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小朋友真可愛,在童話裏一切當然都是可以的,不僅螞蟻聽得懂瓢蟲的話,猴子聽得懂鳥語,大樹和花、草還能說話呢~
不過要在現實中,那基本就不太可能,更不能拿人類學外語來類比。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我們人類不管學多少外語,其實都是人語,並沒有跨越物種。
比如中國人學日語,是為了和日本人交流,學英語是為了和英語系國家的人交流。我們能透過學習外語進行交流的前提是,人類本身擁有共同的認知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方式。
對應到動物界,那差不多就是中華田園犬和日本秋田犬交流,中華田園犬和英國大金毛或美國鬥牛犬交流。大前提就是大家都得是狗,是同一物種,有共同的思維模式和溝通方式。
而且由於動物的「語言」通常是由聲音、肢體語言、氣味和行為等多種方式構成的,這些溝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普遍的,不受地理或文化差異影響的,所以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一物種,不需要專門學習對方的語言也能實作有效溝通。
就拿狗來說吧,一條來自中國的狗和來自其他國家的狗相遇時,它們並不需要提前學習對方的語言,就可以透過吼叫、聞屁股等共同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圖、情緒和需求。
但要說螞蟻和瓢蟲、猴子和鳥,那它們能交流的內容就非常有限,因為不同物種間的生活習性和溝通方式存在很大差異,是無法真正理解對方表達的意思的。
哪怕是人和寵物之間也是如此。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喜歡養寵物,也能透過學習和長久的相處,對自家寵物有一定了解,但想要達到真正的深入交流仍然不太可能。
比如我家貓一邊咬我一邊叫,就肯定是餓了;突然湊過來蹭頭,就是想要摸摸了;沒事到處跑酷,就是吃飽了沒事幹了……
但它蹲在一邊發呆時,我並不能搞清它在想什麽;它生病難受時,我也弄不清它到底是哪裏不舒服;和它嘮嘮叨叨說話時,也不確定它到底能不能聽懂……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跨物種溝通是完全不可能的。 據我所知,很多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探索這一領域,試圖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理解和與動物溝通。
比如在美國舊金山動物園,就曾有一只能夠理解超過1000種手語、2000個英語單詞的大猩猩可可。據說它還曾要求要一只小貓當聖誕禮物,並在研究人員送來毛絨玩具後用手語表示「悲傷」,並最終獲得了一只真正的灰色貓咪當寵物 [1] [2] 。
不過,對於可可的能力學界一直有所爭議,目前比較共識的看法是可可對語言的掌握能力尚不及人類幼童,只能使用片段的單字來表達。
但不管怎樣,這至少證明科學家沒有放棄這一努力,高智商的靈長類動物也是有機會學會「外語」的。
@知乎親子
參考
- ^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可可_(大猩猩)
- ^ 2 https://www.imdb.com/name/nm1162401/mediaviewer/rm2879147520/?ref_=ext_shr_l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