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成自律習慣是一個緩慢而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家長一定不要急於求成「速度過快、步子過大、要求過高」。我們可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孩子的現狀為起點,將學習(任務)要求切割為幾個難度適中的小任務,讓孩子可以經常體驗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成就感,以此激發他想要繼續嘗試的興趣,從而培養其堅守約定的毅力。
2、為自律加油。在養成自律習慣的過程中,既需要孩子的毅力為支撐,也少不了外界的鼓勵。很多時候,孩子不自覺不自律的行為,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反抗。孩子內心中都很想讓自己變得優秀,都想成為老師和父母眼中的「乖」學生,只是受年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總有毅力不夠的時候,總會忍不住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偷懶。作為家長,及時而中肯的認可鼓勵,會讓孩子擁有「我被關註著」和「我被認可」的幸福感,從而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慢慢養成自律自覺的好習慣。
3、講清底線,明確規則。孩子很多時候不自律是因為他不太明白規則,而並非管不住自己。我們應該明確告訴孩子「能做與不能做」的界限,以及能做的事情需要做到什麽程度,讓孩子清楚地了解底線到底是什麽。這樣一來,能讓孩子清楚地知曉規約的邊界在何處,在邊界以內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提升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