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焦慮、擔心是否來源於這樣的畫面呢?
前幾天有位大學學的電商,現在做電商的朋友來我辦公室,看見我在命令列裏面劈裏啪啦,特別有感觸的說,「哎呀我就佩服你們這樣能自己寫程式碼實作東西的程式設計師」,然而我只是在用版本工具管理我的知乎文章而已,「你大學不是學過編程課嗎?,「我現在一句也看不懂了「,作為一個大學學的雖不是專業但相關度很高的學科,工作也成天接觸程式設計師的人,我想說,」在一個人人天天都要用手機的年代,看見一個命令列視窗就以為是編程「,這或特許以算是大學階段電腦通識教育相當失敗的一個例子吧:),不過相對完全沒學過的人,他至少知道軟件可以高效批次的處理資訊。
人類的發展歷程其實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快,牛頓力學發現到現在300多年,相對論100年出頭,電子電腦70年,而我們現在可以登月可以制造在圍棋上戰勝人類的AI,如果10年前有人說我們可以在10年內在圍棋上用AI戰勝人類,大家都會當它是搞笑,但ALPHA GO確實已經做到了。
這樣的科技發展水平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也是巨大的,100年以前,我們掌握一門手藝,那基本上在這一輩子中都可以靠這這麽手藝維持生計,而今天,即使是程式設計師也會擔心有一天他的職位會被電腦取代。
所以從學習和教育的角度來說,我們當代所期望培養的人與上一個世代(2、30年前)也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過去我們可能教會他們一些基礎知識加上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就已經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而如今,毫無疑問的,我們所需要的是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讓他具有一個廣泛的,有方法論總領的通識基礎,同時具有自我學習和成長能力,能夠獨立思考和探索,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教育才能算得上成功。
編程教育其實也是一樣,在K12階段他的引入更多的也是作為一項通識教育,既然是通識教育,他所關註的就不是我學了這門課以後可以做什麽,而是讓他具有這樣的理念,去知道這一科技可以做什麽,大概的原理是什麽,以及我需要怎麽去做。
我們家裏有孩子的都會有些樂高,木頭積木的,孩子也都喜歡拿著筆在紙上塗塗畫畫。用手搭積木孩子學會了穩定和堅固,用畫畫學會了混合不同的顏色,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創作的過程,透過不斷的探索和實驗,表達了自我和世界。
那麽編程呢?對於孩子,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書寫能力,一種新的語言,和積木,畫畫一樣,幫助孩子把想法表達出來,並能與身邊人交流他的想法。
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其實我們目前的少兒編程到底是「高科技噱頭」還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也就不難判斷了,如果在銷售的時候販賣的是焦慮,引發家長跟不上時代的擔憂,上課時就一種語言的語法,語句,復雜的運算去死扣,那這個顯然就是「高科技噱頭」,無非使用電腦包裝的數學、物理奧賽而已,個人認為對普通家庭學生來說缺乏實際的意義(即使從升學角度來說,普通學生靠奧賽也不是條靠譜的路)。
而如果編程教育作為一種通識,首先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後在其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電腦原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電腦可以做什麽,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幫助,同時引導孩子以科學化系統化的方法去實踐,用電腦軟件這些工具,去創造和表達他們的想法,去產生出對學生自己而言有實際意義的專案,我覺得這樣的教育可以稱得上是基礎能力,因為這個過程中,收獲的是真正對孩子的未來學習人生有幫助的能力,真正基礎的那種。
@知乎親子 謝謝你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