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磊 中共雲南省委政法委員
新中國即將迎來75歲生日前夕,新華社重磅發出主題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光輝歷程經驗與啟示」的系列述評,【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作為第一篇,也被【人民日報】【雲南日報】等主串流媒體放到頭版,意義非同尋常。
新中國成立75周年的光輝歷程,值得總結的經驗與啟示實在太多,但其中最核心、第一位的經驗啟示,只有一條,那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事實上,就這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已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些重要論述的依據什麽?是歷史,是現實,是制度邏輯。
歷史上看,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文明歷史的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誌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台,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直至中國共產黨出現以後,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最終才得以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不僅是我們傳唱的一首歌,更是鐵打的事實、歷史的結論。
現實中看,【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這篇述評文章提到一組數據: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遊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苦難;新中國成立至今,黃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決口,20多年不斷流。實作新舊變化的關鍵「密碼」是什麽?正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0多次深入沿黃省區考察,深刻思考治黃和治國的緊密關聯,在上中下遊3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深遠謀劃推進黃河安瀾的長久之策。「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作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看看今日中國,哪一個地方,哪一種行業,哪一項工作,哪一個群體,可以脫離中國共產黨領導而獨立存在、獨立發展呢?答案是:沒有。
制度上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指出「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的根本大法已確立了新中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而作為這個制度中最具特色、最具本質內容的內容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中,具有統領地位的就是黨的領導制度。離開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將喪失根本、喪失特色,進而破壞中國的根本制度,影響到支撐國家運轉的一系列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其他制度,最終帶來的,必是國家現有制度和結構體系的坍塌,那將是我們難以承受的災難。
不論從歷史、現實還是制度邏輯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都是新中國能夠建立、得以存在、賴以發展的最重要、最關鍵、最本質的原因。由此,我們從新中國75周年光輝歷程中能夠總結的無數經驗啟示的第一條,自然而然也就指向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責任編輯 沈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