完成一個動作後就餵點食物一樣。

●到1996年8月,仍說不準聲母為「g」的字,如把「哥哥」念成「嘟嘟」,把「乖乖」念成「拜拜」,把「光」念成「幫」,把「外公」念成「外東」。

●1996年11月的一個晚上,獻獻要睡覺了。躺在床上,瞇著眼睛,她竟然還在輕輕哼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沒唱幾句,就睡著了。

●1998年春節期間,獻獻3歲零8個月大。一天,獻獻的媽媽在餵獻獻的飯時,抱怨說:「餵飯真煩躁,跟餵貓一樣,每次餵一點點。」獻獻很快生氣地說:「我要你們都變成老鼠」。媽媽聽後很生氣,厲聲問道:「你說什麽?」獻獻趕緊改口:「我只要山山舅舅一個人變成老鼠。」(獻獻平時最怕山山舅舅)

3.愛的藝術和技巧

絕大部份家長似乎都知道如何去表達和表現對孩子的愛。他們說,對孩子的愛,不就是表現為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關心孩子的身體、關心孩子的學習、滿足孩子的願望嗎?

這些都沒有錯,如果這些愛符合我在前面所講的正確的愛的原則和內容。

我在這裏要說的是,愛的表達和展示,要有良好的方式或技巧。

要善於從細微處著手,讓他在點點滴滴間感受父母的愛(不過要避免那種事事處處都包辦代替的愛);要善於以情動人,撥動他內心深處情感之弦;要運用對比的方法,讓他看到父母的愛的確比別人更多更深;要選擇和抓住合適的時機,以求最佳的效果;要適當地指明父母的愛,不讓他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簡單化處理愛的表達,一個深情的擁抱不一定比某種物質的滿足效果差;要運用新穎的方式,不讓他產生愛的疲勞和麻木。總之,要讓孩子體驗和認識父母之愛的存在與深厚。

我們在改善對女兒表達愛的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譬如晚上在女兒回來吃她媽媽做的精美飯菜時,我一邊吃飯一邊指出:媽媽白天要上班,工作也辛苦,回來做飯很不容易,要知道有的家庭經常是用快餐盒飯或肯德基對付的。同時也告訴她,在一些偏遠貧窮的山村,有些孩子回去了還要自己做飯吃。譬如面對女兒考試考得好的情況,我們既有獎勵手機的方式,也有僅給一個擁抱的方式。譬如在女兒生日時,我們通常都會和她的外公外婆與她一起吃個飯,給她慶祝,也不一定每次都買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她體會到我們的愛,同時也是為了用新穎恰當的方式開展教育,改變家長們通常用得最多也最容易讓孩子們厭煩的說教嘮叨方式,我還采用了一些別人不再采用的傳統方式,如寫明信片、寫信、寫詩、寫小紙條,同時也註重運用現代手段,用手機短訊方式給她以教育和提醒。

當今的家長們無論是表達情感還是開展教育,一般都采用口語表達形式。它有簡潔、明快、方便、快捷的功能,但是運用多了也會使孩子感到煩躁,而且它不利於表達一些不便用口來說的東西,不利於表達深刻的道理和深厚的情感。而書面表達則可以彌補這種缺陷。不過家長們通常都不願采用,對成年人來說,畢竟動腦提筆寫字是一件苦差事。

我是學中文出身,寫文字對我來說雖然不是太費力,但也並不很輕松。當然寫短句子是例外。其實對孩子來說,或許書面文字的技巧怎麽樣並不重要,關鍵是有這份心。

出差在外地,除了跟女兒通電話外,只要有可能我就會寫上幾句話。我記得在南京、蘇州、貴州以及美國西部城市聖荷西等城市,都曾給女兒寄過明信片。2011年4月我在南京總統府參觀完煦園和太平湖後,在明信片上寫了以下幾個字:「煦園風飄絮,太平湖水清。祝你快樂!」

書信是表達情感的良好載體,詩歌是抒情的良好方式。這兩種形式,我都曾經運用,起到了口頭說教無法替代的效果。

【範例】寫給女兒的兩封短訊和一首詩歌

●2006年在美國矽谷:聖荷西市透過e-mail寄發的信件

獻獻:

又有一個星期沒見面了,還想爸爸不?

我知道再過幾個小時你就要回來了,但那時我這裏要睡覺了,所以這時跟你說幾句。

我剛從一個美國華人家庭過完感恩節回來。這是一對大約15年前來美國的精英人士,透過刻苦攻讀而就業於美國的著名公司。他們的房子是一幢小別墅,周圍環境特別美,綠樹成蔭,靜謐幽雅。他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喜歡看動畫節目。在他們家我感到很溫馨愉快,除了豐盛的食物、舒適的房間,還有誠摯友好的交談。

上個星期天,我們參觀了著名的史丹福大學。它是一個巨大的公園,參天的大樹,碧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枝葉和花朵;它是人才的搖籃,許多莘莘學子從這裏走出去,成為各行業的總裁、專家、學者等傑出人士;它是一處心靈的聖地,在這裏你能感受和平、純潔、神聖,你能感覺秩序井然,你能覺得你和藍天、大地、理想、親情融合在一起。我想,要是你能在這所大學學習該多好啊!

要註意多鍛煉身體,總結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

就說到這兒吧。

美國西部時間11月23日晚上10:30

●2007年放在女兒桌上的勸她走讀不要去學校寄宿的信件

鴻獻:

難道你真不喜歡走讀在家的溫暖自在環境嗎?我們主張你走讀,是希望你吃得更好,學習更安靜,自己學習、休息、娛樂發揮的空間更大。可能我現在指令得太多,真對不起。如果你能完全獨立地、良好地依據相關計劃、要求去做,我自會將嘴巴閉得更緊。如果我的計劃和要求不太好,可以提出來商量修改嘛。

祝你快樂(實際用漫畫笑臉代替)!

2007年9月6日

●2011年5月寫給女兒的詩歌

距離

:致十七歲生日的李鴻獻

哺乳期的時候

媽媽的懷抱是你最向往之地

你在這兒找到乳汁、溫暖和愛意

有時外人摟抱一下可愛的你

往往不到半分鐘,你就不自在地開始掙紮

甚至以哭聲表示抗議

你總希望晚上和我們擠一張床

不管那舒適、獨立還有歌謠伴奏的搖籃

你開始咿呀學語,蹣跚走路

可總不願離開我們半步

無論你要去幹什麽你總要緊緊抓住我們

有時,哪怕僅僅抓住一根手指

從幼稚園到小學

你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意識到自我這個主體

開始領略世界的繁華、繽紛和新奇

但你明顯又是試探性的

一只腳跨入社會的門檻

一只腳又停留於我們的視線和溫暖的家裏

記得99年在你姑姑家

沒有見到我們你甚至不肯入睡

最後還差點掉下眼淚

你成長得越來越快

初中的你開始追求獨立

你說你想寄宿學校

你說你想去旅遊

家和裏面的人不再是唯一的溫馨和神奇

漸漸地,裂縫從久住房間的屋頂開始出現

暴雨時節時不時滲進來冰冷的雨滴

高中的你似乎越來越模糊遙遠

不知是經歷壓力,還是遭遇誤解

你有時用沈默、冷峻來包裝

溫馨的氣氛在房間中越來越稀薄

以致有時候,家仿佛成了一只悶罐

飯桌邊的我們之間

好像隔著一座大山

呵,這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態?

哪看得出父母和孩子連線的血脈?

仿佛無人行走的荒郊野徑

長滿野草和青苔

難道血緣抵不過歲月的侵蝕?

難道親情抵不過冷漠的纏結?

難道成長註定要犧牲天真?

難道風箏一定要屬於遠方?

自責敲打著我的腦袋

自省讓我慚愧難當

或許是我的一些粗暴、急躁、啰嗦、叫嚷

讓你在你我之間築起堤壩

關閉起你的心窗

然而,墜落的枝椏

怎能阻擋春天裏淙淙溪水的流淌?

再大的錯誤與不智

怎能抹殺烏鳥深情、舐犢情腸?

像燕子一樣銜燕泥來營造燕窩吧

像蜜蜂一樣用蜂膠來壘砌蜂巢吧

用關愛、感恩、寬厚、仁慈

填補親情血管裏的縫隙

用溝通、發泄、傾訴、體諒

構築家庭和諧融洽的橋梁

挽不過匆匆的歲月

擋不住流水般的時光

你當然終究要成長

終究要離開我們,去尋求自己的夢想

不論那時的我們多麽掛念

多麽感傷

可是,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

你依然走不出我們的心房

老爸

2011.5

4.跟孩子平起平坐:尊重孩子

根據搜狐網報道,2011年6月16日,西班牙北部城市埃科羅阿市一位華人父親,就因為打孩子以及晚間讓孩子自己到外邊街上玩,而被指控犯有家庭傷害和遺棄未成年人罪。據了解,2008年11月,當地警方接到報警,說這位華人父親在家毆打其6歲的兒子,並且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後來經過檢查,醫生說孩子的左眼出血,身上皮膚有多處擦傷,指甲的掐傷,及其他的傷痕和血腫。此外,孩子的背部還有一個8厘米長、已經結了血痂的傷口。然而事發一個月後,就在這位遭警方指控的父親保釋期間,當地的巡警在巡邏的時候發現,有兩個分別為6歲和13歲的中國孩子在晚間的時候,獨自在大街上玩,身邊也沒有任何成年監護人。警方經調查發現,孩子的父親就是一個月前被指控毆打孩子的那位華人父親。檢察官根據當地警方以及醫院提供的有關傷害證據,指控這位華人父親犯有「家庭傷害」和「遺棄未成年人」這兩項罪名。如果法院認定這兩項罪名成立的話,這名父親可能入獄一年半。

這件事在許多中國家長看來,似乎是小題大做或者不可思議。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打罵一下有什麽關系呢?

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觀念。孩子雖然由其父母帶來,但他不是他們手中可以任意支配的物品或財產,他是一個人,一個有著獨立人格和尊嚴的人。他有他的權利,有他的意誌,有他的情感和價值,有他的性情和興趣,盡管他自身還可能沒有完全意識到。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一出生就是一個權利主體,與成年人一樣具有獨立的人格。

不錯,孩子的意誌、情感、性情等都處於發展期,有待引導、教育、完善,但這並不否認他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和尊嚴的人。我們可以不必事事順從他的意誌,不必時時由著他的性情,但總得有事情和時間去聽從他的意誌和性情。如果任意地打罵、侮辱,一味的壓制、命令,那只是把他當做沒有人格尊嚴的牲畜和機器看待。

孩子的意誌、情感是一個逐步發展和覺醒的過程。一般來講,年齡越大,意識越強。因此,孩子越大,對孩子的教育、引導,越要用商量、建議的口吻,而不能用自己的觀念、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思維定勢去強加。

心智健全的家長,對孩子的愛必然會包含尊重,不僅把他當做自己生命的延伸物去自私地愛,也會把他當做一個有獨立的人格的人去愛。我們前文已經說過,正確的愛,包含有人類普世文明價值的基本內容和基本人性特征,不是偏狹的愛、病態的愛。離開了尊重,愛會讓人扭曲、拘束,甚至窒息。

尊重孩子,首先要平等地對待孩子。平等幾乎就是尊重的代名詞,它既是尊重產生的條件,也是尊重本身的內容。離開平等去談尊重,就像離開水去談生命。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張照片,記錄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視察一個小學,與一名學生交談的瞬間。令許多中國人驚異的是,總統大人竟然蹲下1.87米的個子,來和孩子說話。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成人對待孩子的平等精神。在中國社會雖然存在著因為權力和財富造成的諸多的不平等,但是成年人在公共空間的平常交往,還是講究平等的。然而成年人對待自己的孩子,很多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就像領導對待下屬,老板對待員工。這種心態下的家庭教育,不打上專制和暴虐的色彩是不可能的。

尊重孩子,就要信任孩子。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人的信任,形象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獲得信任,就會讓孩子信心充足,自如從容地去做該做的事情;而經常被懷疑、擔心,孩子會容易感覺孤獨,感到喪氣,感到自卑,這種心情下的孩子怎麽會健康成長?家長們應該相信,沒有本質上的壞孩子,他們都有向善的願望,都有發展的潛能。當然由於各種原因,的確存在問題孩子、說謊的孩子,但這一般都是外部環境造成的。教育這些孩子,同樣要信任他們。可以嘗試從小事做起開始信任他,讓他一點點獲得賞識和肯定,久而久之,他就可能改掉不誠實的毛病。同樣是蘇聯的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辦工讀學校時,曾經將一筆數目不小的錢交給學校裏一個問題學生:一個有名的小偷,要他去幫學校采購物品。後來這位學生不僅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而且由此轉折,成了一名合格的公民。對孩子的信任,除了以上所說道德上的信任,還有能力上的信任。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麽事放不下心,不敢交給孩子放手去做。只要孩子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將一些事情交給孩子去做了。我們每個人或許大都記得小時候家長讓我們第一次去打醬油的情景,那種獲得信任的興奮和自豪令人難以忘懷。

我們對女兒一直十分信任。在對待她的家庭作業方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培養出女兒的作業自我檢查能力之後,大約從小學2年級開始,我們一般不再檢查她的作業,盡管老師要求我們家長每天簽名。通常情況是她將作業拿過來,我們就簽上名字,或者我們走進她的書房就簽字。當然並不是說自此以後女兒作業中就完全沒有錯誤了,事實上女兒作業中還是偶爾存在細小錯誤,但我想這是一個人正常成長中必然經歷的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不必求全責備。在對待她青春期的情感情緒方面,我們也是充分信任。我自今從沒有翻看過她的日記本,除了我建議她從高二開始采用的那本她隨意放在書桌上的自我激勵日記本。在對待金錢方面我們也是一樣。女兒所說的學校要求購買學習用品所需支出,她自己購買東西支出,我們基本不細問。10多年來,家裏的錢有時隨意放在桌子上,女兒從來不拿。當然要達到這種信任也源於我們一直以來對她的誠實、認真品格的培養(將在本書part 5詳述)。她如山潭泉水般清澈的誠實性格,讓我們信賴,讓我們舒坦,也不免讓我們滋生對她將來進入紛繁復雜社會的擔心。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同學和朋友。中國東晉時期,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有名的將領,最後做官做到大司馬(類似現在的國防部長)。這了不得的成就很大部份要歸功於他的母親。陶侃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家長,雖然家庭貧困但她十分註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一次為了款待陶侃的朋友,竟然割發換取酒肴。如今時代不同了,經濟條件也發生了變化,但尊重孩子的同學和朋友的主題沒有變。孩子的同學和朋友是孩子社會關系的一部份,他們的素質以及與孩子相處的情況,直接影響孩子的素質和成長。有的家長擔心孩子與同學朋友交往會影響學習,對上門來玩的孩子缺乏應有的熱情和禮節,結果是讓孩子在同學和朋友中沒面子,因而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實,讓孩子的同學和朋友在你的心目中或家裏感覺足夠重要,就會讓你的孩子在他的這幫同學和朋友中感覺足夠重要。至於引導孩子與同學和朋友一起多朝學習方面努力,也只能跟自己孩子單獨相處時提出來。教育如果不註意場合,溫軟的柳條都會變成荊棘。

尊重孩子,有時要勇敢地跟孩子道歉。從女兒的自我意識逐步覺醒的四五歲起,我就開始跟孩子道過歉。召開家庭會議,既是對女兒提建議和要求,也是家庭所有成員反省自己、跟孩子賠不是、決心改正的時候。從實施這麽多年的情況來看,跟孩子道歉,不但沒有降低我們的威信,反而更讓孩子覺得我們是通情達理的人。而她則更有自尊,更加自信。

【範例】敢於向孩子道歉

「向孩子道歉?這不是叫我低聲下氣嗎?我是他爸爸(媽媽)呀!」「跟孩子賠不是,這叫我以後怎麽管他?」看了這個標題,不少父母會產生以上的想法。其實,這些想法也不突然,一千多年前,就有人這樣想了。

然而,這實在不能再在我們這個時代想下去了。這種想法,按照新的教育觀,說重一點,是把孩子看作聽自己話受自己指揮的機器。

孩子也是人,是還不成熟需要不斷引導培養的人。他同樣具有獨立人格。面對在他面前說錯了話做錯了事的人,他有權利讓對方道歉。

人無完人,人生在世,誰沒有錯呢?大人在小孩面前犯點兒錯,也難免。在同樣情況下,我們可以向同輩、長輩道歉,為什麽不能拿出勇氣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呢?

也許有人擔心:向孩子道歉,會影響到家長的威信。從某種角度看,確是如此。但是家長靠這點來維持威信,未免太可悲了。而且後果也夠「慘重」。孩子覺得家長蠻橫、不可信任,久而久之便會養成心情郁悶、陽奉陰違以及跟家長一樣的蠻橫性格。威信的樹立和維持,要靠家長平時正確的行為、淵博的學識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護關心。適時的道歉,不但不會影響威信,反而會使孩子覺得父母的可親、可敬。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追星」,而像大多數美國孩子那樣崇拜自己的父母,那麽別忘了檢討一下自己:做錯事的時候,我向孩子道歉了嗎?

(原載【獨生子女】雜誌)

5.愛屋及烏,愛子及嗜:充分尊重、發揮、利用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一個人快樂乃至幸福的基本源泉之一,也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核心因素。

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胡適積極主張人生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他自己就是實踐這個觀點的典範。胡適19歲時考取了官費出國留學。他哥哥特地從東北趕到上海為他送行,並且叮囑他要學些有用之學,幫助復興早已破敗的家業,重振門楣。他因此進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去學農。然而學了兩年,他發現自己雖然功課不錯,但學得挺吃力,興趣也不大,並且認為農學在當時中國沒有多大用場,於是決定轉系。而轉系以什麽為標準呢?他想:「我的興趣在什麽地方?與我性質相近的是什麽?我能做什麽?對什麽感興趣?」他便照著這個標準轉到文學院了。後來他在文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反對青年學生媚俗的專業選擇,「譬如一位有作詩天才的人,不進中文系學作詩,而偏要去醫學院學外科,那麽文學院便失去了一個一流的詩人,而國內卻添了一個三四流甚至五流的飯桶外科醫生」。

英國著名動物行為學家古多爾,之所以能夠在動物研究史上第一次初步揭開野生黑猩猩行為的奧秘,登上動物行為學術研究的高峰,主要原因在於她選擇的主攻方向與自己的興趣相符合。她從小就對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說:「當我剛學會爬行的時候,動物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悶熱的雞窩和我孩提時代最早的回憶交織在一起。我鉆進雞窩一直待了五個鐘頭,就是要看母雞究竟是怎樣下蛋的。」剛滿8歲,她就打定主意,長大後去非洲與野生動物為伍。當她18歲中學畢業,就毫不惋惜地拒絕了父母幫她找好的令人羨慕的工作,而動身去非洲考察黑猩猩去了。

興趣對孩子的學習十分重要。愛因斯坦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有了興趣,孩子的熱情才會被調動起來,他的註意力、思維能力才可能處於最好的狀態,他的耐心和持久力才可能處於最佳。這種情形下的學習,不取得良好效果是無法想象的。縱覽古今中外成功教育案例和名人成長經歷,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某種角度說,天才就是一個人興趣和熱情的及早發現、合理引導和持續保持。

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的父親,始終將興趣作為對孩子開展教育的前提。「威特父親的教育秘訣,在於喚起孩子的興趣和讓孩子提出問題。威特長到三四歲時,他父親每天都要帶他散步一兩個小時。但是這種散步不只是簡單走走,而是一邊同威特談話,一邊教育。比如有時在散步時老威特會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講解花的生長特點和作用;有時在花園裏捉條小蟲,教他有關昆蟲的知識。就這樣透過一塊石頭、一草一木等實用素材來對小威特進行最生動的教育。」

喚起孩子的各種興趣是家長的重要任務之一。應當帶領孩子參加各類活動,來到大自然與花鳥蟲魚親密接觸,告訴他各種豐富的社會事件,給他讀或者讓他讀各類書籍,以激發出孩子對世界探索認識的濃厚興趣。許多家長說,我的孩子似乎對什麽都不感興趣。(這是十分糟糕的事情,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這一定是繁重的功課、刻板約束的學校和家庭生活,阻止了孩子興趣的產生。因為根據兒童成長規律,只要兒童心智基本健全,他們通常都容易對外部事物產生興趣。如果不能自由自在,親身經歷,耳聞目睹,實際觀察,感受各種外部條件的刺激,興趣是不可能誕生的。

愛迪生的讀書興趣就是他母親培養激發的。因為喜歡刨根問底,愛迪生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老師視為「糊塗蟲」、「低能兒」而退學了。但是他母親從不這麽看,在自己家裏耐心地教他讀書習字,給他朗讀【魯濱遜漂流記】、【悲慘世界】等古典文學作品。由於母親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愛迪生對讀書產生了濃厚興趣。8歲時,他就讀了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甚至在火車上當報童時,火車到站停靠的幾個小時裏,他都擠時間到圖書館讀書。

孩子有了興趣,只要是正當的,家長就應當善於讓他發揮和保持。喜歡跳舞,就要送他去舞蹈學校;喜歡讀書,就要想方設法給他買書或借書。千萬不要以單純的功課學習要緊為由而澆滅孩子興趣的星星之火。要盡可能地創造好的條件,讓孩子的興趣之花,結出成功之果。

世界圍棋冠軍常昊的母親周樾園就是一位善於發揮和保持孩子興趣並且勇於付出的優秀家長。1983年1月26日下午,周樾園帶6歲的常昊去上海體育館已經開班的圍棋班「觀摩」。當時根本不會下棋的常昊在觀戰時眼睛一眨也不眨,神情專註,興趣濃厚,當即央求母親讓自己學圍棋,周樾園就給他報了名。學了圍棋之後,常昊的興趣越來越濃。周樾園說:任何好玩的東西不給他買都無所謂,唯獨不能沒有圍棋下。之後周樾園不管刮風下雨,都去送兒子學棋。由於經常陪兒子學習,周樾園自己都成了圍棋高手。為了兒子成才,她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有一次,常昊要去揚州比賽,但當時家裏連車費都承擔不起,她一咬牙索性借了錢讓兒子去參賽。1986年,常昊讀完四年級之後,被國家少年圍棋隊破格錄取。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她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在一家旅行社當起了導遊,而且指明要跑北京這條線。她說:「為了我的這項決定,當初常昊的爸爸還與我鬧過意見,說我是為了兒子連老公都不要了。可是我認為,要讓兒子在自己喜愛的領域裏成就一番事業,父母必須作出一點犧牲。」

美國諺語說:搖動搖籃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常昊的母親的行為可謂一個生動的註腳。

不過,孩子的興趣往往稍縱即逝,富於變化,缺乏永續性。當家長的,就得作合理的引導。要教育孩子,不要朝秦暮楚,不要輕言放棄,要堅持不懈,要告訴他世界上沒有毅力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要根據孩子的特長和才能,幫他選擇及確定他的主要興趣及持續發展方向。要透過適當的獎勵處罰以及合適的表演展示來讓他保持興趣。當然,階段性的放棄某些興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家長要特別關註的是,不能讓他的興趣如洪水般湧來,又如洪水般沖走,最後什麽也沒留下。

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的興趣是有,但大多都是看電視、打電遊、玩手機等,該怎麽辦呢」?這說的是孩子們的純粹娛樂性、遊戲性興趣。這些興趣,對孩子們來說也是必要的。它讓孩子放松,讓他們暫時離開現實的枯燥、痛苦或緊張,在一個虛擬的世界感受自然新奇,體會人間百態,享受成功,惋惜失敗,在驚喜與遺憾、緊張與放松中施展自己,釋放自己。它跟我在前文論述的遊戲一樣,有助於人性的和諧生存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們增加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培養人文情操。所以家長們全面扼殺孩子們這方面的興趣是不妥當的。但是,總的來說,這種興趣的過度發展發揮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我們養育孩子,要的是社會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良好道德人倫的人。而這些興趣的發展都無法全面地、有效地達成我們的目標。因此對孩子們的這種興趣應當限制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具體的限制範圍應由家長們在與孩子商量的前提下制訂大致規則,之後孩子按規則行事。對於在這些方面興趣很大甚至上癮的孩子,應當采取恰當措施讓他們實施興趣轉移。譬如說,看書有獎勵,上山采集標本有獎勵,看電視則沒有。譬如規定打電遊的時間,超過則有相應處罰。那種孩子逃學去打電遊的嚴重情況,其原因絕對還有家長們在情感教育、習慣教育、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比較嚴重的缺陷存在,解決這一問題靠單純地遏制孩子們的這種行為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此外,對於有遊戲性興趣的孩子,家長們也可利用它作為獎賞性專案去發展孩子們更加有用的興趣。譬如只有在高質素完成作業之後才能看電視,只有在練完琴之後才能玩電遊,或者當孩子在學習、發明創造等方面取得明顯成績時,在給予其他獎勵的同時,也給予這類遊戲性興趣實施的獎勵。

我們在開發、尊重、發揮、利用女兒的興趣愛好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記得她大約1歲半時,突然對水彩筆發生了興趣。我們就買來水彩筆,給她備好桌子、凳子以及紙張,隨便讓她玩。她不停地畫出各種線條,可以持續大約30分鐘。之後她又把畫筆由紙上轉移到手上、衣服上,興致頗高,以至於她手上、衣服上多了許多彩色條紋。後來我們又多次買筆讓她塗鴉。到了她5歲前後,就給她報了專門的美術培訓班參加學習。

對待她的舞蹈興趣也是如此。2歲多時帶她到我同學家去玩,她突然隨著音樂節奏赤腳在地毯上跳起舞來,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完全沈醉於音樂的旋律中,而且動作與音樂節奏配合得相當和諧,這在之前從沒這樣完整出現過。不久,我們就購買音響器材和音樂碟片,經常播放,讓她跟著電視或音樂手舞足蹈。在她大約3歲多時,就讓她參加青少年宮的舞蹈學習班學習。不過,學了幾天她就對媽媽說不想學了,因為學跳舞要練習壓腿、倒立、翻跟頭等基本功。妻子在了解情況後對她說:「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跳舞也是一樣,否則你將一事無成。」媽媽的叮囑讓她重新樹立信心,她逐漸成了班上訓練最刻苦的學員。有一次培訓班的老師讓學員雙腳倒立靠在墻上要求數完兩百下才可下來,結果全班40多個小朋友,只有她堅持到最後。我們還不斷鼓勵和引導她參加各種比賽、表演和級別考試。記得小時候帶她逛商場,要她跳舞她隨時可以跳起來,常常惹得路過顧客點頭或鼓掌。她多次獲得比賽大獎,兩次上湖南衛視演出,10歲時就獲得了舞蹈考級中國舞最高級證書。直到現在,盡管她沒有專修舞蹈,但依然對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有較高的水平。

我們曾經也引導發展女兒認字的興趣。由於她幼稚園上的是語言識字實驗班,從3歲開始就逐步學習認字。到了四五歲時,她識字的興趣突然加大,一看見漢字就要念,無論是路邊招牌上的字,還是家裏書上的字。當然這時候她經常念錯別字。記得有一天從幼稚園接她回來,在一條小巷裏她一邊牽著我的手走路,一邊念路兩邊店面招牌上的字。在一家美容美發店前,她用手指著招牌大聲地念「美客美發」(錯把「容」字念成「客」字),惹得店家忍俊不禁。1999年,美國轟炸我南聯盟大使館,在電視上出現上述字幕時,她又大聲念出來,這一次她把「使」念成「便」,「大使館」變成了「大便館」,我們聽了不禁大笑。告訴她錯誤後,她自己也笑起來。針對她認字的興趣,我們買來兒童讀物跟她一起讀,或者就讓她自己單獨讀。一段時間之後,她的閱讀能力明顯增長。五六歲就可以自己坐在床頭看【西遊記】的拼音版等讀物了。之後我們又采取一些辦法讓她逐步養成了喜歡閱讀的習慣(具體在本書part 2之3中介紹)。閱讀能力、閱讀習慣自然帶來了寫作能力,如同水到渠成。加上我偶爾對她的作文指導,使她從小學學寫作文開始,作文水平就在同學中名列前茅,這種狀態一直保持到她中學畢業。她先後在【家庭導報】【作家天地】【學生·家長·社會】等公開報紙雜誌上以及校刊上發表習作,作文多次獲獎。中小學期間,她從未上過任何作文訓練班。

我們也基本滿足她的一些小興趣。譬如,在家裏養小金魚、養兔子;譬如打電遊、網絡聊天、和同學外出卡拉OK、看電影等:這些都在放松她緊張的神經、調劑情緒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跟很多孩子一樣,她的一些興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對此,我們在教育她幹什麽事情都要有毅力的同時,能夠理解和尊重她興趣的產生、改變或重新選擇。譬如她學了5個月的電子琴就沒學了,學了2年的畫畫也放棄了,學了3年的小提琴,也因為後來學業負擔的繁重而讓琴盒蒙上了一層灰塵。特別是在高中一年級期末面臨文理科的選擇時,盡管我建議她學理科,她卻選擇了文科。之後我依然熱情支持和尊重她的選擇。高考之後女兒同時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錄取,欣喜之余的短暫仿徨過後,她選擇了北大。而我們也在同樣的情緒中最終追隨了女兒的腳步。就像在一架航班上,我們尊重飛行員的航道選擇。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成才主道是家庭
作者:李建勛
親子少兒 {readNum}人在讀
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