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雷諾與Stellantis財報齊亮眼,但它們仍忌憚中國對手

2024-02-16新聞

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和Stellantis集團日前先後公布了2023年財報。

雷諾2023財年財報顯示,集團收入524億歐元,同比增長13.1%,按固定匯率計算增長17.9%,凈收入23億歐元,同比增長30億歐元。

Stellantis集團2023年財報顯示,2023財年Stellantis集團凈收入同比增長6%至1895億歐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1%至186億歐元;調整後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至243億歐元;調整後經營利潤率為12.8%。營收、凈利潤、現金流均創歷史新高。

隨著財報展示出的亮眼數據,兩家汽車制造商的股價也迎來階段性新高。

雷諾股價在2月15日上漲了6.4%,是一年來的高點。雷諾表示,2023年將每股派息1.85歐元,為2022年0.25歐元的7倍多。

同時,盡管給出2024年的業績警告,Stellantis集團的股價在2月15日仍上漲了3.4%,創下歷史新高。這家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商表示,今年將啟動價值30億歐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自2023年1月以來,該股上漲了77%,是歐洲表現最好的汽車制造商。

敗走中國未妨礙業績大增

之所以將兩家公司放在一起看,一是因為同為法國汽車制造商,二是因為兩家公司都是在華「敗走」後卻整體業務實作增長的公司。

2020年,東風雷諾被叫停,雷諾實質性結束了中國燃油乘用車市場。眼下透過「易捷特」這家新能源公司與東風維持著「代工出口海外」的業務,創下中國制造與法國品牌現階段可操作的良好結合方式。

Stellantis集團則早在3年前就提出了「在華輕資產」模式,因為2021年中國市場占該集團營收不到3%。無論是旗下高端品牌瑪莎拉蒂、Alpha·羅密歐、DS和藍旗亞,還是平價品牌標致、雪鐵龍、歐寶/沃克斯豪爾、菲亞特,在中國市場上都越來越難以與同級別豪華、合資甚至崛起的中國品牌競爭。

令人稱奇的是,在中國這個「雙料第一」的汽車市場上,業務體量極小的兩家公司竟能在2023年實作整體業績大幅增長,說明這兩家歐洲汽車制造商的資產營運能力和其他市場的表現較好,也代表其「非主營業務」收益不俗。

然而,面對電動化和碳中和時代,他們始終繞不開「中國」二字。即便繞著中國市場走,也避不開殺到家門口的中國品牌。

分析師表示,雖然兩家法國汽車制造商優秀的業績和豐厚的股票分紅能暫時緩解投資者的擔憂,但他們必須與更有性價比的中國對手、更高的成本和需求平平的市場作鬥爭。畢竟,當地消費者因借貸成本的上升正收緊預算。

電動車業務仍是隱憂

行業分析師表示,在中國競爭對手的壓力下,Stellantis和雷諾正在努力削減電動汽車成本,以便他們能夠擁有與燃油車型相似的價格和利潤率。

除了對充電基礎設施的擔憂外,電動汽車的高成本已成為其大規模普及的最大且愈發嚴重的障礙。

隨著電動汽車銷售增長放緩,歐洲汽車制造商正試圖開發更實惠的電動汽車。

Stellantis行政總裁唐唯實在公司釋出全年業績後告訴媒體:「如果我是一個短期主義者,我只需讓利潤率下滑就可以立即增加電動汽車的銷售。」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他旨在指出自己是一位長期主義者,卻沒有說明如何在不減少利潤的前提下增加電動車銷量。

當被問及價格和盈利能力時,雷諾行政總裁盧卡·德·梅奧告訴分析師,「當然,每個人都在努力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以達到與內燃機車型的價格平價。」

他在雷諾公布2023年業績後表示,對於小型汽車來說,降低價格會更容易,因為汽車制造商可以削減電池組的尺寸——通常占電動汽車成本的40%左右。

現在,以雷諾和Stellantis為代表的不那麽重視中國市場的歐洲汽車制造商面臨著一個死迴圈——他們需要降低電動汽車的價格,但必須首先削減成本,以產生投資者要求的利潤。而只有銷量增長才能實作成本分攤,沒有低價電動車又無法增加銷量。

去年10月,Stellantis旗下雪鐵龍品牌推出了新電動車e-C3 SUV,這款低成本車型起售價為25,015美元,旨在瞄準平價中國車型。

唐唯實說,我們的使命是盡快降低成本,以消化電氣化的額外成本,並以與內燃機汽車相同的價格出售電動汽車。「因為中國人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也必須做到」。

由於電池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唐唯實看到了希望,他表示,其油車和電車之間的利潤「正在趨同」,他希望這一行程能加速。

菲亞特官網上顯示,菲亞特500目前在英國起售價為16,790磅(21,066美元),而電動e500起售價為28,195磅。

當被問及最近電動Megane的降價情況時,雷諾財務長Thierry Pieton也是同樣的思路,她告訴分析師:「我們首先要削減成本,然後再降低價格,以保護車的利潤率。」

她透露,今年雷諾將在歐洲推出Scenic電動車,定價4萬歐元。她覺得這款車在中國競爭對手面前「將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無論是唐唯實的「我們也必須做到」,還是Thierry Pieton的「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更像是增強投資人信心的戰鬥宣言,而並非真的認為自己能夠或已經處於有利地位。不然,Stellantis為何要收購中國公司零跑汽車的股份?雷諾為何要在沒什麽業務量的中國堅持喊出「在中國,為全球」?歐洲對華的【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和反補貼調查又為何是由法國牽頭?

當兩家法國汽車制造商交出亮眼財務數據並向外界傳遞出自己擁有足夠實力應對中國電動車攻勢的訊號時,網絡上雷諾與Stellantis集團合並的傳聞正在不脛而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