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深觀察丨拱火沖突是如何「利好」美國的?

2024-12-24新聞
「眾所周知,烏克蘭已經成為美國及其盟友的軍工復合體的真正金礦,但從這場沖突中獲利最多的是美國公司。」
在聯合國安理會日前就俄烏局勢召開的會議上,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這樣說。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
在發言中,涅邊賈指責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將經濟利益置於和平之上,既利用俄烏沖突大發戰爭財,反過來又透過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無限期延長沖突。
他還援引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全球100家最大軍火商中的41家都是美國公司,它們去年的銷售收入達到3170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了2.5%,占到全球武器銷售總收入的一半。
「如果有人指望這些嘗過暴利滋味的肆無忌憚的軍火商,會為了拯救悲慘的烏克蘭人而放棄搭乘這趟發財列車,那就太天真了。」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
「只有武器彈藥被運到我們這裏」
如果想給涅邊賈的這番話找個最新的佐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剛好有套現成的「自白」。
布林肯上周在紐約出席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研討會時,就當選總統特朗普指責拜登政府為烏克蘭花錢太多、強調其他國家應該分攤負擔辯稱,自俄烏沖突爆發至今,美國已為烏克蘭花費了約1000億美元,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則花費了約1500億美元,「這是我見過的分擔責任的最佳範例」。
「當然,順便說一下,這些錢大部份花在了美國自己的國防工業基地——制造、建造烏克蘭需要用來自衛的東西(武器裝備)。良好的美國就業機會就是這樣產生的。」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官網截圖
其實這個道理,此前已經被美國政客「實話實說」了很多次。
自去年10月拜登政府向國會提出涵蓋2024財年對外軍援的一攬子撥款提案後,白宮便開始認真推銷起「戰爭經濟學」:
在當時為此發表的演講中,拜登首次明確提出,向烏克蘭等處於沖突中的盟友提供武器彈藥和其他軍事物資有利於美國的經濟和就業,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在美國制造的。
美國【政治報】網站報道截圖
在此基調下,白宮去年11月專門向國會議員散發了一份「軍援烏克蘭受益州」分布圖,首次詳細列出對烏軍援資金如何轉化為對美國數十個州的軍工業投資。
去年12月,美國務卿布林肯在與時任英國外交大臣金馬倫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進一步解釋稱,美國援烏資金其實有90%用於在本土生產供應烏克蘭的武器裝備,這將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美國經濟受益。
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截圖
今年2月,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紐蘭在接受采訪時同樣承認,大部份援烏資金實際上「直接流回」了美國經濟,被投入美國軍工行業,「在大約40個州創造了高薪工作崗位」。
美國防部長柯士甸則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至少兩次公開大說實話:烏克蘭等地發生的沖突「利好」美國經濟,因為這給美軍工行業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
就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早些時候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直言,美國國會和政府分配的援烏資金中有80%(至少超過75%)都留在了美國。「武器彈藥被運到了我們這裏,但生產是在那裏進行的,錢留在了美國,稅收也留在了美國。」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截圖
「別再相信這種虛假宣傳!」
不厭其煩地宣揚「軍工促繁榮」,自然是美國軍工復合體的意思。
歷史證明,發動或挑動戰爭從來都會給這個由軍火商和政軍學媒各方組成的龐大利益集團帶來不竭的收益。
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正是美國不斷拱火澆油、加碼對烏軍事支持,讓美國軍火商收獲了大量訂單,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基本邏輯就是:政客透過制造沖突來幫軍火商促銷,軍火商賺的錢又會拿出一部份反哺政客,給他們制造沖突的動力。而保證這個鏈條閉環運轉的,就是逐年增加的軍費。
美國【國會山報】:美國國會日前透過的2025財年軍費預算總額超過8950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增長1%,再創歷史新高。即便如此,參議院共和黨領導人仍認為1%的增幅是不夠的,「尤其是在全球動蕩和美國主導地位受到挑戰的時候」。
多年以來,持續重新整理戰後紀錄的美國軍費開支不僅是全球之最,而且比排在其後的十個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還要多。即使在美國國內,五角大廈的預算也高於所有其他民事機構預算的總和。
而美國的軍火商透過競選捐款和遊說,每年都能獲得五角大廈預算的一半左右。
在美國反戰倡導者薩凡納·伍滕看來,由於國會允許軍費預算連年激增,美國的「軍工復合體」大有演變為「軍工國會復合體」的趨勢。
美國「公開秘密」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威廉·哈通曾在題為【戰爭對你和經濟都有害】的文章中指出,五角大廈年度軍費預算持續朝著萬億美元目標邁進,意味著美國在經濟民生領域的投資大幅減少。
鑒於此,文章認為,「把錢花在武器上對經濟有好處」這個被美國兩黨領導人反復操弄的虛假敘事,將威脅到美國未來幾十年的和平與繁榮,並加劇社會的不平等。
「我們不能容許這種‘軍工促繁榮’的幻覺讓我們忽視數千萬美國人的合理需求……所以下次當你聽到政客、五角大廈官員或軍火商告訴你巨額軍事預算帶來的‘經濟奇跡’時,別再相信這種虛假宣傳。」
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官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