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為什麽【三國演義】越看到後面越覺得悲涼?

2022-10-02新聞

因為【三國演義】將「造化弄人,天命所歸」描繪地淋漓盡致。

94版【三國演義】裏有這樣一個片段: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後料定曹操會敗走華容道,怒激關羽前去鎮守,劉備擔心關羽是重情重義之人,會念及舊恩放走曹操。

諸葛亮說:「天下三分大計尚未形成,倘若曹操死,北方必亂,孫吳便有機可乘。曹操若該命亡,則到不了華容道;若 天命 不絕,即使換將前往也攔截不住。」

後來劉禪投降,蜀漢忠臣姜維想借鐘會之力復興蜀漢,扭轉乾坤。計劃失敗後,面對鐘會的軍隊被殺,姜維自刎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計不成,乃 天命 也」。

天命 」二字,就註定了三國的悲涼。

好像所有人都掙不脫命運的枷鎖,在走向既定結局的道路上徒勞掙紮。

曾為了興復漢室決定以身試險刺殺董卓的曹操大概想不到,再過幾十年自己會變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賊。

而最終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曹氏天下,風水輪流轉間又淪為司馬家的俎上肉。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桃園三結義時,說著「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劉關張三兄弟也不會想到,一個敗走麥城悲憤而亡,一個死於部下之手,一個白帝城托孤郁郁而終,終究沒能實作興復漢室之願。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 吾乃燕人張飛 大丈夫抱經世巫師,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

初出茅廬意氣風發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白衣袍袖好不瀟灑,卻最終病逝五丈原,蒼顏白發。

一代名相就此隕落,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面對董卓的威脅,公然反抗並說出「吾劍也未嘗不利」的袁紹,率領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時是多麽的意氣風發,兵敗病逝時就有多麽潦倒窘迫。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赤壁之戰時多麽雄姿英發,奈何天道不公,英年早逝。

既生瑜,何生亮?

想當年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趙子龍是多麽的英勇,卻未想英雄也會遲暮,一句「丞相,子龍老矣」,讓人心酸淚目。

三國演義裏沒有絕對的主角,每一個叫得上姓名的人都自有其高光時刻,他們只是立場不同,但在天下分裂、群雄逐鹿時博得一番天地,已屬當世之雄。

更何況,三國時期忠義之士倍出,留下了無數讓人心酸悲痛的一幕,有太多太多的遺憾了。

有為心中道義,寧死不屈慷慨赴死的陳宮。

白門生死日,誰肯似公台。

有獨守空城數月,最終面主而死的審配。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有大業未成,心有不甘而身先死的孫策。

今非哭泣之時,你當挺起腰來,承父兄大任。

有終遇明主卻病死易州的郭嘉。

丞相,沙漠難行,須得一識路者為精靈。

還有才學出眾,卻造化弄人終生藏拙的徐庶。

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為他設一計獻一謀。

在我看來,三國的悲涼是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是雄心壯誌卻英年早逝,是空有淩雲誌卻無施展處,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是壯誌未酬人已衰……

你我作壁上觀,早已洞悉所有人的結局,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崩塌,不過是書中幾頁,劇中幾載而已。

但書中人,劇中客卻不知曉他們自己的結局,裏面的每一個人物,可能史書上寥寥幾筆便概括了他們的一生,但其中心酸,唯爾自知。

時代成就英雄,而英雄終究落幕,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