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王朔:世界上最無恥的贊美,就是歌頌窮人的苦難,來愚弄底層人

2023-11-22新聞

在機器人無法替代全體人類勞動之前,貧富差距會永遠存在下去。

從古至今,人們被各種方式劃分成不同的等級或者階層,希冀造成和諧相處的局面。但由於這種相處是被迫的,充滿矛盾的,所以人類發展史其實更像是階層轉換史。

在資訊沒有現在這麽發達的古代,沒讀過書的人,大部份並不覺得有什麽不妥,反而認為有貧有富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誰讓自己出身不好呢。

到了現在,雖然人們接受貧富差距的存在,但其實在心裏是不認同的。特別是在一些媒體、文學作品和輿論的引導下,價值觀更加容易產生變化。

一些本來認同的價值觀,會突然發生改變。比如著名的痞子作家王朔,就經常對人性、社會上的一些事情發表看法,言論帶來了不少爭議。

關於窮人的宣傳形象,他是這麽說的:

世界上最無恥最陰險、最歹毒的贊美,就是用窮人的艱辛和苦難,當作勵誌故事愚弄底層人!

在他看來,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而是不得不如此。那些能夠成功的窮人,也不應該作為大眾的榜樣,因為他們本來就已經很慘了。

細想之下,這句話還是道理的。窮人的苦難是無奈,而不是主動的選擇。這樣去大肆宣傳,就好像吃苦才是對的一樣。

除了王朔,最會寫苦命人的余華也說過:

「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煉意誌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在余華的【活著】裏,福貴苦了一生,越來越苦,並沒有獲得成功。在現實中,這樣的勞累一輩子,依然很苦的人還有很多。

而在各種傳播性作品裏,更多的窮人形象。好似都是出身貧苦,然後一路艱難,最終收獲了成功的故事。這就給人造成一種感覺,只有經歷過苦難,才最終能夠成功。

這當然是邏輯不通的,那些成功的人更多的是並不貧窮。

因為貧窮的人,連生活都要拼盡全力,又哪裏來的雄心壯誌。

所以在看到那些諸如「懷孕婦女堅持送外賣」這種新聞時,明面上看是歌頌,其背後傳遞的價值觀卻是貧窮不可怕,在貧窮的同時不去堅持努力才是可怕的。

這個邏輯當然沒錯,但很容易產生誤導。那就是我已經很努力很吃苦了,卻還沒有獲得成功,就不是我自己的問題,而是其它方面的原因。

有了這個心理暗示後,就很難再去深入的剖析問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

就像今年七月份的那個【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爆火影片。講的就是城裏年輕人回到家,看到自己的二叔,命運已經那麽苦了,還在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從沒有選擇放棄。

影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反思自己的人生。

故事很激勵,但實際意義不大。還是那句話,不是非得受苦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而是正確對自己的人生定位,找到正確的錨點,然後再去努力堅持。

窮苦,不是成功必備元素,積極的人生態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