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 30 歲還未結婚的女生,都一定會在逢年過節時被親戚念叨:
「還不找物件?」「趁年輕趕緊生,年紀大了就不好生了!」
「年輕人要先成家,再立業,有了孩子才有打拼的動力。」
(來源:網絡)
其實,大多數女生都聽過「24~29 歲是最佳生育年齡」,但一個紮心的事實是,很多人在這個年齡正是事業剛剛步入正軌的階段,如果此時選擇了「生」,往往就意味著舍棄「升」。
因為生孩子很可能會把職場女性推入邊緣化的危機。
(來源:日劇【我,到點下班】)
而且生孩子後,女性的時間將不斷被上班、家務、孩子拉扯, 因為目前大部份的家務都預設由女性承擔。
(來源:【半坡上的家】)
電視劇【安家】中,需要夜裏加班的婦科醫生媽媽,為了不打擾家人休息,只能坐在衛生間馬桶上工作。
在這種困境下,很多女生不得不錯過「生育黃金期」,但同時,她們也會擔心,錯過了,究竟會有什麽影響?
30 多歲生孩子跟 20 多歲生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
首先,一個明確的事實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生育力會下降,流產和胎兒畸形的概率會增加,懷孕和分娩的風險也會增加。
1. 女性自然懷孕機率隨年齡增長下降
根據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數據,健康的 25 歲女性每個月自然懷孕的機率是 25% 左右。也就是說,每 100 個當月嘗試懷孕的女性中,有 25 個會成功。30 歲,這個機率是 20%,而到了 40 歲,這個數碼減少到 5% 以下[1]。
隨之下降的還有卵巢儲備功能,卵巢儲備功能指的是卵巢記憶體留卵泡的數量和質素。女性的卵巢儲備,在出生左右是頂峰,隨後逐漸下降,直至絕經[2]。
影響生育的還有卵子質素,如果卵子質素不佳或者有遺傳異常,那麽可能會無法受精,受精卵無法在子宮著床或導致流產。
但臨床上沒有直接的方法可以測定卵子質素,只能透過胚胎異常的百分比來推測評估卵子質素與年齡的關系。同樣可以看出,隨著年齡增長,胚胎異常的百分比逐漸增高。
事實上每個年齡段的女性都面臨一定的流產風險(大約 10%-15%),而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自然流產的風險也相應地增加,並在 35 歲後飛速上升[3]。
2. 30~34 歲生孩子,嚴重並行癥的風險可能沒有你想的那麽高
一項對全美 2009 年 700 多萬孕產婦的統計研究顯示:與 25~29 歲的女性相比,年輕女性(≤19 歲)發生早產、絨毛膜羊膜炎、子宮內膜炎和輕度先兆子癇的概率增加。
而高齡孕產婦(≥35 歲)發生早產、高血壓、嚴重先兆子癇、子癇前期和產後出血等孕期及分娩並行癥的概率大幅增加[4]。
(數據來源:Maternal age and risk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plications)
上圖的橫軸代表了不同年齡組,縱軸是每 1000 人患孕產相關並行癥的發病人數。可以直觀地看出
發生並行癥的概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趨勢。
也就是說,年齡太小或者年齡太大,都會增加風險, 而中間風險相對較低,其中 25~29 歲組和 30~34 歲組的差距其實並不太大。
但 35 周歲以上,孕期及分娩並行癥出現的概率就會明顯增加。這也是為什麽醫學上將 35 周歲定為「高齡產婦」的標準。
30~35 歲生孩子,胎兒畸形的風險會更大嗎?
除了孕期及分娩的並行癥,大家最關心的還有胎兒的狀況。的確,隨著年齡的增加,胎兒發生異常的概率肯定會更高。 但實際上這個絕對值,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高。
加拿大的一份大樣本研究數據統計顯示:不良妊娠和分娩結局的風險隨著孕產婦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但發生嚴重胎兒及嬰兒不良結局的絕對風險,即便是 35 周歲以上的女性,這個值也相對較低(5%-7%)[5]。
(數據來源:Absolute risks of obstetric outcomes risks by maternal age at first birth: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也不必太焦慮
很多女性在「最佳生育年齡」的壓力下,不得不打亂自己的人生安排;也有很多人,因為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而焦慮不已,好像那些嚴重的事情都將要降臨到自己頭上。
其實什麽時候生「最佳」,並沒有一個最優解。如果從醫學角度來說,我們綜合分析上面的數據,考慮到我們自身和寶寶的健康, 能夠在 24~29 周歲生育固然是最好。
但如果錯過了,也沒有那麽糟糕。要知道即便是健康的 20 多歲女性,也可能發生一些不良的結局。 總的來說,在 35 歲之前生育,還是有極大的概率一切順利,不是說超過 30 歲生,就一定會有問題。
生育生育,生只是開始,養育一個孩子還需要時間、耐心、經濟和智慧各方面配合,並非只有醫學一個角度。
20 歲出頭剛走進社會,還沒站穩腳跟,還不能為自己和孩子負責時就被迫選擇生育,對女孩子人生的影響程度,未必就比那百分之幾的發病率更小。
馬伊琍談平衡家庭和工作
(圖片來源:【非常道】)
對於年輕人來說,「最佳生育年齡」不應該是「年齡到了」的捆綁,而應該 是雙方都做好了準備,去迎接一個新生命到來的時候。
對於女生來說,她們需要的也不是親戚「早生孩子早幸福」的勸告,而是擁有選擇生育的權利,而是伴侶也能認識到做家務和照顧孩子不是「幫忙」,也是自己的責任,而是生完孩子後,不用承擔社會的偏見,能像男人一樣在職場上公平競爭。
參考文獻
[1]https://www. reproductivefacts.org/n ews-and-publications/patient-fact-sheets-and-booklets/documents/fact-sheets-and-info-booklets/age-and-fertility/
[2]Wilkosz, Pawel et al. 「Female reproductive decline is determined by remaining ovarian reserve and age.」 PloS one vol. 9,10 e108343. 13 Oct. 2014, doi:10.1371/journal.pone.0108343
[3]Nybo Andersen AM, Wohlfahrt J, Christens P, Olsen J, Melbye M. Maternal age and fetal loss: population based register linkage study. BMJ.2000;320(7251):1708-1712.doi:10.1136/bmj.320.7251.1708
[4]Cavazos-Rehg PA, Krauss MJ, Spitznagel EL, Bommarito K, Madden T, Olsen MA, Subramaniam H, Peipert JF, Bierut LJ. Maternal age and risk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plications. Matern Child Health J. 2015 Jun;19(6):1202-11. doi: 10.1007/s10995-014-1624-7. PMID: 25366100; PMCID: PMC4418963.
[5]Schummers L, Hutcheon JA, Hacker MR, VanderWeele TJ, Williams PL, McElrath TF, Hernandez-Diaz S. Absolute risks of obstetric outcomes by maternal age at first birth: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Epidemiology. 2018 May;29(3):379-387. doi: 10.1097/EDE.0000000000000818. Erratum in: Epidemiology. 2018 Jul;29(4):e38. PMID: 29517506; PMCID: PMC592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