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花地灣地鐵站出入口在改造過程中,因設計造型和顏色酷似「棺材」,在網上引發廣泛討論。隨後,該造型地鐵口被連夜拆除。涉事公司對此帶來的「不良影響」迅速作出處理意見。
▲圖/網絡影片截圖
據紅星新聞報道,一份落款為廣州市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萬溪公司」)出具的【關於花地灣地鐵口改造事件的通報批評】(下稱【通報批評】)顯示,該公司決定對有關人員作出「降級」「扣除季度績效獎金」「通報批評」等處理,具體處理情況如下:
規劃設計與產品策略部朱某某,作為該專案景觀設計師,對事件負有直接責任,予以公司內部通報批評,降級1級,年度績效不合格。
規劃設計與產品策略部李某,作為部門負責人,對事件負有直接責任,予以公司內部通報批評,降級1級,年度績效不合格。
公司經營管理團隊楊某,作為產品分管副總經理,對事件負有管理責任,予以公司內部通報批評,降級1級,扣除季度績效獎金。
公司經營管理團隊吳某某,作為公司聯席總經理,對事件負有管理責任,予以公司內部通報批評。
【通報批評】顯示,「由我司參與改造的花地灣地鐵站出入口因造型設計問題引發廣泛的網絡輿情討論,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經調查反思,這一結果的出現暴露了有關工作團隊細節把控不認真不嚴謹、對產品融入在地文化敏感度不足等問題。」檔落款時間為2024年12月31日。
紅星新聞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該網傳通報內容屬實。
━━━━━
事件背景
據澎湃新聞報道,12月30日,廣州地鐵花地灣站一新裝修的出入口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引發關註。當晚,廣州地鐵工作人員回復表示,已對該出口爭議部份建築進行拆除。
現場照片及影片顯示,該出入口為廣州地鐵花地灣站D出入口。從外形上看,該出入口通體呈「上圓下方」的斜圓柱體外觀,且邊沿突出,外加紅色配色。這引發了眾多網友吐槽,認為太像「棺材」。
據新京報評論此前報道,地鐵站口裝修設計被吐槽像「棺材」,這恐怕是設計施工方當初沒有想到的。廣州地鐵方面對此進行拆除,以「聽勸」的方式及時回應了民眾關切,避免了輿論的進一步發酵。
雖然地鐵站口的棺材樣式可以拆掉,但此事暴露出的類似問題卻值得反思。其實,這些問題的暴露並不止於此次地鐵站的裝修。此前,在一些城市的所謂地標建築、公共建築,也曾遭到民眾的吐槽和不滿。這反映出的是城市公共設施設計與文化背景、民眾審美之間的碰撞,也是公共決策過程中,民眾參與度不足的直觀反映。
城市公共設施建設不應該只是設計師、投資方、施工方的事,這其中理應吸納更多民眾的訴求和聲音。不能總是等到相關建築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了,才「聽見」民眾的不認可,於是匆匆補救。
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重視市民需求,並建立機制化的渠道集納民意,這本是科學規劃、管理城市的題中之義,也是民眾參與城市治理的重要環節。像「棺材」的地鐵站口關乎城市形象,而在公共建築建設、改造過程中,若能與民眾形成常態化的互動,不僅能打造舒適的城市生活空間,也能讓城市的發展更貼民心。如此,或許會少一些半途而廢的工程。
來源:紅星新聞、澎湃新聞、新京報評論
值班編輯 李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