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怎麽才能在自己不想學習的時候逼自己學習?

2018-11-28新聞

逼是不行的。

內心的目標和現實的習慣形成沖突,越加自責愧疚可能越無力。

這個情況太多了。幾乎所有的經歷過學生時代的朋友都有體驗,一種是在緊迫學習目標下,逼迫自己進入學習狀態,發揮得更好;

一種是越緊張越影響自己狀態,急躁不安。這個過程還可能誘發心理陷阱,比如一些完美要求、對自己苛刻的同學可能會陷入強迫思維、註意力不集中、自信受挫的議題。

習慣的養成不是那麽快速的,天天習慣了手機、玩的狀態,進入學習狀態需要一個調整期。制定合理的目標尤其關鍵。我說一個我的情況你就明白了。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是一邊工作一邊考心理學研究生的,當時只有不到3個月的準備時間,而我每天要上班工作,其中消耗在路上的時間來回就有2個半小時以上。

要考七門基礎課程,另外還有英語。下班後就想躺平,拿起書都覺得累,一會兒就可能會睡著。這樣的狀態下,我用了一些方法,結果3個月就過了國考,而且成績都在80分以上。說一下這個過程供你參考。

第1個星期,我開始塑造自己的學習環境。發現在家根本不行。帶著手機也不行。於是我尋找了周邊一個具有學習氛圍的圖書館,裏面很多備考的學生和成人。我的目標很簡單,帶著教材和學習資料,每天去圖書館待滿3小時。

我就發現自己的習慣和身體感受是延續上班狀態的,比如看書就走神、工作的事件自動就冒出來分神、疲乏。也不要求自己必須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而是隨意翻看教材,這樣開始心裏也心猿意馬,總想一會兒去翻看小說雜誌。

繼續陪著自己,不斷安慰自己,後來堅持了下來。目標很小,就是保持翻看教材和不去做其他事情。這是收心和激勵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要不斷給自己強化效能感,鼓勵自己是可以的。

第2個星期。我發現自己明顯開始形成了身體記憶,只要進入圖書館,就會更專註一些,閱讀教材和背誦效果好多了,開始進入了學習期。因為我了解心理學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所以會泛讀+自由聯想記憶+復習記憶。

這個方法讓我在隨後的一個月內完成了對七門課的6遍泛讀和記憶。泛讀是不需要幾種精力背誦的,只需要去充滿好奇和帶有記憶刺激點(比如為增加記憶可以適當做一些書寫、繪畫等輔助方法)的閱讀。

之後我用同樣的方法泛讀提綱和考綱,對考題和記憶內容形成連結。然後再讀教材詳細內容。不斷完善對內容的細化和具象。

整體比較愉悅和輕松的。有時候效率高,一下進展非常大;有時候效率不高,因為工作一些困擾,就開始寫。因為寫東西、抄書本身也不太累,不需要消耗心力精力。還有助於平緩情緒。

後來就進入了比較好的狀態,經常沈浸於學習幾個小時很快過去還不舍得離開。

我的經驗是不要太緊張,不要想著一蹴而就,不要攻擊自己,不管什麽時候,都要肯定自己,只是沒有找對適合自己的方法。過高的目標超過於自己的實際能力,會混亂和破壞註意力。

其實我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心流的啟動和套用過程。這直到多年後我才發現。

推薦給你一張圖。

我是 @田凱 ,最近在知乎分享心理學知識,歡迎大家關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