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礦山治理任重道遠,生態恢復四原則助力減輕生態代價|【生綠】預出版

2024-07-23新聞

王靜 王曉瓊

摘要: 2024年8月1日起 ,【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監測評價技術規範】等 4項礦山生態修復國家 標準正式實施。 這是首批專門針對正在生產礦山生態修復的國家標準,對生產礦山「邊開采、邊修復」提出要求,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也體現了在礦山治理中,先破壞後治理的思路的轉變。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並探明儲量 的礦種有160多種,是世界上少數 幾個礦種比較齊全的國家之一。礦產開發關系著國家各領域的發展建設,這也使得中國礦山治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何做好礦山生態治理,避免產生治理過程中的二次傷害,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提出的「生態恢復四原則」具有指導意義。本文結合中國礦山治理領域的政策進展,重點對生態恢復四原則中的自然原則和系統原則,從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進行了關聯闡述。

關鍵字:礦山治理,生態恢復,自然原則,自然解決方案,系統原則,生物多樣性

王靜, 王曉瓊 .礦山治理任重道遠,生態恢復四原則助力減輕生態代價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百家.2024年7月23日.ISSN2749-9065

一、中國礦山治理領域的政策及理論進展

自然資 源部 2024年5月 出台 的【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專案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監測評價技術規範】 4項礦 山生態修復國家標準,於 8月1日 起正式施行。這些標準的出台,進一步體現了國家對礦山生態修復的重視。

礦山開采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能源和動力,但同時也會給地貌形態、土壤質素、生態系帶來嚴重破壞。礦山開采完成後形成的廢棄地,如同地球上的一個個瘡疤,長期、持續的對自然生態環境甚至是周邊居民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礦業廢棄地生態修復始於20 50 年代,直到 80 年代才 取得一定進展,政府頒發的【土地復墾規定】等一系列法規政策標誌著中國礦業廢棄地修復復墾步入規範性階段。 [1 ] 進入 21世紀,隨 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漸深入,礦山生態修復也在國家越來越多的政策和法律檔中有所體現,如【關於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通知】【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2022-2035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行動計劃】等。毫無疑問,新一輪系列標準的實施,將為礦山企業開展生態修復提供科學支撐,對促進礦山生態由末端治理向源頭保護延伸提供了重要支撐。

根據自然資源部釋出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3)】顯示, 2022年, 中國油氣勘查在塔裏木、準噶爾、渤海灣和四川等大型含油氣盆地的新層系、新類別和新區帶獲得重大突破,非油氣礦產中煤、鐵、銅、金、「三稀」等礦產勘查取得重大進展。 [2 ] 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當前階段,社會各領域無法脫離礦產資源而實作穩步發展。這也意味著,礦山生態修復是一項長期任務。自然資源部會同財政部組織實 施的「十四五」 11個歷史 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要在2022-2024 年預期完成治理面積1.49 萬公頃。

礦山修復,任重道遠,如何修復,尤為關鍵。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拓寬礦山生態修復新思路,治理修復面積 400多萬畝,成效顯著。但在清理礦山生態修復 欠賬 的同時,每年還有1萬 平方公裏的新增損毀土地。 [3 ] 截至 2020年,中國礦山開采占用損毀土地達5400多萬畝,其中,歷史遺留礦山占用損毀土地3400多萬畝,正在開采的礦山占用損毀土地2000 多萬畝。

從2024年2月底生 態環境部陸續公布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關於海南省、青海省、福建省、河南省、甘肅省的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情況可以看出,礦山生態環境整治不力的情況依然嚴峻。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治理不力,完成年限逐年後推;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專案」實際未按要求施工,只見開采不見修復;尾礦廢棄物露天貯存,虛假回填;借旅遊道路建設之名,開挖石灰巖破壞山體;擅自將地下開采變更為露天開采,違法占用、毀壞林地……問題頻出。 [4 ]

8月1日 實施的【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監測評價技術規範】 的術語與定義部份,可見「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的定義為: 對礦產資源開采造成的地質環境破壞、土地損毀和生態系破壞(退化)等問題 ,依靠人工支持引導和自然恢復力, 采取預防和修復措施,使礦山地質環境達到安全穩定、損毀土地得到復墾利用、生態系功能得到恢復或改善的活動。

不過,相較於國內較常使用的礦山生態「修復」,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則更重視生態「恢復」,並結合多年來持續開展生態保護事業的實踐經驗, 2020年 提出「 生態恢復四原則」 ,即「節約原則」、「自然原則」、「有限原則」、「系統原則」,強調在礦山生態治理過程中,應優先考慮資源的節約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尊重自然規律,重視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明確的治理目標和範圍,避免過度幹預,限制人為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充分考慮生態系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采取綜合性的措施,確保治理效果符合生態系的發展規律。

二、案例分析

2020年8月 ,經媒體曝光,青海興青工貿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打著生態修復治理的名義,在祁連山南麓腹地木裏礦區進行掠奪式采挖,形成多個觸目驚心的巨大的天坑,獲利上百億元,由此開啟了祁連山史上最大規模的生態保衛戰。

青海省是中國的生態脆弱區,獨特的氣候、降雨、土壤和高原海拔這些綜合因素導致那裏植被生長很困難,生態系非常脆弱。在這樣的地方進行治理和恢復,需要高度謹慎,充分踐行生態恢復四原則,在治理過程中特別註意避免為追求更快更顯著的效果而簡單粗暴的進行植樹、綠化和回填等。

礦山生態恢復往往面臨著以下任務:(1)消除治理區地質災害隱患,為後期邊坡和平台綠化奠定地質安全基礎;(2)對治理區地形地貌進行改造和整治,梳理地形,削高填低,恢復可利用土地資源;(3)按照專案具體治理任務的要求,結合礦山現狀條件進行全面復綠,防止水土流失和其它地質災害和環境災害的再孕育和發生。 [5 ]

不過,上述礦山治理過程,同樣可能會對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傷害。因此,在采取人為幹預措施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亦即自然原則。這體現了對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充分套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或NbS )涵蓋了基於生態系的適應、基於生態系的災害風險減緩、基於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等概念範疇,旨在透過保護、持續性管理、恢復自然或改善生態系的行動,有效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系。

工業文明以來,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速度遠超過自然自我調節的速度,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公共衛生健康三大危機的出現,深刻地揭示了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方式將決定地球和人類是否能夠走向可持續未來。

礦山開采帶來的生態損害同樣也是彼此關聯並不斷延展的。以廣西賀州采礦問題為例。 2022年11月 ,廣西公開通報 2022年 第二批生態環境問題典型案例中就賀州市鐘山縣燕塘鎮的采礦問題。

涉事的三寶山礦山花崗巖開采專案位於鐘山縣燕塘鎮大木根村,原礦權業主 2020年7月 采礦特許證到期,但因破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不徹底, 2021年 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被群眾多次投訴。 2021年12月 ,新礦權業主入駐後,又因非法占用、毀壞林地等問題被群眾多次投訴。據當地誌願者反饋,從 2020年起 ,村裏數千畝的集體山林,接連被采礦企業損毀。毀林起因則是這片集體山林富產一種黃水晶。開采造成當地田地農作物受損、水流汙染,並導致全村170多畝旱地和水田因無水源拋荒。 [6 ]

采礦帶來的損害,透過水、土等自然元素,直接或間接的延伸體現在生物多樣性的各個方面,包括物種族群的種類、數量的變化,農田、森林等生態系狀況的改變。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基礎上,遵從系統原則制定恢復方案,體現了對恢復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礦山生態治理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直接和間接的關聯影響。為某一方面治理而引發新的生態環境問題,是缺乏系統性考慮的體現。如天津濱海灘塗為治理互花米草的生態入侵,卻對遺鷗等候鳥的覓食和棲息環境帶來損害。

三、結語

礦山生態恢復過程中所耗費的每一分錢、每一滴油、每一度電、每一滴化學藥劑以及從其他地方運出來的每一方土,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遵從生態恢復四原則,有助於礦山的生態治理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生態效果。

參考資料:

[1] 近30年中國礦業廢棄地生態修復及再利用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2022). 網址:https://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jfz/10752238644958752768.html[參照日期:2024-07-22]

[2]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3)】. (2023). 網址:https://www.mnr.gov.cn/sj/sjfw/kc_19263/zgkczybg/202310/P020231030522363999436.pdf[參照日期:2024-07-22]

[3] 杜亞敏,鞠正山,馮金超. (2024). 中國礦山生態修復現狀及發展對策[J]. 中國土地,(4):51-53.

[4] 五份中央環保督察報告與五省礦山生態問題:如何化「危」為「機」?. (2024). 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tAnmB2jLWAcN1i8G0ng1Lw[參照日期:2024-07-22]

[5]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主要任務與目的. (2023). 網址:http://florest.net/new-99-227.html[參照日期:2024-07-22]

[6] 賀州市三寶山礦山采石破壞生態,入選廣西公開通報2022第二批生態環境問題典型案例 | 綠會研究室關註. (2022). 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vnjC7oVfNsom2USZz6MAWQ[參照日期:2024-07-22]

文: 王靜 王曉瓊

審:Sherry

【期刊簡介】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簡稱【生綠】,英文名稱為BioGreen -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是一本開放性科學期刊,國際刊號為ISSN 2749-9065。本刊聚焦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環境科學和生態文明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動態熱點,具有科普性、前沿性、創新性、綜合性、便捷性,涵蓋思想、學術、研究、產業、文化、教育、國際、NGO等諸多領域,並提供關於環境政策和環境管理框架等問題的即時新聞和趨勢。
作為一本科學期刊,本刊下設卷首語、聚焦/封面故事、科學論文、觀點、影像、動態、廣角和專欄幾個固定欄目,以中英文雙語形式刊發,並可免費閱讀和開放下載。

中文投稿:[email protected]
英文投稿:[email protected]
咨詢電話:010-88431370
期刊官網:http://z.cbcgdf.org
來稿寫作要求請參見【生綠】官網征稿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