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錄像片段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也把一個原本尋常的家庭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 影片裏 ,一對姐弟在自家的沙發上玩耍,姐姐的一些動作,卻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有人覺得純屬孩子間的打鬧,也有人覺得行為過界,姐弟之間也應該有清晰的界限
這段影片就像一粒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在家庭教育中,親密和界限感的平衡點究竟在哪裏?該如何把握才能讓孩子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影片的內容其實很簡單,一對年輕的姐弟,在客廳的沙發上嬉戲打鬧,看起來就像普通家庭裏常見的場景,但隨著鏡頭的拉近, 姐姐的一些動作卻引發了爭議 ,她將弟弟壓在身下, 用手拍打、用腿「鎖喉」 ,雖然弟弟一直在笑,但部份網友卻表示擔憂,認為這樣的行為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玩鬧範圍
支持「親密無間」的網友認為,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沒必要上綱上線,過度解讀只會破壞孩子之間純真的感情,他們覺得,姐弟之間本來就應該親密無間,家長不應該用成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評判孩子們的行為
而另一部份網友則持相反觀點,他們認為,即使是親姐弟,也應該從小樹立邊界意識,明確哪些行為是可接受的,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這種邊界感的建立,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尊重他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場關於「姐弟嬉戲」的網絡辯論中,雙方各執一詞, 爭論不休 ,也反映出當下社會對於家庭教育中「親密」與「界限」的認知差異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建立清晰的自我邊界感, 這有助於他們形成獨立的人格 ,以及對自我和他人的尊重, 缺乏邊界感的家庭教育 ,容易導致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還記得幾年前,那起令人心痛的新聞嗎?一位年輕女孩勇敢地站出來, 控訴自己多年來一直遭受親生哥哥的性侵 , 而這一切 ,竟然始於童年時期缺乏邊界感的親密互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的案例,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家庭教育中, 建立孩子的邊界意識刻不容緩 , 那麽 ,家長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清晰的邊界感呢?
家長要以身作則,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和私密,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手機,進出孩子的房間要先敲門等,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 ,卻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讓他們明白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需要得到尊重
家長要教會孩子辨識和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感到不舒服的時候 ,要鼓勵他們勇敢地說「不」,並及時向家長求助, 也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理解他人的感受,避免做出侵犯他人邊界的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建立邊界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家長們付出長期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關註孩子的行為,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越界的行為,並耐心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行為模式
當孩子在玩耍時出現打鬧行為,家長可以先觀察,如果只是輕微的打鬧,可以不用幹預,但如果孩子出手過重,或者有一方明顯表現出不情願,家長就需要及時介入,制止孩子的行為,並告訴他們, 打人是不對的 ,會傷害到別人
除了語言上的教導,家長還可以透過繪本、動畫片等形式,幫助孩子理解「邊界感」的概念,一些繪本會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我的」,哪些行為是「你的」,幫助他們建立起清晰的界限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家庭教育中,「親密」與「界限」並非對立面,而是可以和諧共存的,家長要做的,就是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既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關懷,又幫助他們建立起清晰的邊界感,讓他們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建立孩子的邊界感,你還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本文分享正能量,無侵權意圖,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