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正確閱讀,是思想的遊戲

2023-02-17親子

現在大家都非常重視閱讀,有些家長甚至從3歲就開始給孩子大量閱讀繪本。很多小朋友上學之前,就已經讀過幾百本繪本了。上了小學,還有各種必讀書單,應接不暇。

閱讀雖好,但凡事過猶不及。到最後,變成為了閱讀而閱讀,仿佛閱讀就是解決問題、搞定語文的唯一方法。我們應該重新理解閱讀這件事。

閱讀的實質,是資訊攝入的一種方式。雖然它很重要,但並非唯一。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說的並不是要多讀書,而是講既要學習,又要實踐。如何讀這萬卷書,也未必是萬卷書,決定了讀書的結果。閱讀的流程,大致如下。

當我們閱讀之後,透過視覺獲取一些材料。同樣的書籍,每個人獲取的東西和數量,包括深度、廣度,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腦子裏,裝的東西本就不同,加工方法不同。

這些材料經過篩選後進入大腦,然後和現有的一些東西發生碰撞、融合或者抵消。在生物層面上,大腦神經元正在迅速放電,形成新的連線。

想象一個場景:你正在閱讀的是習以為常的內容,看得非常輕松,不起任何波瀾。你可能記住了一些東西,這些材料壯大了大腦的某部份。神經元放電的程度並不大,沒有太多新的連線。

如果你正在閱讀的是顛覆認知的內容,和大腦已有的東西產生劇烈沖突。這些材料將會讓神經元大量放電,大量斬斷舊的連線,同時形成大量新的連線。

就像現在核酸檢測是一個例行任務,沒有發現異常的時候大家都很淡定;一旦身邊有陽性案例,大家的情緒狀態都緊張起來了。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閱讀模式,它們造成的結果也完全不同。這也就能解釋,很多孩子為什麽閱讀量很大,但是進步卻很小;而另一些孩子閱讀量很小,進步卻很驚人。

關鍵就在於閱讀材料的選擇,以及閱讀的過程。閱讀效率高、效果好的人,在書籍的選擇上,以及讀書方法,都有一套,而且是專屬的套路。

比如我現在讀書,是網絡結構的方式。因為我已經大量閱讀過了,對於許多東西都有初步的認知。所以我的重點,就在於如何將這些東西串聯起來,形成網絡。也就是說,因為我知道的東西多了,才能形成網絡。

對於讀書很少的人來說,這個方式就不適用。就算要聯想,腦洞大開,也得有方向和依據。

比如【千字文】的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你能想到什麽?

大多數人都能想到「洪荒之力」,想到宇宙,想到天地,但可能沒有更多的東西了。

我呢?能想到的就多很多了,有盤古開天辟地,有【周易】,有黑洞,有宇宙學,有時間和空間,有黃土高原,有【仙劍奇俠傳】(遊戲常用的開篇語),有客棧(天字號、地字號),有素還真和談無欲(台灣霹靂布袋戲主角的武功玄子神功和黃子神功),有潮汕的天地父母神位,有顏色的學問,有地球的起源……

所以有時候一句話說得非常對,「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些人讀了很多書,依然沒能抓住主要矛盾,稱之為「讀死書」。

又有一句話,「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說的是最核心的東西,最高深的智慧,不是靠讀書得來的,而在綜合理論和實踐之後所得的最凝練的精華。

講讀書方法之前,我們要先認識選擇書籍的重要性。書籍選錯了,讀書方法再好,也沒用。

書籍的選擇不是精確的,但是要有基本的大方向,這樣才能形成判斷和選擇的依據。

壞的書籍,是讓人昏庸的、墮落的、腐敗的、虛假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少數合法出版物,也存在這種問題,但大多數書籍就是適合不適合,質素高不高的問題。

我們要吃適合自己的食物吧,而不是「健康食品」吧。現狀就是,一些書籍打著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旗號,實際上是不適合閱讀的,或者低質素的。因為青少年沒有一套選擇的依據,所以閱讀這些不適合的書籍,就會形成對選擇書籍的錯誤認知。這種錯誤認知,會讓他們一錯再錯,或者分不清對錯,好像都可以。

舉個例子。我在高考前選擇復習課外書,每一科都只選用了一本,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有些同學就買了一大堆,一科少說都有三種。

少則得,多則惑。所以精讀一本好書,比泛讀一百本爛書要高明一百倍。想想古代書籍那麽少,為什麽還有那麽多傑出的大人物?

今天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選擇太少,而在於不會選擇。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只能聽從大V、自媒體或者專家的推薦,然後買了不適合自己或孩子的書。這樣的書越讀,越困惑,越讀,越糟糕。

我把書籍分為四類:道,法,術,器。

器是能夠滿足我們一些簡單需求的書籍,比如了解常識,獲取數據,了解資訊,了解事實,或者娛樂消遣,等等。比如,【山海經】【上下五千年】【故事會】【十萬個為什麽】。

術是記載一些思考、做事的方法、流程和技巧的書籍,比如【筋膜健身塑造優雅體態】【學習的策略】【思考的藝術】等等。

法是講述特殊事物的規律,現象背後的原因等深層次內容的書籍,比如【物種起源】【天體執行論】【孫子兵法】【思考,快與慢】等。

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最凝練的書籍,如【道德經】【周易】等。

道是最好的書,但一開始我們讀不懂。雖好,但不適合,要留在後面去讀。一般我們會從器開始讀,比如【千字文】,是古時小朋友的啟蒙用書。它的特點是朗朗上口,篇幅短小,又內容豐富。

理想的讀書流程,就是按器、術、法、道去進階。

讀書方法,就要匹配這個過程。核心點是,先打好一個層次的基礎,然後再引入新的變量,引發沖突和思考,開啟新天地。也就是說,差不多了,就要嘗試讀下個層次的書。

小朋友一般喜歡讀故事,會先從這類讀起。但讀故事書不能太多,不能占器這個層次的主要部份,應該將重心放在知識、事實等上面。因為下一層次的術,不是建立在故事上的。

故事容易讀,也容易入迷。讀多了,就容易幻想,脫離現實。初中女生很多喜歡讀言情小說,甚至讀耽美小說,這就是一個不好的現象。另一方面,可能會抵觸讀不那麽有趣的、枯燥的書,但很多頂級的好書都是比較無趣的。越有趣的、越看得爽快的書,往往沒有太大價值。

我當年看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實在是太痛苦了,但我還是堅持看完了。之後再看一些晦澀的哲學書,就覺得非常輕松了。就像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你還會覺得有登不上的山嗎?

所以讀書,目標不是培養讀書興趣,而在於征服未知的成就感。古人早就說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最後,再糾正一個誤區:有人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手段,看電視、看動畫片就不是。

我小時候讀書少,喜歡看動畫片。其中一部【足球小子】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在裏面學到了團結友愛、韌性、永不放棄、承擔責任。無論是主角大空翼,還是配角石岐廖,甚至反派,都是有血有肉的豐滿形象。這樣優秀的動畫片,作用不亞於一本好書。

現在書籍太多了,有好書,但爛書的比例特別高,需要謹慎篩選。我無法給你推薦書單,但請盡量避開滿大街都在看,大V都在推薦的書籍。這些書籍,往往是低質的、低價值的。很多學校讓學生買的課外書,背後也都是書商在推波助瀾。

如果要避免思想同質化的陷阱,你就要遠離低質的、低價值的內容。以前地鐵有免費報紙,我是從來不看的,因為我不想自己的腦子和別人一樣,從早上開始就看那些無聊的、曇花一現的東西。我早上閱讀的第一個內容,不是書,就是福布斯中文網。

閱讀最終體現在思想上面,寫作、閱讀理解乃至應試的作用只是一方面。老話不是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大家不能交換。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都有兩個思想。

同質的思想,往往不能相互欣賞,相互學習,而是相互比較,相互埋汰。而個人化的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和別人不同,大家都能學到東西,更能讓我們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以前我玩得最好的同學,都不是學習好的,而是那些學習不怎麽好的,但身上又有我不具備的那些優點的。

這是我認為閱讀最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