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中北高新區「標準地」改革創新,不僅推動了土地資源高效利用,也為全省經濟高質素發展註入了活力。圖為中北高新區主樓(資料圖片)。
產業專案能否按下開工「快進鍵」、跑出專案建設「加速度」,土地要素保障至關重要。
推進「標準地」改革,是自然資源部完善土地要素市場制度規則、持續提升保障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我省將「標準地」改革作為全省重大改革事項之一高位推動。
目前,我省在全省71個工業類開發區工業用地全部實作「標準地」供應,並積極推動「標準地」向生產性服務業專案擴充套件,深入推進「標準地」儲備,全省3.73萬畝儲備「標準地」,為土地資源和專案資源高效配置夯實了基礎,成為我省最佳化營商環境的有力抓手。
「中北速度」就是「山西速度」
「標準地」改革助推專案建設「加速跑」
「2021年7月底,一期專案從進場施工到建成投產不到3個月,投產不到半年實作產值1.15億元。企業在3年時間發展到如此規模,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支撐。」太原源瀚科技總經理單光宇說。
今年11月上旬,全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工作交流會與會代表在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太原中北高新區」)進行現場觀摩,與會代表在太原源瀚藍寶石專案點,見證了從拿地到建成投產的僅用3個月時間的「中北速度」。這一速度不僅讓代表們嘆為觀止,更深刻體現出了「標準地」改革對於企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太原中北高新區是太原市省級市管工業類開發區,近年來,以制造業振興為主攻方向,打出「標準地」改革系列組合拳,尤其是在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點轉型專案中推廣「全代建」模式,吸引滬矽半導體、長城電源、長城電腦、喆航直升機、源瀚藍寶石等一批重大產業專案相繼落地,「標準地」改革駛入快車道。
「標準地」改革是一項以土地為載體的綜合性改革工作。2020年6月,太原中北高新區就成立了「標準地」改革領導工作群組,並選取了630畝地作為試點先行先試,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的檔及流程。
截至目前,太原中北高新區高標準打造標準地3000余畝,其中已出讓11宗,正在掛牌2宗,擬出讓8宗;儲備標準地9宗,實作開發區工業用地100%以標準地形式出讓。這些成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標準地」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太原中北高新區的「標準地」改革之所以能夠成為焦點,在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太原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局長王堅莉看來,首先,山西省、太原市針對「標準地」改革工作打出了一套組合拳,政策優勢基礎上還疊加了資金支持,保障機制使得這項工作操作性很強。其次,太原市尖草坪區和太原中北高新區「區區融合」發展,兩區書記一人兼任,社會職能和園區優勢形成合力;同時,太原中北高新區工作提前布局,在完成產業定位和產業規劃之後,儲備土地並同步完成區域評價。其中,省(區、市)聯合約題共答、同頻共振、同心協力是核心也是關鍵。
為有效解決企業資金壓力,加快專案落地,太原中北高新區還將「標準地」的改革向後延伸,除了與全國「標準地」改革「齊步走」的「標準地+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還探索了「標準地+新型產業用地」,創新實施工業「標準地」向新型產業用地延伸,「晉創谷」中試基地專案將於今年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為重大產業專案提供「全代建」服務,建設「標準化廠房」,實作企業「拎包入住」。
全國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工作交流會結束之後,太原中北高新區再傳喜訊,有兩宗「標準地」正在出讓公告階段,於12月26日將正式成交,山西喆航二期和中科晶體專案將分別入駐中北高新區航空制造產業園區和半導體產業園區。
「中北速度」就是「山西速度」。太原中北高新區「標準地」改革創新,不僅推動了土地資源高效利用,也為全省經濟高質素發展註入了活力。
與「彈性出讓」緊密掛鉤
「標準地」改革融入「地證同交」模式
「標準地」改革之前,企業面臨投入成本較大、評價事項繁雜等問題,比如工業專案在拿地後才依據相關政策著手開展區域評價和設定控制性指標,且具體審批事項涉及部門多、流程復雜、耗時較長,企業需要投入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等成本極大,嚴重影響到市場主體投資專案的信心和營商環境的最佳化,一度成為保障高質素發展的「瓶頸」。
2020年1月,我省全面啟動「標準地」改革工作,系統推出「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組合拳,省自然資源廳等9部門聯合成立廳際聯席會議,先後印發20余份政策檔,確保改革舉措在全省落地開花。
2022年,省自然資源廳制定了【山西省「標準地」改革工作指引】,定義了「標準地」建設「三要素」,即區域評價「7+N」模式、控制性指標「5+N」模式、通平條件「3+N」模式。規定了「標準地」工作全流程,匯總形成兩冊【標準地工作法規政策檔組譯】,印發【標準地改革政策解讀】答疑釋惑,積極推進改革擴圍提質,為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貢獻山西經驗。
全省「標準地」改革實施以來,透過規範區域評價操作規程、最佳化指標體系、細化「標準地」事中監督、強化「標準地」事後監管,全省統一了「標準地」標準,「標準地」工作呈現逐年加快持續向好的態勢。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71個工業類開發區7項區域評價已全部完成,推動了工業專案快速落地,提升了集約節約用地水平糊土地要素保障能力。
據悉,「標準地」改革至今,我省共出讓「標準地」1796宗,面積13.27萬畝。全省工業類開發區全部實作了以「標準地」形式出讓工業用地,改革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位列全國第一方陣。截至目前,我省已在106宗「標準地」上建設545.2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實作「彈性出讓」標準地53宗,面積3100畝;實作「地證同交」368宗,面積2.46萬畝。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省自然資源總督察姚青林表示,省自然資源廳註重「標準地」改革的創新,引導在「標準地」上建設標準化廠房,專案主體可透過長期租賃或定期回購兩種方式實作企業「拎包入住」、即刻投產;將「標準地」改革融入「地證同交」服務模式,交付用地同步頒發不動產權證書。
繼續推進「標準地」儲備
以「標準地」改革撬動高質素發展
「‘標準地’改革這些年,山西始終創造性地將‘標準地’工作納入‘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大系統,實作資源優勢互補、統籌整合推進。‘標準地’改革已成為山西打造營商環境的比較優勢和亮麗名片。」姚青林告訴記者。
在「標準地」出讓時,與「彈性出讓」緊密掛鉤,采取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國有建設用地,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同時,推進「標準地」與「地證同交」融合,在「標準地」交付時,向企業同步頒發不動產權證書,緩解企業融資壓力。與「標準化廠房」組合,實作企業「拎包入住」,提高便民惠企服務水平,堅定企業投資信心,以營商環境之優厚植高質素發展沃土。
目前,在太原市二龍山腳下,有一塊面積為120余畝、被納入儲備的「標準地」,區域評價已經完成,周邊基礎設施完善。這塊地將根據市場預期和產業發展規律,逐漸適量投放土地市場,以防止出現閑置用地。
全省各地高效完成「標準地」區域評價、控制性指標、通平條件等工作,推動土地資源和專案資源精準對接、高效配置。建立「土地超市」,將儲備「標準地」納入「土地超市」,促進專案和土地高效精準配置,實作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增強土地要素保障底氣。透過建設「標準地」數碼地圖,打造數碼化、市場化、法治化招商,實作「圖上選地、圖上監管」。全省工業類開發區全部以「標準地」形式出讓工業用地,推進「標準地」向開發區外擴圍、向生產性服務業專案擴充套件,為高質素發展提供高效有力的用地保障。
姚青林表示,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自然資源部要求,對標兄弟省份先進經驗,積極儲備「標準地」,加大出讓力度,探索「標準地」出讓制度向開發區外擴圍、向生產性服務業專案擴建、向「標準化廠房」延伸,縱深推進「標準地」改革,全面提升自然資源管理水平糊治理能力。
「改革永遠在路上」,山西將把準工作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幹,紮實做好「標準地」改革後半篇文章。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媛 王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