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長三角「兩會」 四地都在關心啥?

2024-01-26新聞
16:05
近日,滬蘇浙皖四地政府工作報告同步出爐,在部署今年的工作中,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被重點提及。制定實施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加快長三角港口群建設、打造數碼長三角、加強產業鏈對接......滬蘇浙皖圍繞自身特點作出專門性部署。
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提出,今年要制定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三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的重點合作事項和重大專案落實落地。
江蘇聚焦創新帶建設,今年將加強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環太湖科創圈建設,加快建設寧杭生態經濟帶,加強省級毗鄰區深度合作,爭取形成更多標誌性成果。
安徽則提出,協同打造長三角科創策源地,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合作共建,今年將深度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加快產業鍛長補短。
浙江瞄準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建設,今年將加快建設長三角航空貨運樞紐、長三角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通蘇嘉甬鐵路等專案,並以此為依托,推動「軌域上的長三角」建設取得新進展。
四地兩會哪些議題最受關註?
「我個人比較看重的是頂層規劃」,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張兆安說道。他表示,最近幾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的很多成就都是透過制度層面的合作,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而制度層面的合作離不開頂層規劃。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在制度以及體制機制一體化過程中探索,接下來還需要繼續破除制度「藩籬」。
華略智庫長三角研究院院長夏驥則把目光放在了創新引領上。在他看來,長三角在未來三年發展的過程當中,要進一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更好形成創新驅動。第二,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更好借助上海的對外開放平台,更深地融入到全球體系當中。第三,要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生態價值的轉化,更好實作「點綠成金」。
「新能源汽車」為何成為高頻詞?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很多產業已經形成了協同繁榮的景象,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就是新能源汽車,在今年四地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包括動力電池和汽車零部件等。在長三角的版圖中,新能源汽車已經實作4小時產業圈。上海提供汽車芯片、軟件,江蘇省常州市提供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浙江省寧波市為汽車提供了完成車身的一體化壓鑄模具,安徽則完成整車的組裝。也就是說,一輛新能源汽車從硬件到軟件、從設計到生產,都可以在長三角4小時車程內完成。
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光輝表示,新能源汽車已經不簡單的是交通工具,它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智能終端,這個新的智能終端就帶動了很多新的產業。而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中,芯片依然是我們需要著力去啃的「硬骨頭」,因為目前很多汽車芯片,還是依賴進口,未來補鏈強鏈還是要聚焦到芯片。
「未來可能要圍繞固態電池,或者半固態電池,這一塊還需要再進一步攻關」,夏驥認為,目前加氫站的配置還是不夠的,這塊還需要進一步補齊。同時再加上芯片,以及其他的新材料等等,未來長三角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面,還有比較多的工作可以做。」
高質素發展 長三角還有哪些關鍵著力點?
制造業、實體經濟是長三角三省一市總結過去一年成績時的高頻詞。各地以自身稟賦出發,集中力量推動制造業高質素發展。面對未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均將科技創新列入重點工作。江蘇提出,深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安徽在2024年11個重點工作中,將「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強化高質素發展基礎支撐」置於首位。浙江支持杭州、寧波爭創未來產業先導區。上海則明確圍繞「五個中心」建設,加快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
在新的一年,長三角將如何在新興戰略性產業上發力,專家們都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張兆安認為,長三角眾多城市都各有特點,這些城市發展哪些先進制造業,要和自身的資源稟賦相結合,這樣才能「百花齊放」,使得未來長三角先進制造業的門類越來越齊全,能階越來越高。李光輝則表示,類似於量子科技方面,合肥和上海已經在全國,甚至全球都比較知名了。量子通訊網絡,就需要長三角各個省市來共同去打造,各地政府也需要聯起手來去建設。還有類似大飛機產業,要依靠商飛這種國企,去帶動長三角產業鏈的高質素發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朱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