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發展迴圈經濟推進「雙碳」戰略大會在界首召開

2024-11-16新聞
央廣網界首11月16日訊息(記者周然 見習記者張琳琳)11月15日,由安徽省迴圈經濟研究院、安徽省迴圈經濟研究會主辦,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承辦的發展迴圈經濟推進「雙碳」戰略大會在安徽省界首市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出席並行表講話,有關政府部門負責同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迴圈經濟重點企業高管等600余人參會。
大會現場(界首市委宣傳部供圖)
大會聚焦「持續推進‘雙碳’目標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主題,透過主旨報告、專題培訓等形式,搭建促進迴圈經濟高質素發展和「雙碳」戰略目標實作的平台。
迴圈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本質上是一種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可以有效減少產品的加工和制造步驟,減少開采原材料、原材料初加工等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安徽是全國最早研究、宣傳、發展迴圈經濟的省份之一。界首市發展迴圈經濟起步早,目前已形成再生鉛酸電瓶、再生塑膠、再生銅鋁廢舊新能源電池等迴圈再生利用產業,成為全國唯一以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地區,在全國迴圈經濟發展中創造了「界首模式」。2023年,界首市資源迴圈利用產業集群產值超337億元。2024年,界首高新區入選安徽省第二批碳達峰試點園區。
「界首作為中國一個縣級市,在發展迴圈經濟方面作出不懈努力,直接反映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雙碳’承諾是認真負責履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司長劉德春表示。
安徽省迴圈經濟研究院院長季昆森、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等4位元專家,圍繞宏觀戰略決策、溫室氣體監測、碳盤查、產品碳足跡計算、碳達峰碳中和技術路線等不同角度,作主旨報告。
季昆森認為,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既是嚴峻的挑戰,又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必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廣闊舞台,要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深入開展資源產出倍增攻堅行動;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和多功能大迴圈農業,實作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10家企業獲得「安徽省迴圈經濟示範單位」榮譽稱號(央廣網見習記者 張琳琳 攝)
大會還授予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冠泓塑業有限公司、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安徽省迴圈經濟示範單位」榮譽稱號。
安徽冠泓塑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塑膠資源再生迴圈利用企業,產品涉及PE、PP、ABS、PVC、PA等全品類的再生材料和再生改性材料,套用到汽車、家電、通訊、電子電器、日常用品、勞動防護等領域。
據安徽冠泓行政副總高森介紹,該公司具備每年回收再利用約15萬噸塑膠的能力,是國內第一家對通用再生塑膠進行碳足跡認證的企業,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核算,可助力每年減少近30萬噸碳排放、節省45萬噸左右的原油資源、減少約200萬棵樹木被砍伐。
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廢舊紡織品迴圈利用,用科技之手從廢布料裏變出億元綠色產業。
「在回收端,我們回收紡織邊角料、廢舊布草、舊嬰幼兒服裝、舊校服等;在分揀端,我們建立了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在處理端,我們首創了廢舊紡織品開松用油劑合成技術、廢舊紡織品高效開松工藝技術和再生棉紡紗技術,提高了再生纖維長度,降低了長度分布範圍,開發高品質再生混紡紗線,該產品2023年被認定為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天助紡織總經理高翔宇介紹,天助紡織形成了以廢舊紡織品回收、開松、紡紗、再生棉抗菌紗線、織布、再生棉環保袋等為主導的產業鏈。
「參加本次大會,收獲滿滿,政策支持提振了企業的信心,技術方面的交流,開拓了我們的眼界,下一步我們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抓手,推動廢舊紡織品迴圈利用產業綠色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作。」高翔宇說道。
界首高新區(界首市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界首市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持續推進節能減碳,實作綠色轉型,率先構建了完備的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全市共獲批國家級綠色園區1個、國家綠色工廠8家、綠色設計產品1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5個、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3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1個,省級綠色工廠10家。
「我們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深入推進迴圈經濟發展,持續最佳化產業生態,加速綠色轉型升級,努力打造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發展新高地。」界首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永春說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