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晶科能源李仙德:本輪光伏產能淘汰賽可能比大家想象的更快

2024-02-07新聞

全球光伏元件出貨量排行榜是最能彰顯該行業競爭激烈之處。十余年間,榜單冠軍幾次易主、排名屢屢洗牌,光伏江湖的風雲變幻濃縮於此。2023年,晶科能源(688223.SH)第五次問鼎全球元件銷量冠軍。這是其時隔三年力壓一眾同行重回冠軍位,也由此成為首家在排名下滑後重新奪回「出貨王」桂冠的光伏企業。

「2021年晶科確實面臨市場上的強勁對手,我們對公司戰略進行了重新梳理。」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近日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2022年1月登陸科創板之初,該公司立下「三年內重回全球第一」的目標,不到兩年便得以實作。但再次登頂之際,正值光伏行業多重險境集聚之時:產能急劇擴張、元件集采開標價屢創新低跌破成本線、融資收緊、國際貿易新老風險並存。盡管2023年國內光伏裝機量遠超預期、再創新高,但難掩二級市場光伏板塊的寒流陣陣。

眼下的傳統淡季仍是需求的至暗時刻。「一季度本就是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我認為2024年一季度的市場需求會低於2023年四季度。加上大家又看到價格下降,所以現在可能有一些恐慌的想象。」李仙德認為,行業正處於低谷,「穿越周期,大家已經觸碰到了它的難度,卻迷茫於它的長度」。他強調無須對二季度、三季度的市場行情過於悲觀,2024年光伏裝機需求相較2023年仍有20%的增長。「市場需求還是在增長的,但必須做好充分的周期準備。現在是光伏行業最困難的時刻,會逐漸向好。」

三類落後產能首當其沖

素有「光伏少帥」之稱的李仙德是光伏頭部企業掌門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業內少有的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老將」。2010年5月,年僅35歲的李仙德帶領晶科能源控股(NYSE:JKS)登陸紐交所;2020年5月,由美股分拆的晶科科技(601778.SH)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2022年1月,晶科能源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歷經多輪技術叠代與產業跌宕,李仙德無疑是最深諳光伏周期之道的行業大佬之一。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

進入2024年以來,光伏產業鏈上遊價格觸底企穩,但慘烈的淘汰賽才剛剛拉開序幕。

「產能的淘汰可能會比大家想象中更快。」李仙德對澎湃新聞表示,在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下,2023年沒有盈利的產能將不可持續,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將被快速淘汰。該過程一如2017-2018年單多晶切換時的情景,生產成本較高的多晶矽產能成為舊包袱之後被迅速擠出市場。

內卷升級已導致不同企業的開工率大幅拉開差距,據澎湃新聞了解,部份二三線企業的開工率已降至20%-30%。李仙德稱,光伏需要持續的生產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因此沒有市場能力、沒有持續開工能力的產能也在快速淘汰之列。此外,光伏行業需要持續不斷推進效率提升,沒有持續投入能力的企業和產能也將很快被淘汰掉。

N型對P型的技術叠代正在加速上述洗牌過程。李仙德說,晶科N型TOPCon電池轉化效率到今年底將提升至26.5%、元件功率站上600瓦,「達不到這種效率的行業產能,將失去競爭力。」他直言產能出清節奏難以判斷,「一季度可能是最低迷的階段,二季度、三季度的經營狀況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根據已披露的近40家光伏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去年四季度大多數企業出現集體「失速」。究其原因,是產業鏈價格波動的下行速度超出行業預期。

李仙德坦言,晶科能源去年四季度的業績不如預期,「對市場價格的下降,及其相較於訂單合約調價機制的判斷相對不足。市場出現了非常極端的情況,價格直接跌破成本線。」

據其透露,2023年1-11月份的投標工程中,晶科的中標率位列業內前三。而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期間,晶科幾乎未中標。「在這樣一個不理性的市場裏,晶科還是保持了理性和謹慎,不參與惡性競爭。現在8毛5,甚至已經拖低到7毛9的元件價格肯定是虧損的。晶科不會去搶,並且也不看好(此類價格的可持續性及後續產品交付)。」

談及後續元件價格走勢,李仙德認為將調整到合理利潤水平,「這可能會是第二、三季度的趨勢,一季度肯定是特別差的。因為產能利用下降得非常快會造成業界恐慌,很多企業對未來供應鏈價格判斷不理性,所以才會有不合理價格的出現。」

技術與競爭格局將加速分化

在競爭最為白熱化的元件領域,晶科幾次成為出貨量冠軍均源於同一個原因:踩準了技術升級叠代節奏。

在2016年的單多晶技術路線之爭中,作為多晶廠商的晶高比持觀望態度的同行們更早、更果決地向單晶切換,以此占據了主動權,拿下全球元件出貨量四連冠。在新一代電池技術抉擇的十字路口,不少頭部企業態度尚不明朗或做兩手準備之際,晶科成為N型TOPCon技術最堅定的擁躉,迅速擴充產能搶占市場,也最先嘗到了N型技術紅利。

據行業咨詢機構統計數據,2023年晶科能源的元件出貨量超過75GW,市占率14.5%-15%。其中在TOPCon領域,該公司以45GW的銷量占據了約40%的市場份額。

幾種N型技術路線的競速中,TOPCon率先脫穎而出,以碾壓HJT和XBC的市占率與當前主流的PERC正面對決。

不過,已然擁擠的TOPCon賽道在逐漸放量後也將迎來競爭加劇。

針對TOPCon陣營內的盈利分化,李仙德對澎湃新聞剖析稱,晶科TOPCon產品在成本上相比其他企業有(每瓦)1分-2分錢的優勢,公司TOPCon的效率相比其他頭部企業有1-2個檔位的優勢,再疊加1-2分錢的品牌溢價,「由於規模化的原因,這樣的細微差距在業績上會被放大。」他同時強調,晶科目前擁有絕大部份TOPCon專利。

「TOPCon、HJT、BC,以及更遠一點的鈣鈦礦,我們的研發團隊都有跟蹤覆蓋。」橫向比較,李仙德並不看好HJT能後來者居上,「HJT的技術沒有問題,但在產業化過程中,TOPCon已經跑得很快了,HJT仍面臨成本壓力,特別是在如今的行業情況下,我並不認為它會有機會。」他將此喻作動力電池與氫能之間的較量,當前者已經足夠領先,留給後者的機會視窗不斷縮小。

鈣鈦礦代表未來。據悉,晶科基於N型TOPCon的鈣鈦礦疊層電池轉化效率已達32.33%,但衰減僅能維持6000個小時。李仙德給出的鈣鈦礦大規模量產時間表比業界樂觀預期稍晚,認為鈣鈦礦還需5年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參與市場競爭。

李仙德說,此前業內圍繞一體化與專業化存在諸多爭議,但去年的四季報已經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未來的競爭還會在幾家頭部企業之間。」他認為,業內的一體化企業具備非常強的競爭力,看好頭部規模化的一體化企業2024年的發展。專業化企業可能將面臨客戶遺失、產品銷售不暢等現實挑戰。「光伏是一個競爭很充分的制造型行業,這裏沒有僥幸,市場競爭很現實。二線企業保持現金流、活下來很重要,不要去追逐沒有利潤的訂單。」

李仙德對澎湃新聞表示,行業落後產能出清過程中,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過去幾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只要手持資本、切入光伏產業鏈任意一環就能賺錢的故事已經無以為繼。

據了解,盡管行業壓力有增無減,但基於2023年的出貨量,晶科能源在2024年的出貨量仍將有較大振幅的提升,尤其對美國、中東等重要海外市場的出貨將顯著增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