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哈丁坐鎮、名師護航,他們在大灣區聯手呵護音樂火種

2024-02-02新聞

「音樂周裏的這些‘音樂火種’,經過煉丹爐的重重鍛造才走到今天,我們特別珍惜。」指揮家余隆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音樂周的發起人,今年,他親自將這些音樂火種交到了丹尼爾·哈丁及其率領的導師團隊手裏。

1月20日至2月1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YMCG)如約而至,在廣州、深圳、香港三地聯動舉行。英國指揮家哈丁履新音樂總監,帶領音樂周掀開全新一頁。

84位元來自國內外知名音樂學院、職業樂團的青年音樂家,組成粵港澳大灣區青年音樂周樂團,在哈丁的帶領下發出青春的聲音,用音樂消除分歧、創造共鳴。

1月28日,哈丁帶隊樂團,星海音樂廳演出現場。

1月30日,哈丁帶隊樂團,深圳音樂廳演出現場。

1月31日,哈丁帶隊樂團,香港文化中心演出現場。

世界名指,點石成金

灰色毛衣配深藍牛仔褲,哈丁永遠穿著他的主打色出現在排練廳,對作品進行反復的雕琢和錘煉。梁皓一【天穹之誌:大灣華章】、莫札特【小提琴與中提琴協奏曲】、德伏札克【第九交響曲】,是樂團排演的重頭戲。

「排練時有些地方做不到,他會有些煩惱,但從來不說糟糕,一直鼓勵。」楊煥翊畢業於美國茱莉亞學院,剛入職四川交響樂團小號首席,真誠、細膩、體貼,是他對哈丁的印象。

「他的要求很高,但並不教條,不會因為我們是學生樂團,就去犧牲音樂上的處理。」正在上海音樂學院讀研二的小提琴學生林瑞灃,擔任樂隊首席,要盡可能清晰地和指揮同步工作,傳達他想要的資訊。

耐心,是學生們提及哈丁的高頻詞。「因為我們都曾經是年輕人。很幸運,在我年輕時,前輩們對我都很有耐心。」哈丁提到的前輩,包括指揮大師阿巴多和西蒙·拉特。

哈丁指揮過無數世界級「頂流」名團,去年10月,他才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了十場德伏札克【第九交響曲】。如今和學生樂團合作,他沒有降低要求,總是期望他們達到更理想的演奏效果,向前邁出一步。

「我們總是瞄準貌似遙不可及的目標,然後奮不顧身地去實作,實作目標之後,我們馬上又會為下一次超越做準備——永遠不滿足於現狀,隨時準備迎接挑戰,這是藝術家也是年輕人應有的態度,也是藝術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

如果一場音樂會特別完美,毫無瑕疵,哈丁反而有疑問、很警惕,「就像奧運會跳高,你會一直升高欄桿,直到跳不過為止。音樂家也一樣,如果很輕松就跳過去了,是不是我們要求低了?如果很輕松就做到完美,是不是我們要求低了?」

哈丁反復和學生強調,演奏的每個音符都要有意義、有目的,同時,他要求他們學會互相聆聽,不能只是埋頭演奏自己的樂器,必須成為樂團的一員。

「樂團不可思議的復雜和迷人。指揮工作的難度在於,他的樂器是活的,是由幾十位不同個性、不同聲音的人組成的生命綜合體。」哈丁就像魔法師,短短幾天時間,點石成金,讓樂團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1月28日,在哈丁執棒下,樂團在星海音樂廳首次亮聲。隨後,哈丁又帶隊移師深圳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同一套曲目。

「樂團集中了200%的註意力,我能感受到大家的聲音融為一體。」首演結束很久後,楊煥翊的心還留在德伏札克【第九交響曲】最後一個和弦上,余音繞梁,廣州觀眾的高素質讓他記憶猶新,「音符落下很久,觀眾才鼓掌,說明他們沈浸在音樂裏,沒有迫不及待離去。」

「我們都有點‘人來瘋’,最好的表演永遠在台上,有觀眾反而更刺激。」林瑞灃說。每次謝幕時,學生們都會瘋狂跺腳,表達對哈丁的敬意。

「過去十天,他們迅速成長,甚至懂得了音樂的幽默,學會用音樂溫暖人心,音樂因他們而煥發生機。」哈丁同樣為學生們的表現點贊。

指揮家的身份外,哈丁還是飛行員,過著讓人羨慕的「雙重人生」。排練之余,哈丁在廣州塔下的飛行模擬器裏,執行了一趟「特殊飛行」。

畢業於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長笛學生楊語熙,坐在副駕駛位置,在哈丁手把手的帶領下,飛了三遍。「他很有耐心,也很幽默,每一個操作都會仔細和我解釋。」遇到難解的問題,哈丁會用音樂做比喻,楊語熙觸類旁通,很快就懂了。

「指揮和飛行都很復雜,但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必須和他人合作、有團隊精神;必須從長遠角度去思考未來,而不僅僅是考慮當下;必須有敏捷的大腦、敏捷的思維……」哈丁笑說,不同之處在於,飛行時必須保證安全,必須當機立斷,而在音樂世界可以冒險,不斷探索邊界。

樂聚暢談「音樂人生對對碰」,余隆和哈丁在現場。

樂聚暢談「明星音樂家面對面」,哈丁和導師們在現場。

小提琴導師赫爾穆特·澤赫端拿為學生林瑞灃指導。

導師天團,雙向奔赴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音樂周樂團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導師團隊的言傳身教。

音樂周期間,來自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巴黎管弦樂團等世界名團的13位演奏家,組成導師天團,齊聚大灣區。

「我說,來中國吧,你們會遇到一群有趣的年輕人。」回憶邀約過程,哈丁哈哈大笑,「其實很容易!導師們喜歡分享,也很樂於把知識傳授給年輕人。」

導師們帶領學生們進行分聲部排練和室內樂訓練,以助力他們找到正確的音樂航道。

一開始,大家都很安靜,沒有人敢提問。香港管弦樂團的單簧管演奏家艾爾高鼓勵大家,勇於表達,「做一名安安靜靜的美男子很好,而大大方方地分享交流會更美妙。」

小提琴家赫爾穆特·澤赫端拿來自維也納愛樂樂團,有一次排練很累了,他突發奇想,建議站起來,換個方式演奏,「很神奇,就像按了開關,啪一下燈亮了,大家打起精神來了。」

「他們看起來如饑似渴,對我傳授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柏林愛樂樂團大提琴家馬丁·門金直誇學生們可愛,欣賞他們開放的思維,以及關於演奏的各種想法。

中提琴家阿米哈·格羅斯茲同樣來自柏林愛樂樂團,剛來時,他發現學生們一直在奮筆疾書,寫寫畫畫,「我不是來教大家畫譜的,希望訊息能夠註入各位的腦子,腦子裏的東西才可以跟你走遍天下。」同時他強調,在樂團做到統一的同時,也不能喪失個性、失去自我,「在樂團的汪洋大海裏,你是獨特的一滴水滴。」

「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導師和學生之間是一次溫馨的雙向奔赴。」朝夕相處數日後,曾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小號首席的漢內斯·勞賓感慨。

真誠,好脾氣,沒有架子,是學生們對導師們的集體評價。

林瑞灃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小提琴家馬丁·紮羅德克交流最頻繁,「一位紳士!他會把你不經意說的每一句話,都放在心上。」有一次,林瑞灃向對方請教布魯克納作品,第二天,導師就把樂譜帶到現場,標好所有弓法、指法,百忙中抽出時間和他討論。

林瑞灃還收獲了對樂團的全新理解,「在樂團裏,拉法、弓法可以統一,但每個人的想象力都不一樣,我們的聲音裏應該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這樣演奏的音樂才有內涵。」

每天,哈丁都會穿梭於不同排練室觀摩導師教學,還會和導師挑燈討論學生當天的情況,「我們一致認為,這些青年音樂家才華橫溢。」音樂會上,每當學生們表現出色,身處觀眾席的導師團隊總是雀躍不已,毫不吝嗇他們的喝彩、歡呼、掌聲。

坐在觀眾席的余隆,同樣在學生們的眼中看到了光亮,「魔法奏效了,音樂點燃了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可愛的笑容。」

這些年,余隆不遺余力扶持青年音樂家,發現今天的年輕人面臨太多機會、太多選擇,「很多人迷失在半道,掉隊了。」在音樂周受訓的這些年輕人,在他看來是離職業音樂生涯最近的一批人,「不要輕易放棄音樂追求!你們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特別不容易。」

「要成為一位音樂家,意味著無窮的犧牲、畢生的投入,同時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很多的消耗。」哈丁堅信,「當你生命中‘住著音樂’,你一定會停留在這條道路上。」

撬動世界頂級音樂資源,做行業操盤手,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未來發展謀篇布局,是余隆的樂趣所在。而哈丁之所以答應余隆來音樂周當音樂總監,也是因為被他巨大的熱情感染。

「他相信教育對青年音樂家的重要性,他也有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實作目標的能量。」哈丁評價余隆,有活力,有創造力,想法無限,而且有極強的動力去實作種種奇思妙想,「如果沒有他的推動和信念,我們不可能完成這件事。」

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導師和學生觀摩粵劇折子戲【戰地鴛盟】。

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銅管小分隊獻演【普羅大眾的號角】和【皇家焰火音樂】。

在香港尖沙咀鐘樓,銅管小分隊快閃【獅子山下】。

獅子山下,響徹灣區

為什麽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做一個青年音樂周?

「大灣區是一個充滿了創意和神秘未來的地方,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文化來看,下一個十年,這裏都會被世界矚目。」

發起人余隆認為,大灣區擁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優越性,為音樂周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能,「大灣區不只是經濟的灣區,也是文化的灣區。文化的繁榮發展將為年輕人提供豐厚人文滋養,為他們鋪就成長與發展的橋梁。反過來,這些年輕人也將成為大灣區、中國,乃至亞洲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今年的音樂周由廣州交響樂團、星海音樂廳、深圳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共同承辦,五大音樂機構用實際行動,探索著大灣區在文化領域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

開幕音樂會上,青年指揮家崔琳涵執棒廣州交響樂團,特邀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加盟,以粵港澳大灣區節日樂團的形式,為音樂周拉開大幕。

而在哈丁率隊的三場音樂會上,香港「95後」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受廣州交響樂團委約創作的【天穹之誌:大灣華章】,響徹廣州、深圳、香港三地。這首大灣區獻禮作品,用音樂捕捉了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的文化神髓,同時描畫了大灣區多元融通的文化輪廓。

三場音樂會的返場時刻,一首【獅子山下】成為調動觀眾熱血的標配,又像一根暗藏的引線,把大灣區人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獅子山下】還飛到了音樂廳之外。在廣州塔400多米的高空,兩位銅管學生用小號、圓號二重奏,在雲霧繚繞中奏響【獅子山下】。在香港尖沙咀的鐘樓下,一支銅管小分隊在人潮湧動中快閃【獅子山下】,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留念。

尖沙咀鐘樓作為廣九鐵路最重要的部份之一,在過去一個多世紀見證了廣州與香港的聯結和交流。正在香港演藝學院讀大三的小號學生杜巧雪沒想到,有一天會在家門口演奏此曲,「這首歌承載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每個人都會哼、都會唱,我也從小聽著長大。」

在大灣區廣闊的城市舞台,音樂周多次奏響溫暖樂音,導師們也因此深入大灣區充滿煙火氣的街區,來了一場特殊的City Walk。

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今年外展的第一站,其所在的西關,曾是粵劇活動的聚集地,也是粵劇名伶的聚居地。在湖水掩映的廣福台,銅管小分隊演奏了柯普蘭【普羅大眾的號角】、韓德爾【皇家焰火音樂】,隨後,博物館特別安排了一場粵劇折子戲【戰地鴛盟】。

「中國傳統戲曲太有魅力了。」倫敦交響樂團長笛演奏家加雷思·戴維斯聽完粵劇,有「如見故人」之感,「我聽過不少西方作曲家以戲曲音樂為靈感進行的創作,在我參與演奏錄制的電影音樂中,也曾和粵劇邂逅。」

瑞典廣播交響樂團打擊樂演奏家卡爾·托爾森同樣為粵劇之美傾倒,「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傳統戲曲的打擊樂演奏,太奇妙,太有沖擊力了,樂器本身也非常漂亮。」

也許是受到粵劇音樂的啟發,在外展第二站——廣東省博物館的戶外演出,卡爾·托爾森在他為音樂周創作的【YMCG打擊樂號角】中,加入了中國特有的打擊樂器,催人奮進的鼓聲聲聲入耳,就像在訴說這座城市的歷史。參觀博物館期間,導師們還興致盎然地觀摩了潮州木雕,為精美的廣東傳統工藝所驚嘆。

「今年的音樂周對導師、對學生,都是一次充滿冒險精神的藝術之旅。」回憶過去多日在大灣區的相聚,哈丁感慨良多,他將第一年的關鍵詞定義為「發現」,希望從中有所收獲,為未來四年帶來啟發。

哈丁喜歡攝影,用相機定格城市之美、建築之美。然而來中國多次,他總是和音樂綁在一起,從未以遊客的身份來訪,「余隆答應我,下一次會留出更多休閑時間,我期待著在中國自由地、盡興地探索。」

(實習生魏羽笛對本文也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