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家是我們開始的地方】,後半部份更好

2023-05-01親子

【家是我們開始的地方】是我看到第二本溫尼科特作品,第一本是【溫尼科特與為人父母者的談話】。

這部作品同樣是隨筆類作品。書中每一篇文章相對獨立,就某一個主題/專題進行討論,而且面向的讀者群很廣泛,只要是對心理學,對家庭教育,對社會人文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夠輕松閱讀其作品,並從中獲取受益的部份。

溫尼科特的理論在國內精神分析界並不陌生,可以說,大多數從事精神分析的工作者們,都或多或少在培訓中、督導中接觸過或學習過他的理論。溫尼科特的理論在中國很受歡迎,我認為,這可能是很中國重視家庭,及傳統家庭文化有比較大的關系。他的理論,比較容易引起中國實踐中的共鳴,其中少了幻想,抽象的成分,而更多了一種孜孜不倦的叮囑,形象而實在的感受。

溫尼科特在這部作品中強調家庭的重要,強調母親的重要,高度甚至到了我們的文明和相應的制度。這本書的上半部份我個人看起來其實無感,畢竟接觸了很多溫尼科特的理論,書裏的內容不過是一種記憶動作,和認知無關。

但是, 這本書第三部份(最後部份)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溫尼科特從精神分析,從客體關系的角度,討論了文明的問題,比如女權主義,戰爭、自由和民主等話題。國內的心理咨詢界在介紹溫尼科特理論的時候,這部份基本沒有涉及。我看的包括台灣人的培訓講解也從來不談這一部份。 遺憾的是,這部份,在我看來,同樣是構建溫尼科特理論版圖的重要組成部份。

所以,讀者們如果希望能對溫尼科特理論有更加綜觀的了解,這本書逃不開。尤其是那些以哲學式、人文式的視角研究和學習精神分析的讀者們。這本書的第三部份更能引起共鳴,直呼過癮。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不錯,既適合專業讀者,也適合普通人群。

推薦!

不過轉譯問題同樣突出,短短一本小書,居然能看到不少錯別字。

以下是書中部份金句,供參考:

01. 創傷意味著個體的存在這條線的連續性被破壞了。只有在連續的存在狀態中,個體才能建立起一種感覺 -- 感覺到自己,感覺到一切是真實的,感覺到自己存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將成為個體人格的一個特征。

02. 精神分裂癥的特征之一是非整合現象,特別是個體對非整合的恐懼,以及在個體身上出現的病理性防禦,起作用在於拉響非整合的警報。精神分裂癥的一個特征就是在心靈和身體及其功能之間只有松散的聯結。心靈甚至可能會在身體中缺席相當長一段時間,或者被投射出去。

03. 創造力是貫穿生命的,是完全屬於嬰兒的經驗:創造這個世界的能力。對於嬰兒來說,這並不困難,因為如果母親能夠適應嬰兒的需要,嬰兒對這一事實 -- 這個世界在他或她被孕育或構想之前,就在那裏了。嬰兒會準備好去發現一個充滿客體和想法的世界,並且嬰兒的母親會按照嬰兒在這方面的成長節奏把這個世界呈現給他。透過這種方式,母親起初對嬰兒的高適應力使嬰兒能夠體驗到全能感,能夠真的找到他創造的那些事物,能夠創造並把它們與現實的事物聯系起來。一個純粹的結果就是每個嬰兒都是以創造一個新世界的方式開始自己人生的。

04. 也許正是因為他與他的父母之間的關系是令人滿意的,他才有能力清晰表達自己。換句話說,他能夠利用假性自體 -- 這個假自體取悅著每一個人,但是這讓他自己感覺非常糟糕。在有些情形下,這會使一個人感覺到不真實,但是對這個男孩來說,麻煩在於他感覺受到了威脅,就好像他要變成女性了,或者說,變成了在攻擊中被動的一方。

05. 一個人能夠用下面這種方式幫助到處於抑郁中的人:采用一種容忍抑郁癥的原則,直到它自發的褪去,並且高度肯定這樣一個事實,即僅僅使自發治愈這件事對這個人來說就是感覺非常好的。

06. 反社會傾向天然的與剝奪相關聯。反社會傾向以驅力為特征。這種傾向驅動著這個男孩或女孩回到那個被剝奪的時刻或之前。

07. 我們接受病人的愛與恨,也被這一點影響,但是我們不會激起愛與恨,也不會希望在職業關系中獲取情感上的滿足。

08. 促進性環境促成了個人成長和成熟行程的這個主體必須是對於父親-母親照顧的描述以及對於家庭功能的描述,這會引向整個民主制度 -- 這一家庭促進作用的政治延申 -- 的建立。因此成熟的個體最終會根據他們的年齡和能力參與到政治中去,參與到政治結構的維護和重建中去。

09. 人格同一性只會在足夠好的母性照料和在個體成熟的各個階段提供了多樣化抱持的環境中稱為現實。

10. 孩子開始同母親分離,並且在母親能夠被客觀看待之前,她或特許以被成為一個主觀客體。從將母親作為主觀客體也就是自己的一方面去使用,到母親成為一個有別於自己的客體並因此處於全能控制之外,孩子不得不體驗到的是一種像被猛地拉了一下的感覺。

11. 過渡性客體指,當一個兒童正在度過這個客觀性覺察能力還很有限的階段時,他或她所利用的所有物品。

12. 一個足夠好的媽媽開始的時候就有一種對於嬰兒需求的高度適應力,這就是「足夠好」這個表述的含義,這是一種母親們通常都會擁有的巨大能力,她們能夠把自己交付出去,去認同她們的寶寶。

13. 依賴性幾乎是絕對的,後來它會以一種有序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成為相對的依賴性,並最終指向獨立性。

14. 未成熟性是青春期圖景中非常珍貴的一部份。未成熟性具有最令人興奮的特征,比如創造性的想法,新鮮的感受和對新生活的構想。社會需要被那些尚未承擔責任的人的雄心撼動。如果成年人棄權了,那麽青少年就會早熟,並且在一種假象中成為成年人。我對社會的忠告是:為了青少年,為了他們的未成熟性,不要允許他們加速前進去獲得假性成熟,不要把還不屬於他們的責任交給他們,即使他們自己會爭取這些責任。

15. 對一個孩子來說,精神健康的基礎是由母親能夠足夠好的完成其職責的嬰兒期,以及在持續發揮功能的家庭中度過的整個童年期所積極奠定的。

16. 但是弗洛伊德至死都堅持的一點是對的,那就是如果我們忽視了性器期女孩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的創傷對她們的影響,那麽我們會遺失一些很重要的東西。

17. 女權主義的根源在於既存在於女孩中間也存在於男人中間的普遍化的妄想,其內容是女性有陰莖。

18. 在最開始,每個人都絕對地依賴一個女人,然後這種絕對依賴漸漸變成相對依賴。似乎你我的個人精神健康模式就是在最開始由一個女人所奠定的,她做了她必須做的,做的也足夠好。

19. 如果我們可以表明我們的目標是達到比我們的敵人更加成熟的情感發展階段。如果我們能夠證明納粹的所作所為就像青少年或更小的孩子。「你當然要愛領袖,信任領袖」的態度只對不成熟和青春期前的男孩而言才是正常的。

20. 自由會給個體的人格帶來一種壓力。自由的個體完全無法避免產生關於自己會受到迫害的想法。他也沒有任何符合邏輯的借口來為自己自己憤怒或攻擊性的感受開脫,除非說是他自身的貪婪所帶來的貪得無厭。他身邊也沒有一個人允許或禁止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沒有人把他從嚴苛的良知「暴政」中拯救出來。難怪人們不僅對自由感到恐懼,還恐懼與自由和給予自由有關的那些觀念。

21. 如果我們以成熟的責任分擔為目的,我們就可以聲稱,在民主的生活方式下,我們的目標是自由。這種責任特指為不合邏輯的弒父所承擔的責任。

22. 被困在由自身防禦的僵化性所鑄就的牢籠中的人會試圖破壞自由。無法充分享受自己身體的人會試圖幹擾其他人對身體的享用,他們甚至會將這種行為施加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盡管他們也愛自己的孩子。不能去愛的人會試圖用玩世不恭的態度破壞一份自然而然地、簡單純粹地關系。

23. 自由所面臨的危險恰由自由產生。

24. 在一個社會中,如果有某些個體已發展出反社會傾向的方式來顯示他們缺乏社會感,就會有另一些個體對其內在的不安全感做出反應,方式就是形成另一種傾向 -- 向權威認同。這是不健康的,也是不成熟的,因為這不是一種來自自我發現的對權威的認同。這是一種沒有畫面感的框架感,是一種沒有保留自發性的形式感。這是一種親社會傾向,而這種傾向是反個人的。往這個方向發展的人可以被稱為「隱性反社會者」。

25. 人們非常難承認的一點是:民主的關鍵其實真的在於普通的男人和女人,以及尋常的家。即使一個明智的政府政策使家長們可以自由的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家,那些踐行政府政策的官員也不一定會尊重家長們的地位。

26. 無論「民主」這個詞意味著什麽,獨裁者都站在它的對立面。一個人需要稱為獨裁者的根源之一是一種沖動 -- 想要透過包圍女人並代表她的方式來應對這種對女人的恐懼。獨裁者有一個奇異的習慣 -- 既要求絕對的服從和絕對的依賴,也要求得到「愛」,這就是從上述根源中衍生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