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港媒:華盛頓越來越擔心中國,生物科技是美中競爭下一個戰場?

2024-09-27新聞

參考訊息網9月27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23日發表題為【生物科技是美中脫鉤的下一個戰場嗎?】的文章,作者是澳洲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教授張悅(音)。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眾議院最近透過的【生物安全法案】標誌著美國在進一步推動美中生物技術生態系脫鉤。該法案禁止聯邦政府向某些美國公司提供資金,因為這些公司與指定的幾家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有業務往來。

此舉反映出華盛頓方面越來越擔心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雄心。

該法案的支持者認為,這項立法對於保護美國的利益和保持技術領先地位至關重要。

然而,切斷與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聯系可能會阻礙全球科學合作,並減緩新療法的開發。美中兩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已經深深交織在一起。

美國生物技術工業組織今年5月釋出的一項調查發現,79%的受訪美國公司至少與設在中國的合約研究組織簽訂了一份合約,或者從設在中國的合約研發生產組織采購產品。解除這些關系可能代價高昂且耗時,並可能會推遲新藥和新療法的推出。

此外,這種脫鉤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促使中國加快自主創新努力。北京已經將生物技術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已制定提高其全球市場份額的宏偉目標。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前景強勁。

這些投資涵蓋了一系列醫療保健領域,包括人工智能、藥物研發、疫苗研究和醫療器材平台建設。這些投資表明,投資者對中國生物技術和醫療保健行業有堅定信心和濃厚興趣。

推動生物技術脫鉤是在【美中科技合作協定】不確定是否續簽的背景下進行的。這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協定自1979年以來促進了兩國之間的科學合作,該協定的續約談判一直遭遇拖延,情況日趨復雜。

隨著【生物安全法案】送出到參議院,生物技術行業正屏息觀望。生物技術會否成為中美科技競爭的最新戰場?

這一結果很可能會影響全球生命科學的未來。從長遠來看,這種脫鉤將促進還是阻礙創新,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中美在科技領域不受約束的合作時代即將結束。生物技術脫鉤反映了一種更廣泛的技術民族主義趨勢,即各國越來越多地從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角度看待科技進步。

對於跨國制藥公司來說,應對這種新的現實需要詳細的戰略規劃。一些公司已經探索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實作供應鏈和研究夥伴關系多元化的方法。然而,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完全放棄中國市場並不是一個可行選項。

這種生物技術脫鉤的更廣泛影響超出對行業的直接影響。它標誌著全球科技格局的根本轉變,地緣政治因素日益影響著研究重點和合作。這一趨勢可能會減緩全球科技進步的步伐,特別是在需要大規模國際合作的領域。

隨著美中兩國越來越多地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待科技合作,全球科研格局有可能趨向碎片化。隨著各國日益將技術領先地位視為零和博弈,全球創新生態系碎片化的風險在加大。

當決策者努力應對這些復雜問題時,在國家安全問題和國際科技合作利益之間取得平衡至關重要。這種平衡嘗試的結果可能會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全球創新和技術進步。(編譯/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