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牙齒的時候,家長就要開始幫助寶寶清潔口腔。
【清潔方法】
可以用幹凈、溫濕的紗布或者擦巾輕輕擦拭口腔,順著上下牙床,去除寶寶口內殘余的奶水或食物。對寶寶牙齦的清潔和按摩,也會緩解寶寶長牙前的不適。
擦洗口腔時,讓寶寶躺在你的膝蓋上,頭靠近你的胸,這樣可以很好的觀察寶寶口內的情況。每日清潔口腔的時間最好固定下來,這樣有利於孩子形成習慣,比如每晚洗澡喝奶之後。
剛開始會有困難,但是這樣的清潔習慣一旦養成,寶寶對刷牙,使用牙線等措施就很容易接受了,也會樂於享受這樣每日與父母親密接觸的時光。也有利於父母觀察寶寶口腔內的變化。
【口腔粘膜病】
嬰兒時期容易發生口腔粘膜問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雪口」。這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兒和6個月內的嬰兒容易患此病。寶寶的舌頭、唇頰黏膜等處可見白色的點狀或片狀的白斑。醫生會給予塗擦藥物,家長也要註意寶寶口腔衛生和哺乳用具的清潔消毒。
【牙齒萌出】
寶寶長牙的前奏,更易流口水、吃手、啃咬、煩躁甚至低燒。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牙齒,直到兩歲半左右,20顆乳牙陸續萌出。
以上萌出時間是基於一定人群的平均時間【馬牙】
簡單的說就是在形成牙齒的細胞並沒有加入到牙胚的形成,獨自在牙槽骨賴恩營紮寨。馬牙並不是正常的牙齒,而是分化異常的角化物。馬牙也沒有什麽危害,一般不需要治療,會自行脫落。
【蛀牙】
齲齒,俗稱蛀牙,是由於殘留在牙齒表面的食物在細菌的作用下產酸,酸會腐蝕牙齒的硬組織,繼而軟化腐爛,形成齲齒。齲齒發展下去,牙齒被侵蝕的範圍會逐漸擴大,直到侵及牙齒最裏面的牙髓,會出現牙齒疼痛不適,甚至牙根化膿,牙齒爛光、脫落。
【刷牙】
除了以上塗氟和窩溝封閉這些需要看牙醫來完成的預防措施外, 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的刷牙。 刷牙這裏不再贅述,巴氏刷牙法,也叫水平顫動法。我看了下,搜尋這兩個關鍵詞都可以找到很多非常詳細的動圖或者影片教學,很方便。而且在前幾年我去小學做口腔科普講座的時候發現現在學校健康方面的科普都做的非常棒非常棒,我去的三年級完全不用再解釋蟲牙是什麽,小盆友一張口就是牙菌斑、巴氏刷牙法……說來慚愧我知道齲齒是牙菌斑造成的還是在大學看到教材以後,但我從小就知道蟲牙不是因為有蟲子……
這裏還是提一提給幼兒刷牙的方法,下面是我網上搜到的比較好的示範。幼兒其實跟前面提到的嬰兒時期很像,最好是在親自玩耍中完成口腔的清潔和檢查,並且能固定時間,既培養習慣又增進感情。清潔工具有兒童牙刷、指套牙刷或者清潔的紗布都可以根據需求來使用。
雙人:
單人:
國內也能看到不少正確的刷牙照片 ↓
【牙膏的用量】
前面提到了三歲以下的小盆友建議用米粒大小的牙膏量;對於三歲以上會吐口水的小盆友,可以使用綠豆大小的牙膏量。
米粒大小的牙膏量 ↓
除了上面提到躺式,還有抱坐式、對坐式。家長可以采用更適合自己習慣的方法來幫助完成刷牙。
當小朋友可以自己進行「刷牙」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培養刷牙的習慣,為什麽這個刷牙是打引號的呢?因為這時候小朋友還不能真正完成清潔牙齒的任務。所以需要自己「刷」一遍後家長在幫助清潔一遍。前者的目的是培養習慣,後者是為了真正完成清潔。
小盆友什麽時候可以真正自己完成刷牙呢?一般認為 當小朋友可以獨自完成系鞋帶的時候,就說明他具有清潔好牙齒的能力了。 這時候就要逐漸過度到小朋友獨立刷牙,家長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