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執司法之筆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

2024-07-14新聞
執司法之筆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
——中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助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成功實踐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環境司法大會致賀信指出,「中國持續深化環境司法改革創新,積累了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有益經驗」。
中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是生態環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持續深化環境司法改革創新,不斷加強環境司法國際合作,服務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厚植高質素發展青綠底色
「紅珠鬥帳櫻桃熟,金尾屏風孔雀閑」。2024年5月,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雙柏縣恐龍河州級自然保育區內,紅外相機捕捉到綠孔雀寶寶的珍貴影像。
綠孔雀,這一中國特有的瀕危物種,前些年曾面臨著失去棲息地的危機。
2020年12月,雲南法院判決,對具失真害綠孔雀棲息地重大風險的在建水電站專案,停止基於現有環境影響評價下的建設,綠孔雀賴以生存的最後家園得以保全。
這是全國首例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預防性公益訴訟案件,是落實環境保護法「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原則的生動實踐。該案也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評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典型案例。
「中國將環境法治提升到新的高度。」基利恩斯歐洲環保協會(英國)創始人占士·桑頓表示,綠孔雀保護案的判決結果令人振奮,希望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可以激勵其他國家共同行動。
「要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2018年1月至2024年6月,環境資源審判條線共審結一審案件162.1萬件,包括刑事案件20.6萬件、民事案件110.1萬件、行政案件31.4萬件,其中各類主體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2.7萬件。
201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釋出全球環境法治評估報告,報告反映了過去40年來全球在推進環境法治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時指出環境法治的建設離不開完善的體系,而司法體系是維護弓境法治的重要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4年6月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以來,全國已有31個高級法院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南京、昆明、鄭州、長春、烏魯木齊、重慶、成都等地專設環境資源法庭,四級法院共設立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組織2800余個。
中國法院積極探索涉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三合一」,促進刑事追訴與民事賠償、行政履職依法協同。深化以流域、森林、濕地等生態系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育區等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案件集中管轄機制。探索專家陪審員、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促進提升涉案事實、證據、司法鑒定查明質效。
目前,中國已成為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覆蓋最廣、體系最完整的國家。
「專門的環境資源法庭能夠審理所有與環境相關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就全世界而言應該是最佳模式。」比利時憲法法院院長盧克·拉文森表示,非常欽佩中國在環境資源審判領域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希望其他國家的司法體系也有這樣的專業司法能力。」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中國在推進環境法治方面取得的進步令人振奮,環境規劃署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
推動交流互鑒,共同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世界環境司法大會上,一群向北行進的野生亞洲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這些亞洲象在中國境內受到嚴密保護,並平安回歸家園,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
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中國法院一直致力於深化同世界各國、國際組織的環境司法交流合作,推進司法經驗交流互鑒、成果惠益分享,以法治力量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5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功合作舉辦世界環境司法大會。會議透過【世界環境司法大會昆明宣言】,就系統應對全球生態環境三大危機,提出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及各自能力原則、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原則、損害擔責原則「三大法治原則」,倡導積極適用預防性、恢復性司法措施、公益訴訟和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等「四項司法舉措」,持續推動環境司法能力專業化發展、加大資訊科技套用、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等「三個工作著力點」,達成國際環境司法的「最大公因數」。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領導多次率團參加環境保護國際司法會議,介紹中國生態環境法治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促進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司法解決方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與亞洲開發銀行、歐洲環保協會等國際組織合作召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氣候變遷司法應對、新時代綠色絲綢之路等環境司法國際研討會,與法國、德國、芬蘭、巴西、南韓等國家司法機關合作召開雙邊研討會,參加【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文明論壇、世界自然保育大會高級別圓桌會議、世界環境法大會等國際重要生態環境法治活動,共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
亞洲開發銀行總法律顧問杜文·克拉克表示,中國擁有決心和願景設立多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令人欽佩和印象深刻,亞洲開發銀行將持續開展環境法官司法能力建設及培訓工作,進一步支持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實作其目標。
「中國司法部門在環境保護領域發揮了典範作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環境法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提娜·沃伊特表示,這些經驗不僅值得其他國家法官借鑒,也值得學者學習。
凝聚合作共識,以法治力量服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保護生態環境,有中國聲音,更有中國貢獻。
2018年以來,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修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檢察公益訴訟、生態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等環境資源司法解釋17件,釋出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司法服務碳達峰碳中和、依法懲處盜采礦產資源犯罪等規範性檔15件,釋出長江保護、環境公益訴訟、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專題指導性案例40件,釋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國家公園保護、農用地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專題典型案例31批334件。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在有關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意見中專門明確國際條約適用問題,強調重視國際法規則的司法立場——
四川法院審理五小葉槭保護公益訴訟案,在裁判理由中參照【生物多樣性公約】闡釋采取預防性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性,依法保護【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極度瀕危」植物物種生存環境。
海南法院審理非法運輸硨磲貝殼行政處罰案,透過適用海域管轄司法解釋規定,認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的涉案物種硨蠔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規定的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有力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浙江法院審理違法使用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案,透過適用環境汙染刑事司法解釋規定,對於擅自使用【中國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清單】中禁止使用物質嚴重汙染環境的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力踐行中國在【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中的莊嚴承諾。
……
中國法院以司法審判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行動,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贊許。
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法數據庫已收錄45件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和8部環境司法報告。
「環境規劃署自2017年起致力於建設全球環境法數據庫,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案例在數據庫中占比越來越大,具有重要全球影響力。」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伊莉莎伯·梅利瑪表示,中國環境司法的專業化建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驗證了中國政府推動環境法治的決心。
東非法院院長奈斯特爾·卡優貝拉及多位大法官高度贊賞中國法院的能動履職、綠色司法理念,希望獲取中國環境司法案例英文版本作為參考,對於能夠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庫找到中國案例的英文連結表示出極大興趣。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還選派優秀環境資源審判法官赴美國、英國、德國、澳洲、新加坡、印度等國交流學習,邀請來自法國、南非、巴西、巴基斯坦等國的資深法官、專家參與中國法官學院的環境資源審判培訓,透過成立司法案例研究院和環境司法理論研究基地等方式加強比較研究,共同提升環境司法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面向未來,中國法院將繼續與世界各國、國際組織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為建設美麗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喬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