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治日報】;
近日,一種為中小學生群體「量身客製」的騙局出現。詐騙分子利用換裝遊戲的吸重力,以「免費領禮物」等名義誘騙未成年人上當受騙。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10歲的小學生小王玩換裝遊戲時7分鐘被騙走1萬余元。
玩換裝遊戲被免費鉆石禮物誘惑
近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鎮10歲小學生小王在家玩一款換裝遊戲時看到遊戲內有人稱可免費領取遊戲鉆石禮物,並留有QQ號碼聯系方式。
小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和對方互加好友後,按照對方要求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準備領取免費禮物。
受到「哥哥」恐嚇
小王掃完碼後,系統提示領取異常需要驗證。小王忙追問應如何操作,對方聲稱自己不會,需要「哥哥」幫忙。
「哥哥」聯系小王後,要求找個沒人的地方並行來一段短影片。影片裏,一個穿著警服的「警察」坐在電腦前,說是需要送出檔案。
疑惑又害怕的小王提出不再領取這個禮物了。「哥哥」稱如果不配合,就會影響自己將來考大學,也會通緝家長,一起被抓去刑拘。
圖為小王與假警察的影片聊天截圖。
7分鐘被騙走1萬余元
涉世不深的小王被「哥哥」的恐嚇嚇懵了,不自覺地配合起來。小王按照「哥哥」要求要來了媽媽的手機,在「哥哥」的指導下,為手機繫結的銀行卡簽訂了快捷支付協定,並註冊安裝了一系列App。
圖為小王將解除賬號異常的驗證碼發給騙子,實則繫結快捷支付。
一波操作後,小王媽媽的手機接連收到了很多銀行扣款短訊。這時,發現了異常的小王媽媽檢視短訊才知道短短七分鐘內銀行卡竟被消費了1萬余元。
發現被騙的小王媽媽立馬打電話掛失了銀行卡,隨即趕到派出所報警。目前,該案件已立案偵查,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醒:
廣大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反詐騙教育,告誡孩子不要輕易點選陌生連結網站,不要亂掃二維碼,不提供支付碼,不貪圖小便宜,不輕信抽獎、免費領遊戲禮物等說辭。教孩子牢記「三不一多」,即:未知連結不點選、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資訊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同時,要加強對未成年在使用手機、社交軟件上的監督與教導,不要將支付密碼等資訊告訴未成年人,也建議家長不輕易開通免密支付和刷臉支付。遇到詐騙,需及時保留證據撥打110報警電話。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娜 通訊員 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