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高水平開放需在激烈競爭中尋求合作與發展

2024-01-11新聞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註高水平開放、科技創新、城市群發展、公共服務高質素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江小涓:高水平開放需在激烈競爭中尋求合作與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江小涓指出,對外開放作為中國的基本國策,在新時代被賦予新內涵。高水平開放需要向前看,在激烈競爭中尋求合作與發展。一方面,應以水平分工為主,特別是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需要加大力度鍛長板,開放創新補短板,自立自強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帶動制造業水平持續提升,逐步從互補合作向競爭合作轉變。另一方面,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分工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既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參與者、受益者,也是堅定的維護者、建設者。在技術分工和自主創新的平衡中,要向科技自立自強和高水平安全的方向邁進。面向未來,開源開放是全球科技合作推動發展的新形態。在數碼時代、智能時代,開源開放是全球科技合作推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目前國內國際趨勢看,我們有理由期待高水平開放為中國經濟發展註入更加強勁的推動力,立足產業參與全球水平分工的新態勢,促進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穩定發展,促進國際科技合作與共同創新,促進國內技術水平糊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以高水平開放賦能中國經濟高質素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摘編自【光明日報】
【田傑棠: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田傑棠指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是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有力支撐。著力實作科技重大突破,推動產業創新升級,有利於迸發出「進」的澎湃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研範式和創新方式深刻調整,新技術在千行百業的廣泛套用帶動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才能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搶占戰略制高點。加快補齊科技短板,攻克產業技術「卡脖子」環節,有利於不斷提升「立」的水平。加強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僅要在實驗室裏實作技術突破,更要在產業套用上真正落地,為產業創新升級提供實實在在的有力支撐。持續投入科技研發,搶占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有利於「穩」住產業鏈供應鏈總體布局。面對美西方已開發國家推行產業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對中國產業布局造成一定的影響,除了增強中西部省份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積極調整就業結構之外,關鍵是要增加研發投入,推動工藝創新、流程創新、產品創新,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同時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吸引更多的企業來華投資設廠,保持產業布局總體穩定、競爭力不斷提升。
摘編自【經濟日報】
【歐陽慧、李智:持續推進城市群高質素一體化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歐陽慧、李智指出,城市群是當今世界城鎮化的主流和大趨勢,是中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城市群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對完善「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推動高質素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持續推進城市群高質素一體化發展需要在以下幾方面重點發力:一是更加註重提高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對經濟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二是更加註重發揮核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三是更加註重發揮區域市場一體化的重要作用,透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積極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在制度規則、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要素市場、流通體系、市場監管等方面統一開展探索。四是更加註重構建科學分工、錯位互補的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強城市間縱向聯系和合理有效的分工合作。五是更加註重健全一體化發展多層次協調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打破行政區思維,建設利益共享、成本共擔機制,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王佃利、徐靜冉:從均衡可及的角度探索實作公共服務高質素發展的路徑】 山東大學王佃利、徐靜冉認為,當前,中國公共服務發展在空間配置方面仍存在失衡,使得城鄉和區域差距不斷拉大。實作公共服務高質素發展,還需從均衡可及的角度進一步深入探索最佳化路徑。第一,針對空間配置失衡難題,聚焦空間要素流動的公共服務共享機制、空間資源整合的服務功能復合機制,探索公共服務的空間啟用路徑。借助服務共享、功能復合等機制創新,進一步探索突破行政空間限制的空間啟用路徑,為公共服務均衡可及發展的科學統籌規劃奠定宏觀格局。第二,針對財政資源低效難題,聚焦財力保障、財力激勵機制,探索公共服務的制度保障路徑。借助財力保障、財力激勵等機制創新,推動最佳化公共服務多元供給的財政制度與權責邊界,完善公共服務財政保障體系建設,精準投放和精細管理公共服務供給資金,以及全面構建公共服務財政資金投入的監督與績效評估機制,繼而為公共服務均衡可及發展的資源最佳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第三,針對供需銜接錯位難題,聚焦需求匯集、流程再造機制,探索公共服務的整體智治路徑。借助需求匯集、流程再造、資訊共享、高效供給等機制創新,推動公共服務數碼化的整體智治和普惠套用,為提升公共服務均衡可及發展的系統效能提供數碼治理工具。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徐倩陽整理)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