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專家「劃重點」!上海社科院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研討會

2024-07-20新聞

7月19日下午,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研討會。上海社科院 圖

7月19日下午,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研討會,來自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認真研讀全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深入學習全會精神,並結合各自專業領域交流觀點。

「【公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於國家發展的深思熟慮和戰略規劃,既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又註重了實際問題的解決。這份公報不僅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實作民族復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幹春暉說。

中國式現代化與改革開放緊密聯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透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上海市政協常委、經濟和金融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阮青表示,【決定】凝聚起全社會改革的強大共識。【決定】特別提出,要自覺地把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的前景。未來中國式現代化走多遠、走多高,都是跟改革開放緊緊聯系在一起。

「全會強調要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體現了黨中央對於改革開放在推動國家發展中的核心作用的深刻理解。」幹春暉認為,透過深化改革,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中國經濟實作高質素發展。

「【決定】部署了國家未來改革總盤子,明確了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下一步的改革路線圖,也明確了到2035年的總體目標。」阮青表示,對標改革任務清單、施工圖和時間表,未來五年改革任務繁重而艱巨。

對於上海的角色,他補充道:「上海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樣一場偉大的實踐當中,要當好排頭兵、先行者,能夠在重要的改革領域裏面有突破,為國家‘試制度’探路破題。」

全面深化改革,三個「更加註重」意義重大

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周振華註意到,【公報】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了三個「更加註重」的重大意義,即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註重系統整合、突出重點及改革實效。

他指出,首先,註重系統整合標誌著中國改革進入叠代和躍升的新階段,要求超越原有改革路徑,實作質變。這涉及十多個方面的體制、體系、機制的系統整合,需要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及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和靈活實用的策略手段。同時,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試錯、打磨、耦合。

其次,註重突出重點,體現了改革的現實針對性和抓住關鍵問題。特別是在創造公平、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完善高質素發展激勵約束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以及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方面,都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最後,註重改革實效,是改革的重要導向和衡量標準。要避免改革形式化、表層化,以及片段化、碎片化的問題,從體制、體系、機制的系統整合角度來衡量改革實效,旨在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作資源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應對紛繁復雜國際國內形勢而采取的歷史主動,也是在關鍵時期積極運用改革這一重要法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舉措。」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健說。

他指出,【決定】內容在許多方面涉及了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如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又如,提到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完善涉外國家安全體制,從而實作高質素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再如,還提到要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深化外事工作機制改革。

在他看來,中國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為全球發展註入新動能,提供新機遇,必將引領全球化發展和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必將為全球南方國家的現代化提供借鑒,從而打破現代化等於西方化的迷思,推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圍繞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堅持市場經濟導向,以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這是最大的亮點之一。」上海社會科學院原院長、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張道根說。

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近40年的兩位數高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又一個奇跡,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制度變革的一個偉大創新,那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

未來10年、20年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張道根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二十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再次明確,中國要堅持走市場經濟的道路,而且不是一般的市場經濟,而是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中國成功之道,也是中國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根本性的經濟制度保證。

張道根還指出,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和任務上,展現了一系列重大的戰略性的變化和根本性的創新。這些變化和創新不僅體現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上,還體現在對市場機制、政府職能、企業活力、創新驅動等多方面的全面最佳化和升級上。「透過這些戰略性的變化和根本性的創新,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未來的發展中,繼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奇跡,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在社會、文化等領域深化改革

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教授黃曉春認為,【公報】總結寶貴經驗、回應社會期待,在社會領域改革創新上提出了重要思路。如:把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視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對於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作用和對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意義;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破解城鄉二元格局,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深入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

「這些改革舉措從不同維度推動了當代中國社會領域的關鍵制度建設,更好促進社會團結、達成社會共識,為中國式現代化改革實踐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黃曉春說。

【決定】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的戰略性任務之一,提出了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標和重大任務。

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花建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文化引領和科技進步共同推進的現代化,也是高質素經濟發展和高水平人文創造相互融合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從價值引領、增長動力、普惠民生、內外迴圈、國際傳播等多重意義上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奮力前行。為了實作這一根本目標,需要大力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加快適應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的新形勢;需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積極培育文化新型主體、新型業態、新型消費模式,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需要最佳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文化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也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普惠各國人民提供強大的中國力量。

幹春暉也提到,全會提出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也有助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透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