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到底這不是老師的問題,因為老師對於這種孩子也沒有更好的方法。打手心?別逗了,這樣老師得一輩子丟了飯碗,也就只有縣裏中學老師基本上都認識家長才敢這樣恨鐵不成鋼的教育孩子。那還能有什麽辦法?沒了。
孩子家長不會說話,那不會說話到什麽地步了呢?我小的時候也不愛學習,英語課基本上就是直接躲到最後一排和同學聊天,語文課和數學課給兩個班主任面子聽一聽,作業也不帶動的,叫家長基本上成了我每天聽的最多的話。你說老師對於這樣的學生有什麽辦法?就這樣,我語文數學還能考及格,你說這個問題裏的孩子得多不愛學習。這種事情是老師能管的嗎?不是。
我的老師給我母親的建議就是回家打我一頓,當然,我媽在這方面很聽老師的話,,,然後,拿著我全是紅色的卷子跟著我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裏。我媽因為家庭條件問題高中肄業,過了幾十年了,你讓她縫個褲子可以,你讓她帶著孩子學習那等於要她的命,可是她還是強忍著跟我一起學,也就是初中,為我這輩子的英語打下了基礎。我高考用的初中英語,裸考雅思用的初中英語(當然是因為比大佬們要的分低多了),在法國訓練用的初中英語,考通訊資質用的初中英語等等。可以說我的英語不只是老師教會的,更是我媽教會我的。
這就是家長的力量。 家長才是孩子學習路上的明燈,老師只是旁邊的路標。不是我惡意弱化老師在孩子成長學習中的地位,而是這就是我認為的事實。老師教會孩子一道題遠不如父母誇獎孩子做的又快又正確來的影響大。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重視程度,一個每天被父母壓榨,天天被父母說考99就是失敗的孩子;一個每天父母不在家,只能待在爺爺奶奶家的孩子;一個父母對孩子學習不聞不問,一提就父母都是大老粗,啥也不懂;和一個父母什麽也不懂,但是每天下了班就會陪孩子做作業,然後不時的誇獎孩子做的很棒。這四個家庭裏,相信我,最後成材的,一定是最後一個。
也許家裏條件不好,孩子上不起輔導班,找不起家教,父母也看不懂英語,只知道三國演義裏的歷史,但是只要你能花心思在孩子身上,而不是一味的花錢在孩子身上,為孩子掙錢,小朋友都能健康成長。
老生常談的話,孩子沒有自制力,孩子不知道什麽是對錯。這句話放在我那個年代可能還對,因為互聯網那個時候還是撥號的。但是放到社交極其發達的今天,小孩子懂的可比我懂的多多了。那麽,小孩子對於是非觀有個基本的認知,引導就需要父母來了。21天習慣養成,我認為對孩子也是有用處的,所以當父母對於孩子正確的引導形成習慣之後,孩子就有自制力了。 沒有自制力這種話都是用來推卸責任的。
所以,孩子出現問題了,找老師了解情況,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味地覺得孩子就應該讓老師教,就應該讓老師承擔孩子能否成才的責任,這是糊塗至極的。家長不需要學習什麽先進的教育理念,什麽與孩子做朋友,什麽歐美放養式教育,那些對中國孩子都不太適用。你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把父母當成輔導班老師,把自己當成學校老師,把學校老師當成輔導資料。這樣,孩子才能有主動性去學習。
有了這個目標,父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認認真真聽孩子跟你們分享每天在學校都做了什麽,有什麽有趣的事情,做了什麽他不應該做的事情。孩子不需要你有多完美的話術,他只需要你眼裏有他,在他做了正確的事之後,你會給他一個誇贊。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自己正視親子關系。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對學校感興趣。
孩子對學校感興趣了,每天都想去學校上學,去和同學交往,能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和你們分享,這樣孩子才有可能不對學科有抵觸。之後,你在孩子每次考完試,不管他考了多少分,第一句永遠不要是「怎麽才考了這麽點啊」或者是「隔壁的小明考的比你高了十幾分」。孩子需要的不是你把既定事實告訴他,他需要的是你幫他把問題找出來。不然,他永遠是那句「馬虎了」或者是「這次題出偏了,好多人考的都不如我」。
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錯了,起碼在初中的時候他們沒辦法自己發現。即使是老師講過了,更正過的卷子,大部份孩子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錯了,他們提煉不出來什麽叫知識點,什麽叫考試點。所以,這需要父母引導。你不用多了解具體怎麽樣,你只用陪著他,把課本拿出來,看他用紅筆把每個知識點標註出來,或者把這個知識點所在的頁數標註出來。他只需要你的陪伴,你能花心思陪他,哪怕不是持續的,一會兒來看一眼,聊兩句,提提問,誇誇他真認真,為他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而驕傲,再去忙你的工作都可以。最起碼的,讓孩子建立起爸媽也在關心自己的概念。
不要和他說「你現在不是為我學習的」,讓他覺得,他現在好好學習,就是讓父母省心省錢,只要主動學習了,就一定會被父母誇獎,這樣他才能真正的主動去學習。也許我這麽說是個反面例子,但是,我初中學習的第一目的就是不讓我爸媽掏擇校費,不讓我爸媽為我在學習上多花一分冤枉錢(雖然那些輔導書都可以算是冤枉錢,,,)
人們總覺得名師一定出高徒,以至於認為孩子不成器全是因為老師不負責,老師沒有能力。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你永遠只看到孟子有了好老師和好的學習環境成了一代亞聖,你卻從來沒有註意到孟母為了孩子學習付出了多少,你也從來沒有註意到是孟母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才決定搬家的。
多去了解了解你的孩子,多去和老師好好溝通,父母要去感謝老師,不要覺得老師拿著教書育人的錢就應該做孩子成材的第一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