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千上萬照片影片的野生攝影師、旅行作者,說起影像數據儲存備份我真是一把血!淚!史!不知道遺失了多少珍貴旅行記憶,花了多少冤枉錢,才終於找到一個符合自己需求、既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的儲存方案。
先說結論:私有雲才是終極解決方案。
一、經過血淚教訓後否定的儲存方案
(心急的知友可跳過這part直接看第二段,但有時間還是建議看看,我踩過的坑你們就別再踩了!)
數碼時代,不管你使用相機還是手機拍攝,只要你愛好用影像記錄生活,就會有大量數據需要儲存備份。生活每一秒都值得記錄,拍下的每張照片、每個live都不舍得刪,遺失了什麽都會好心痛!
1. 大記憶體手機
我問跟我旅行過多次的閨蜜怎麽存照片的,有沒有付費買iCloud空間。她說沒有,全靠手機記憶體撐著,每次旅行只保存少量精選照片。我的第一反應是:手機丟了怎麽辦?
哪怕買1T記憶體的手機也要考慮數據備份。當年去伊朗30天的長途旅程,偏偏在旅行的最後一站丟了手機。手機上大量照片影片,還有我一路錄下的旅行口述日記都完全沒有備份。都快10年了,現在想起來還是感到十分痛心。
從那以後,我在手機上裝了百度網盤,設定自動備份手機照片。但百度網盤用起來還是有不少限制,具體我後面再說。
2. 多帶相機記憶卡
如果一趟旅行很出片,就會產生大量素材。光是多帶幾張記憶卡還是讓我缺乏安全感,畢竟卡也可能壞掉或者遺失。我甚至還犯過低階錯誤,在刪除舊照片時選了刪除全部,雖然馬上按了取消,還是把旅程前面幾天的照片給刪掉了。
3. 固態流動硬碟
最穩妥的還是隨時備份。相機照片可以備份到手機,但手機記憶體很可能不夠用,最好還是能存到流動硬碟,同時上傳網盤,多重備份。這麽一來,旅行就需要帶上電腦和流動硬碟,讓追求輕裝旅行的我很糾結。
固態流動硬碟似乎是一個解決方案,它只有半個手機大小,小巧輕盈,可以直連手機和平板。這樣不需要帶電腦出門,就可以透過手機把相機裏的照片備份到固態硬碟,又能在平板大屏上選片修片了。嗯,似乎很完美。
直到今年初,我發現固態硬碟裏的照片神秘消失了!資料夾還在,但裏面的東西沒了!後來我才知道, 固態硬碟如果連過安卓手機/平板,再連蘋果電腦,或者反過來,就會丟數據!
嗯,數據修復花了我750大洋。
4. 機械流動硬碟
今年我怕是跟數據備份有仇吧。存著我十幾年旅行和潛水照片的主力備份硬碟讀寫數據變得很慢很慢,後來變得接上電腦後要等老半天才能讀到硬碟。
拿去做數據修復,說是有壞區,「旅行」的那個大資料夾沒修復過來。
5. 網盤
網盤倒是沒丟數據,但用過的都知道,免費版有各種限制,比如不能從手機上傳影片,下載速度比上傳慢,下載大影片巨慢。我不是壞了個4T流動硬碟麽,雖然大部份照片都在網盤有備份,但這麽巨量的數據怕是要下載到後年馬月!沒辦法,只能怒充會員。
簡單總結一下:
以上1-4都屬於硬件儲存,5屬於雲端儲存。過去多年來我都以4+5為主要儲存備份方案,但我也在思考有沒有更安全、更便捷的解決方案。
二、技術小白友好的私有雲
有攝影師朋友說,他的照片都是存在伺服器上的,建議我自己弄一個。我一個文科女生一聽到「伺服器」這個詞就頭疼,知乎倒是有幹貨貼,但滿屏都是超出我理解範圍的陌生名詞。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極空間,檢視官網似乎比較小白友好,就下單試試。我選擇的是極空間的入門產品Q2C。
Q2C實物是一本厚字典大小。按照產品說明書安裝硬碟,幾分鐘就裝好了,比組裝宜家家具還快LOL。隨後下載手機端和MAC端極空間套用,註冊賬號,上手即用。沒想到居然這麽簡單!
極空間MAC端的界面跟電腦桌面一樣,還能更換桌面圖片, 使用起來感覺就是電腦多了個外接硬碟。 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外接硬碟,無論我身在何地,只要有網絡,就可以隨時遠端連線,也就是 只屬於我個人的雲端儲存,功能又比網盤豐富得多。
極空間一共有30個功能,我把個人空間、極相簿、記事本、下載、網盤備份等幾個常用功能放在桌面,其它隱藏。雖然才剛到手幾天,沒來得及開發全部功能,只是用了對我個人比較重要的幾個功能已經覺得很香,迫不及待地上來知乎答題分享~
1. 空間大、傳輸快
百度網盤免費版容量僅305G,會員版5T。而Q2C有兩個硬碟插槽,單個NAS硬碟最大容量22T,也就是說,Q2C最大支持22Tx2。
同樣一個3G影片檔,從百度網盤(SVIP)和極空間下載和上傳的速度沒有明顯差距。
下載上傳多張照片,百度網盤(SVIP)和極空間的速度對比如下圖,而百度網盤免費版當然是比SVIP慢很多的。
備份同一個手機相簿,百度網盤需時如下圖,極空間還沒來得及截圖就已傳輸完成。
2. 自動備份
上面提過,百度網盤能自動備份手機照片,而極空間的自動備份功能不限於此:
1)手機備份,包括相簿、微信檔、手機資料夾和手機檔。
2)可透過MAC的「時光機器」自動備份電腦。
3)可繫結網盤賬號(目前支持百度網盤、天翼雲盤、OneDrive),網盤和Q2C硬碟之間直接上傳下載,還能設定自動下載,一旦網盤內容有更新既自動同步。
強大的自動備份功能,讓丟過手機、壞過硬碟和電腦的我擁有了滿滿的安全感。
3. 相簿
把圖片傳到極空間後,可以生成相簿:
1)檢視圖片:可以像手機相簿一樣,按時間線瀏覽;支持RAW格式預覽,多格式影片播放。
2)AI整理:自動辨識拍攝地點、人物和場景。雖然場景辨識還不是很精準,但還是有所幫助。
3)慮重:掃描相簿,整理出相似或重復照片,進行清理。
這些功能跟手機相簿基本一致,而電腦並沒有這個功能。把圖片統一匯入極空間後,手機、電腦、網盤素材融合管理,可以更高效地整理圖片。
4. 記事本&文件同步
這兩個功能值得單獨介紹,堪稱我的 遠端辦公神器 ,數碼遊民、出差黨福音。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為文字工作者,我習慣隨時用手機便簽/電腦備忘錄記錄靈感,出門旅行和潛水時更要隨手記。這就導致我每部手機都有大量待整理的文字,以前也沒什麽好辦法,都是從手機便簽復制黏貼到微信檔傳輸助手,再從電腦端復制黏貼。
有了極空間就很方便了,無論從手機、平板還是電腦開啟記事本編輯,所有終端都是雙向同步的。它還有歷史修改回溯功能,防止錯誤編輯遺失。大愛!
同樣的,以前稿子沒寫完要出門,都是把word文件扔到微信檔傳輸助手,再存到手機/平板上。在手機/平板上寫完,還得記得把最終版本傳回電腦保存。
極空間就簡單了,直接選定我電腦上的「約稿」資料夾,設定文件自動雙向同步。這樣我出門在外也可以很方便處理文稿了。
無論是文件還是影像檔,多器材多終端的互傳和同步都是個耗費精力的事情,網盤只能單向備份,不能雙向同步。有了極空間, 才算真正擁有了一個統一的數據中心, 整理強迫癥患者表示極度舒適。
5. 家庭影院
極空間不是簡單的網絡硬碟,它還可以是你的家庭影院。
首先它可以用迅雷直接下載電影,還支持4K播放,播放流暢絲滑,比起用網盤播放看著看著就緩沖、或者要先下載到本地再播放,觀影體驗up up up~ 它甚至可以智能分析匹配影視海報,按照影視名稱、演員名字來搜尋內容。
雖然我買極空間主要目的是儲存整理照片,還未充分開發利用影視功能,但對於影視愛好者來說,光是沖著這一條也值得考慮入手了。
6. 安全
數據儲存在公共雲盤是否安全是許多人包括題主關心的問題。首先極空間是私有雲,就大大降低了了數據泄露風險,而且每次有新終端登入極空間,APP都會彈出提示。
另外,你還能可設立多個獨立賬號,方便跟家人、同事、合作夥伴共用,並進行傳輸加密、數據加密,把身份證、銀行卡、私密照片等存進保險櫃。
7. 價格
Q2C是極空間的入門產品,功能對於我來說已經很夠用。活動價899元,4T版(內建4T西數紅盤PLUS硬碟)1549,比分開購買Q2C和NAS硬碟要便宜些。但Q2C硬碟版最高只有4T*2,如有更大空間需求還是要單獨購買NAS硬碟。
無論使用私有雲還是流動硬碟備份數據,硬碟都是剛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 搭建私有雲的成本是899元。 值不值呢?
可見,購買大記憶體手機或電腦是最不經濟的方式,而且依然需要雲備份以防硬件損壞或遺失。而私有雲的功能比普通雲盤強大很多,使用年限越長,成本越低。 一次投入換來一勞永逸,在我看來還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