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外國媽媽帶娃很輕松,中國卻很難?

2021-07-20親子

背景介紹:

兩歲娃,我父母在海外照顧我們直到娃1歲回國,然後我和隊友全職工作+自己帶娃到1歲10個月,近期全家在國內生活。

題主問題稍顯籠統: 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比得出」外國媽媽帶娃很輕松,中國卻很難「的結論? 我猜想這個結論可能也是大家經常看新聞啊文章啊或者從美劇啊海外電視劇看到的情景得出的,不了解歐洲和日韓等國家養娃感受,這篇我就從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經驗給大家分析下中美帶娃的差異。

「意識形態」

很多回答也提到了——國內父母帶娃難的很大一個阻力就是來自長輩的」幹擾「和周邊人群的影響,這個哪怕我們之前不在國內生活,但我父母是從娃出生就到美國照顧我們了,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幾代人「育兒經驗」的沖突。

比如:

  • 老一代育兒經驗普遍覺得娃要和媽媽一起睡,晚上餵奶方便(美國兒醫建議寶寶自己睡crib,防止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和窒息風險)
  • 老一代育兒覺得娃出門坐車抱著就行了(美國法律規定嬰兒出門坐車必須要有嬰兒安全睡籃,大一些是兒童安全座椅)
  • 老一代育兒覺得母乳是最好的,哪怕媽媽奶水不多,或者寶寶乳頭咬合困難契合不好,也非常執拗於全母乳(美國這邊也提倡母乳優先,但是還是以媽媽實際情況為準,各種新生兒水奶等非常方便餵養)
  • 老一代覺得要餵飯,這樣娃吃的多(美國兒醫鼓勵讓娃自己吃飯,練習自理能力和手指精細動作)
  • 老一代覺得娃很容易冷,經常各種糾結室內溫度娃穿的衣服的厚度還有吃的食物的冷熱(美國這邊相比來說粗糙太多了,兒醫就只是叮囑了下摸下寶寶後頸部不冷就沒事,擠出來的母乳或者牛奶啥的冰箱裏直接拿出來就給寶寶喝了)
  • 我那會的解決方案就是提前和父母溝通好,一切以兒醫的說法為準,算是制定了一個規則,大家也就相安無事了。

    另外在中國,寶寶是優先於所有關系之上的,而在國外,大部份都是夫妻關系大於親子關系。 這個意識上的差異,會讓國內的養娃過程過於以寶寶為首位,而忽視了夫妻關系的重要性或者說是忽視了媽媽們個人的產後心理健康建設和生活事業平衡等,久而久之讓人覺得「養娃太累了」。

    在美國,從兒醫到身邊其他美國人父母,很多時候你會覺得他們太過「佛系」,很多時候很多睡覺吃飯問題,在我們看來焦慮的不得了,但是一問兒醫,兒醫基本上回復都是「沒問題」,身邊美國人同事更是「大條養娃」,沒時間或者不想自己做輔食,超市裏兒童果泥肉泥一堆,配料表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FDA批準安全的;牛奶冰箱裏直接拿出來就可以給娃喝(我們一歲後開始喝全脂牛奶,基本都是喝的冰箱裏直接拿的冰的),寶寶的衣服直接洗衣機洗然後烘幹,幹凈省事;帶娃外出,娃坐到兒童座椅裏系好安全帶就ok啦,不用時刻擔心娃亂動哭鬧啥的,也不需要時刻去安撫娃的情緒,外出很簡單省事。

    沒有長輩們耳提面命,少了很多內耗,養娃的確輕松很多。

    「社會配套設施和服務」

    這次回國,發現國內教育局牽頭考核批準有資質的3歲以下托育園越來越多了,這點蠻好的,減輕帶娃負擔,和媽媽們產後回歸職場的壓力。

    美國是有很多daycare(日托)和family care(家庭托育)可以全天照顧各個月齡的娃,我身邊有美國同事娃3個月就送去daycare了,這在國內可能都無法接受或者想象。但是美國同事覺得很正常,畢竟產假短,雙方都要上班,也沒有長輩會幫你長期帶娃,送daycare最方便。

    另外在國外,外出各個商場飯店配套的母嬰室,還有各種親子設施都比較完善,也在某些層面減輕了養娃的辛苦。

    在美國刨除紐約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市中心,大部份地區居住的社區密度低,社區一般都有兒童遊玩設施,封閉性和安全性比較高,公園裏也是人員密度低,可以帶娃戶外耗電,不用過多的擔心車輛撞到,一堆娃玩磕碰到之類的,帶娃外出很省心。

    但在國內大部份兒童活動區都人滿為患,帶娃出去一趟還是很緊張的,外面車流量大,各種摩托車電瓶車橫行,也要擔心娃跑丟等等,非常操心。

    「家庭分工」

    養娃不是媽媽一個人來養娃,當然也不是一大堆人指手畫腳來「教導」媽媽應該怎樣養娃。國內大部份城市地區的觀點還是男人只要事業好就可以了,養娃是媽媽的事情。這樣喪偶式育兒方式,長時間媽媽肯定是覺得很累的,身體和精神各個方面的累。

    在美國,主流觀點還是男人要以家庭為首,一個肯花精力和時間在家庭的好丈夫和好爸爸,在公司裏也更容易受到老板的賞識——因為覺得你更有責任心。在美國,爸爸和媽媽一起帶娃非常普遍。國內這幾年好一些了,但還是很多爸爸會做個甩手掌櫃。

    寫在最後:

    其實不論什麽國家什麽年代,養育人類幼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說不同地區不同時代有各自營娃困難的點,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寶媽寶爸,多增強科學的育兒知識,多借助科技的力量和各種母嬰神器等等,和家庭各個成員溝通好育兒理念達成一致,相信這樣帶娃會輕松和歡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