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精神心理科青少年患者增多,專家建議家長共同接受心理疏導

2024-10-11親子
厭學、爭吵、成績下降、自我傷害……開學一個多月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下稱「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副研究員魏勝男的診室裏來了不少焦急的父母和情緒低落的孩子。她明顯地感到,自己接診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患者低齡化趨勢愈發明顯。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範圍內10-19歲人群中,約有14%患有精神障礙。而在中國,約有3000萬17歲以下青少年曾經或正在受到各種情緒問題的困擾。
如何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家庭與社會議題。魏勝男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軌域,家庭、學校等應幫助孩子理性認識與接納自我,避免施加額外壓力,透過共情、理解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
魏勝男。
叛逆或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9月開學以來,剛讀小學二年級的婷婷(化名)一直十分抗拒上學。無奈之下,家長將她帶來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就診。魏勝男透過溝通了解到,婷婷因為覺得身邊同學的想法和愛好與自己不同,在學校交不到朋友,逐漸對上學產生了抵觸情緒。
婷婷的情況並非個例。近兩年,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接診的青少年患者占比達到40%左右;而在接受相應心理治療的患者中,青少年約占55%。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僅有7歲。
魏勝男指出,誘發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與遺傳、神經遞質相關的生物性因素,另一方面則是由學習壓力、人際交往、親子關系、自我期待等構成的社會心理因素。
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療師趙新宇指出,客觀存在的社會競爭使得壓力在人群中層層傳遞。青少年群體由於生理發育、心理素質尚未成熟,缺少應對壓力的社會資源與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孩子的「叛逆」「不聽話」可能正是遇到困境時發出的「求救訊號」。家長和教育者需要敏感察覺,盡早幫助孩子找到健康的應對方式。
趙新宇。
「然而,不少家長、老師之所以留意到孩子的狀態異常,都是因為他們已經表現出了厭學、爭吵、自我傷害等行為。實際上,此時病程可能已經延續了幾個月,病情也比較復雜。」魏勝男解釋稱,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往往會先出現抑郁、焦慮、低落、憤怒等情緒化反應;隨後,還可能發生頭暈、胸悶、肚子痛等肢體化反應,但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最後,病情才會進展到具體的行為表現。
魏勝男表示,從行為表現向前溯源,早期辨識和理解青少年的情緒表現,對改善心理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家長可延遲判斷,提供情緒支持
「孩子厭學該怎麽辦?」「如何說服他盡快回去上課?」診室裏,焦慮的家長們向魏勝男投擲問題。但在她看來,比重返學校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化解孩子的情緒與心理問題。
「青少年的自我懷疑和學業挫折是他們對外界期望和自身能力之間矛盾的反映。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與接納自己,需要開展必要的心理調整與疏導。」診療中,魏勝男常常讓孩子寫出自身的三個優點。「許多孩子平時只盯著自己的缺點,但只有意識到長處,才能在完美與不完美之間找到平衡,真正理解自己是獨立、獨特的個體。」她說。
同時,她還提出,考慮到家庭成長環境對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家長也應該同步接受必要的心理疏導,並對教育方式進行調整。「相較於‘修復’‘矯正’而言,家長更需要做的是理解和共情,幫助孩子分擔、化解外界的壓力。」她說。
趙新宇建議,家長可以采取「延遲判斷」的策略——當聽到孩子抱怨或表達焦慮時,不要立刻試圖解決問題或批評,「而是嘗試換位思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與接納,減少情緒上的抵觸,再細化問題解決辦法」。
但魏勝男也提醒,由於許多前來就診的青少年病情相對復雜,藥物治療也同樣重要。
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葛鑫宇介紹,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模式已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套用。一方面,西藥可以調節腦內神經遞質,緩解急性癥狀,短時間內減輕患者面臨的生理、心理不適;另一方面,中醫藥能夠在改善情緒癥狀的同時,緩解西藥潛在副作用,針對患者體質進行調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恢復體內的陰陽平衡。
葛鑫宇。
「因為中醫秉持‘治未病’理念與‘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更加註重患者的身心平衡與和諧,所以在藥物之外,還會指導孩子們在運動、飲食、居住環境等生活方式上做出改變。」葛鑫宇補充說。
南方+記者 陳子陽
通訊員 伍曉丹 韓羽柔
【作者】 陳子陽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