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沈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采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他們踐行「四力」,從「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到沿著長江、黃河、長城進行深度調研;從巴以沖突的現場到進入剛剛發生政變的非洲國家;從北極圈裏「冰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專案到大灣區熱火朝天的基建工程;從神舟飛船的發射、回收到「中國天眼」的成果爆發和執行維護;從京津冀嚴重水害到積石山地震災區的生命救援;從世錦賽、亞運會、大運會的國際賽場到「村超」、「村BA」這樣的鄉土賽事;從接力守護烈士英靈半個多世紀的父與子到為殘障兒童免費送教上門的鄉村教師父女……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後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希望與力量。
有句歌詞這樣描寫貴州:「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灑下了響水灘。」
山連山,山外還是山,這就是貴州。
兩億多年前,一系列的地殼運動將原本處於汪洋大海之中的貴州擠壓出千溝萬壑,125.8萬座大山在此造化而成。
2023年,我在貴州的百萬群山中,尋找山海相連的遠方。
群山之巔的萬橋如海
從衛星上看,貴州的百萬群山如同綠色的海洋,而在綠色的「波濤」之間,一座座橋梁幫助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實作通江達海的夢想。
↑ 衛星拍攝的貴州平塘特大橋(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供圖)。
1989年12月13日,新華社記者周曉農在稿件【中國貴州堪稱橋梁博物館】中寫道:「貴州省已有二千九百多座橋梁,或跨山渡嶺,或鎖河平溪,將三萬公裏公路連為通途。大約平均車行每十公裏即可見橋梁一座。中國交通部的專家們不久前來此間考察後贊嘆:‘貴州真是一個橋梁博物館’。」
誰也不曾想到,今天貴州橋梁數量已是34年前的近十倍。
群山之巔,萬橋如海。
↑ 2023年2月1日拍攝的貴州壩陵河大橋(無人機全景照片)。
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已建成公路20余萬公裏,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8000公裏,已建和在建橋梁近3萬座,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橋中,近半數在貴州。
2023年年初,我和同事們用鏡頭和筆,管中窺豹似地記錄了貴州「萬橋連山海」的壯觀景象。
正在建設的花江峽谷大橋設計全長2890米,主橋跨徑1420米,橋面距水面垂直距離625米,預計2025年建成後將成為主橋跨徑和高度世界第一的山區橋梁。在它之下的花江大峽谷峰林怒拔、崇山峻嶺依岸對列、河谷深切,相對高差近千米,被稱作「地球大裂縫」。
將無人機升到500米高空俯瞰:北盤江流經關嶺縣花江鎮時,突然調轉鋒頭而下,湍急的水流在崇山峻嶺間切割出一道深深的大峽谷。而正在修建的花江峽谷大橋就像是要將被稱為「地球大裂縫」的貴州花江大峽谷兩岸「縫合」一樣。
建橋「出山」,是貴州人上千年來達成的共識。
一座座超級大橋,凝結了鋼筋混凝土,更凝結了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體現了改變自然條件、變劣勢為優勢的奮鬥精神,更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夜幕下的大發渠特大橋(2023年2月2日攝)。
一座座架設在高山峽谷間的大橋,讓「地無三裏平」的貴州從「不平」到「平」,實作了從「千溝萬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蛻變。
從高空向下俯瞰,高橋宛如紐帶,跨越深邃的峽谷、溝壑,將縱橫的群山緊密相連,萬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千溝萬壑上的萬橋飛架的背後,是中國創造,更是中國信心。
↑ 2023年2月21日,新華社記者歐東衢(右二)與同事在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采訪。
美麗鄉村中的人山人海
在【咬文嚼字】新釋出的2023年十大流行語中,「村超」光榮上榜。
以賽扶產、以賽促文、以賽助旅,以「村BA」「村超」為代表的中國「村賽」,正以其獨特的生長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啟用鄉村經濟新活力。
在「村BA」總決賽現場,鑼鼓喧天,歡呼聲在群山之間層層回響,數萬名觀眾揮舞手機電筒閃耀全場。
暮色低垂,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隱入夜幕。燈光照亮球場的瞬間,總決賽開打了!從球場內的任何一個地方往外望去,都可以看到數萬張人臉組成的「村BA」的「背景墻」,每一張臉龐都像是畫面中的「像素點」。
↑ 2023年3月25日拍攝的「村BA」比賽現場。
輸贏似乎並沒那麽重要。現場的2萬多名觀眾,你很難講清誰是哪支球隊的球迷,不管是哪支球隊,只要打出了精彩配合,現場就會發出潮水一般的歡呼。好些村民把自家的鐵盆、鐵鍋帶到現場,鼓盆而呼的他們毫不在意今晚回家是否只能用變形的鍋、盆做飯、洗臉。
↑ 2023年3月27日,觀眾在場邊敲盆為球員加油助威。
台盤村位於苗嶺山脈主峰雷公山東部,與成千上萬個苗鄉侗寨一起點綴在崇山峻嶺之中。這裏有青山綠水,有層層梯田,有錯落的吊腳樓,有嘹亮的飛歌,有多姿多彩的蘆笙舞……靜謐的小村莊裏,三分之二村民有打籃球的習慣,在農閑和傳統節日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籃球賽事。
↑ 2023年3月27日,冠軍黔東南州代表隊在「村BA」頒獎儀式上高舉獎杯慶祝。
自1936年起,台盤村每年至少舉辦一次籃球賽,至今沒有間斷過。半個世紀前,這裏曾出現一支火遍全國的「苗寨女子籃球隊」。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被籃球運動吸引的苗族姑娘們在這裏形成了4代苗寨女籃,無數苗族女孩因籃球而改變了命運。
↑ 這張拍攝於1972年的照片顯示的是貴州省台江縣的苗族女子籃球隊,她們經常利用勞動間隙開展體育活動,每逢節假日還常和附近的社隊、學校進行友誼比賽。新華社記者王翼南攝
今天的台盤村,兩歲多的孩子,自打會走路,就會在球場上追著籃球跑。籃球在台盤村,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生活。
透過台盤村普通村民生活被籃球改變的故事,我們試圖講述:透過這場 「籃球嘉年華」,在狂歡中、在拼搏中,體育精神被平凡的村民演繹到極致;體育無關功利、無關輸贏,但是關乎生活,關乎快樂!
↑ 2023年10月25日,夜幕中的台盤村。
從空中俯瞰,夜幕下的台盤村籃球場就像是一顆璀璨奪目的綠寶石,光芒所到之處,一派繁榮景象。這不禁令人感慨,一個籃球正在從方方面面改變一座縣城,鄉村體育的多元功能正在顯現。
在「村BA」「村超」的報道中,我們將視角聚焦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
周星馳導演的電影【功夫】中描寫了這樣的故事:一群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卻安然於人間煙火,兒女情長,淡泊世間風雲。為時局所迫,不得不出手的那一刻,他們才一展頂尖高手的絕頂風華。
↑ 2023年7月29日,歌手在「村超」總決賽的中場休息時表演。
「大隱隱於市」,在2023年的「村超」系列報道中,我們也找到了很多這樣「隱於鬧市」的「平凡英雄」。榕江縣卷粉店小老板董永恒在日常生活中平平無奇,卻在「村超」球場上因為一連串精彩進球,已經收獲不少「粉絲」。參加「村超」12場比賽,董永恒累計進球15個。因個人不俗的表現,他獲得這一季「村超」金靴獎。「村超」賽場上,幾乎每支球隊都是由當地各行各業的「村民選手」拼湊而成:殺豬的、賣魚的、小店老板、飯店廚師……因為熱愛足球而走到一起,為自己的足球夢想和所在村子的榮譽而戰。「村超」現場,每一位村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價值。
↑ 2023年7月29日,觀眾在「村超」總決賽現場觀賽。
我們在美麗鄉村中,看到了人山人海,透過講述一個個小人物背後故事,我們勾勒出了鄉土中國活力四射的「精氣神」。
現在,貴州台江「村BA」和榕江「村超」先後出圈,火遍全網。一年的時間裏,前者已上升為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後者也開啟全國美食足球友誼賽,雙雙續寫新的傳奇。
↑ 2023年7月29日,新華社記者歐東衢在「村超」總決賽現場旁發稿。
喀斯特窪地裏的星辰大海
發現800余顆新脈沖星、首次在射電波段觀測到黑洞「脈搏」、探測到納赫茲重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2023年,「中國天眼」成果頻出,不斷拓展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極限。
↑ 2023年6月22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拍攝,無人機全景拼接照片)。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天問】裏發出這樣的疑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如今,借助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將人類「視界」延伸到百億光年之外。
很榮幸,我從2008年開始跟蹤采訪「中國天眼」——從2008年奠基,到如今「中國天眼」已進入成果爆發期,我以記錄者的身份,全程見證了「中國天眼」的每一個關鍵瞬間。
為提升運維質效,「中國天眼」於2019年底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FAST執行維護作業機器人系統」專案。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0家單位共同努力下,該專案於2023年7月26日透過現場驗收。
這一專案解決了「中國天眼」執行維護中存在的高危作業風險隱患、人工維護效率較低、氣候條件制約觀測等問題。
還記得2021年,我在為「我在現場」欄目撰寫的【13年,我見證了「天眼」開啟的每一個瞬間】裏這樣寫道:「為了對‘天眼’的4450塊反射面板進行‘健康體檢’,偵錯組想到了一個只有科幻作家才敢想的絕妙主意,他們於2017年底開始研制‘微重力蜘蛛人’。該方案使用一個直徑7.6米的氦氣球,將作業人員體重減少到FAST反射面板能夠承受的重量,使得作業者能夠到達望遠鏡反射面任意地方執行巡檢和維護作業。當第一個‘微重力蜘蛛人’進入反射面板的時候,那個過程,就像是人類到達了一顆從未到達的行星,小心翼翼地在行星表面進行探索。」
↑ 2019年8月30日,「蜘蛛人」在反射面板上進行首次巡檢實驗。
誰能想到,僅僅數年之後,外形酷似「火星探測車」的「反射面激光靶標維護機器人」就已進入「中國天眼」,維護機器人的使用,將有望大大縮短維護時間。
↑ 2023年7月25日,工作人員在偵錯反射面激光靶標維護機器人。
從選址、建設到偵錯、營運,「中國天眼」建設運維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無不在運用中國智慧和中國制造,在人類極目宇宙的道路上貢獻著力量。
在貴州的百萬群山中采訪,我時常提醒自己,要像「中國天眼」一樣:身在窪地,心系宇宙。目力所及皆是百萬群山,心中裝著的卻滿是星辰大海。
↑ 2023年9月14日,新華社記者歐東衢在「中國天眼」饋源艙前拍攝
【莊子·大宗師】裏這樣寫道:「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意思大概是:把船藏在山谷裏,把山藏在深澤中,可說是十分牢固了。可是誰能知道,造化之力可以負之而走。
兩億多年前,造化之力將海水擠出貴州,但是同樣的造化之力,也讓我在2023年中,「看」到了百萬群山中的萬橋之海、兩村賽事中的人山人海,以及百億光年之外的星辰大海……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觀看歐東衢2023年的相關報道:
策劃:蘭紅光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歐東衢
編輯:劉欣、尹棟遜、蔡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