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汽車購置稅減征政策來了,現在買車合適嗎?

2022-06-01新聞

首先,別小看這10%左右的購置稅,在新能源車因材料、零件供應而漲價的背景下,燃油車減免購置稅,對購車決策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影響新能源市場發展的速度。

換句話說,之前在燃油車、新能源車之間猶豫不決的消費者,可能就因此選擇中意的燃油車了。這不是車型之間的競爭,而是不同動力類別的汽車陣營之間的競爭。

另外,之前看插混、純電車型的客戶,一部份原因就是它們可以省掉購置稅的成本,如今國家對30萬元內燃油車也推出了購置稅減半的政策,部份車企更是對部份車型直接把另一半也給承擔了。

今天,我就借著這個問題,聊聊當下選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的大話題吧。

2022年買燃油車,是買智能電話時代的功能機嗎?

對於買車這件事,購置稅減半本身並不是影響購車選擇的決定性因素,畢竟購置稅減免的額度,在車型總價中的占比只有5%,一台15萬元的燃油車,相比之前也只減少了7千元左右,而當下燃油車動輒就有一兩萬、甚至三四萬的優惠,購置稅減半在購車成本上的影響,著實不算大。

但是國家推出燃油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正好碰上了新能源車大幅漲價,一來一去造成的購車價格,對於十來萬的家用車,就有很大的影響了。

比如前兩年因為頻繁降價而被吐槽割車主韭菜的特斯拉,車價從去年年底就開始回升,曾經裸車價降至25萬元內的Model 3,如今補貼後的價格回升到27.99萬,而曾經Model Y享受補貼後門檻降至27萬區間,如今起步價漲到了31.69萬,無法繼續享受新能源補貼。

自主品牌的熱銷電動車漲價振幅也不算小,20萬元內的純電動、PHEV混動車最近幾個月漲價振幅都在大幾千甚至上萬元,而之前每個月都能售出大幾千輛的歐拉黑貓,由於材料、芯片成本激增,幹脆直接停產停售。

反觀燃油車,由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布局更加均衡、成熟,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漲所帶來的沖擊,要比電動車、尤其是新造車勢力們要小很多,如今得到國家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後,燃油車的競爭力明顯提升,同時部份車企也順勢推出了自己的相應政策,將近期消費者對燃油車的關註度進一步拉高。

燃油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讓很多開始考慮新能源車的人,又把重心向燃油車陣營作了傾斜,尤其是本身油耗就比較低、綜合產品力出色的品牌和車型,例如德系和日系品牌,重新成了人們關註的焦點。我身邊就有朋友之前一直在看大眾的車型,後來因為油價上漲開始考慮新能源車,這兩天又重新關註燃油車了,而到了4S店咨詢後才發現,除了國家的購置稅減半政策,上汽大眾還額外推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

比如以渦輪增壓車型為主的上汽大眾,售價在30萬元內的所有車型,都滿足了「發動機排量不超過2.0升」的條件,旗下大多數燃油車型都可享受購置稅減半政策,在這個基礎上,廠商又針對部份車型,進一步推出了購置稅「至高全免」的政策,時間從6月1日到6月30日。

在這個期間,上汽大眾的途嶽、新帕薩特、新途觀L和途觀X等車型,都享受100%購置稅全面。考慮到這些車型20萬元左右的售價,它們在購置稅這一項,相比之前就能節約2萬元左右。

當然,購置稅減半針對的只是購車環節,新能源車的主要優勢,在於用車環節的成本要明顯低於燃油車,這也是很多人選擇、或開始考慮新能源車的核心原因。即便近期因為大環境出現漲價,未來幾年的使用,相比燃油車省下的油費、保養費等費用,算下來依然是劃算的。

不過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買電動車更省錢」這個判斷可能並不正確,在油價大漲的背景下,人們的關註點也集中在了最直觀的油價、電價的差異,而把整個用車周期「打包」在一起,再做一個算術題會發現,結果和我們想象的大不相同。

最狹義的用車成本,基本只考慮平時加油、充電的費用,而真正的用車成本,實際上還包含了保險、保養乃至數年後換車時車輛貶值的成本。純電動車在電價、保養上優勢突出,但是保險費用卻比同價位的燃油車更高,而考慮到純電動車普遍高於同級燃油車的售價,對比同級別的燃油車和電動車,後者每年的保險費用就要比前者高出數千元。

而讓電動車車主更肉疼的,是遠高於燃油車的貶值率,如今新能源車叠代迅速,在續航、配置、智能化方面,每隔一兩年就會從領先變為落後產品,而再疊加電動車本身電池衰減對二手車價格的影響,如今買電動車,在數年使用後的遭遇的貶值,基本都會超過省下的油錢。

至於PHEV插電混動車,其動力結構決定了車型本身會有更高的成本,售價也會更高,而保養方面則無法像純電動車那樣有根本性的降低,至於油費/電費的成本,則根據不同車主的使用習慣存在差異,多年後的貶值率比純電動車要低一些,但是它的保險價格,依然會比同級別的燃油車更高。

考慮到以上各方面因素,我們就以15萬元的上汽大眾朗逸為基準,以4年/8萬公裏的經典用車習慣為周期,對比一下燃油車、混動車以及純電動車大概的用車成本(已考慮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

結果非常有意思,雖然各項費用差異明顯,但算下來4年之後,不同類別車型的用車成本非常接近,考慮到其中每項數據都是估算,我們甚至可以更簡單粗暴地得出一個結論:目前購買燃油車、混動車和純電動車,在未來幾年的總用車成本,基本是一樣的。

有了這個結論之後,你對新能源車的青睞,還像之前那樣堅定嗎?

2022年了,為什麽燃油車依然能打動我?

由於關註新車就是平時的主要工作內容,我對新品牌、新技術的了解和接受度,基本都比普通消費者要高一些,所以從兩年前開始,我就已經確定未來再買新車,肯定就是電動、增程或者混動了。而在過去一年裏,新能源車在銷量數碼和份額上的快速增長,也終於反映在了我身邊親朋的購車選擇上。

新能源車的優勢很多,雖然在續航、充電、制造成本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但在優勢不斷凸顯的背景下,新能源車已經真正從邊緣走向主流。

在這種背景下,傳統廠商對於新車研發投入的重心,也已經明顯向新能源市場傾斜,比亞迪在2022年徹底完成了新能源車企的轉變,寶馬的全新一代7系旗艦,也破天荒地對純燃油和純電動版本賦予相當的地位同時亮相。

不過,純燃油車的時代還遠沒有結束,在新能源車的攻勢下,在燃油車領域具有優勢的傳統車企,對於開發燃油車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並推出了一些造型設計和功能配置都更具吸重力的產品。

例如題主關註的15萬元區間,近期最受關註的燃油車應該就屬上汽大眾的淩渡L了,這款車照片一出就被稱為「最不像大眾的大眾」,以至於我這個之前對大眾車型不怎麽感冒的人,在4S店探店時都意外地被撩到了。

無邊框車門、掀背尾門,這兩項之前在30萬元內合資轎車中都相當稀缺的設計,被上汽大眾直接拉到了15萬元區間,而之前同時具備這兩點的大眾CC,起售價就逼近25萬。即便是近兩年在造型設計上頗為激進的自主品牌,也未曾把無邊框車門和掀背尾門同時拉低到15萬元區間。

實際上,說淩渡L是「最不像大眾的大眾」,並不僅僅體現在外觀的顛覆,而是整體的產品定位、背後的開發邏輯,都不那麽像我們印象中的大眾。

比如外觀層面,蚌式引擎蓋、高品質車漆、高爾夫GTI同規格的運動輪胎,都是對成本控制部門的「不友好選項」;

內飾除了把科技感拉平到「新造車勢力」級別的雙聯屏、電子排擋桿之外,也采用了很多超越同級合資車型的材料、設計來提升質感;

功能配置上,L2級駕駛輔助、無線充電、車聯網、多色氛圍燈等新潮配置都已齊備,還配上了同價位很少出現的方向盤加熱和座椅通風等高級配置。

換個角度來看,新能源車、或者新造車勢力最吸引我們的那些特點,也在淩渡L上有了充分體現,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也僅僅只是動力的驅動方式了。

而在「學到了」新能源車的一些特性和造車理念後,淩渡L作為一台大眾品牌的燃油車,又展現出了同級別、同價位新能源車型所欠缺的很多品質,包括對細節的品質把控、空間舒適性的平衡、以及包含轉向手感、底盤響應、噪音控制等方面的駕乘感受,都是大眾品牌深入人心的特質。

以上這些,就是淩渡L作為一台燃油車,能夠打動我、以及很多準備轉投新能源陣營消費者的原因,它的出現不會扭轉燃油車、新能源車此消彼長的大趨勢,但卻讓我們看到即便來到2022年,燃油車陣營也依然會出現吸重力不遜於新能源車的產品。

除了國家的購置稅減半政策外,上汽大眾給淩渡L也提供了額外的補貼,最終可以免除75%的購置稅。按照淩渡L 15.09-19.09萬的指導價,原本需要繳納1.3-1.6萬的購置稅,現在只需繳納3-4千元,單單購置稅就能省下1萬來塊錢。按照淩渡的油耗水平,基本相當於普通使用者一年的油費了。

如今針對燃油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已經出台,在新能源車因為供應緊缺、材料上漲等問題紛紛漲價的背景下,選新能源車還是優秀的燃油車,就是一個值得我們重新考慮的問題了。

總結

其實看到題主「電車暫時不考慮」這句話,我差點笑出來,以為在購買新能源車已經幾乎成為政治正確的當下,網上已經很少看到明確表示「不考慮電動車」的消費者了,不知道被新造車勢力們看到,是不是要被嘲笑「喜歡聞汽油味」了。

拋開動力類別的差異,汽車本身的內容主要還是交通工具,怎樣的產品最適合自己,還是應該從實際的使用、以及綜合的成本考慮出發。國家的購置稅補貼只是一個輔助,新能源車已經持續多年享受這項輔助,如今政策針對燃油車的扶持,讓兩種類別的競爭變得更公平了些。

當然,相當於車價僅5%左右的購置稅補貼,還是無法成為影響決策的決定性因素,但當下的環境卻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以及燃油車、新能源車真實的產品力。起碼在當下,優秀的燃油車,依然有足夠廣闊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