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9萬億台階,10萬億大省已觸手可及。
近日,山東省委主要領導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提到,「預計‘十四五’末,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至此,山東GDP邁上10萬億元有了時間表。
身為全國第三經濟大省,近年來山東一直在給自己「上分」,2021年破8萬億元,2023年邁上9萬億台階,如今山東即將成為繼廣東、江蘇之後,全國第三個GDP突破10萬億元的省份,實作「十四五」時期經濟總量的「三級跳」。
01
先來回顧近十幾年山東「上分」的時間表——
從2011年的4.5萬億元到2014年的5.94萬億元,再到2015年破6萬億元,2017年破7萬億元,2021年破8萬億元,2023年突破9萬億元,一個個萬億台階,記錄了山東的發展之路。
山東經濟數據背後,有一個關鍵詞,是工業經濟,也是山東的「頭號工程」。山東的傳統制造業占實體經濟半壁江山,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有著迫切需求,但不能放棄傳統產業,更不能對發展自我設限,於是2018年初至今,山東先後發起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兩場改革。
在山東省煙台市黃渤海新區艾迪精密智能制造產業園,機器人在生產液壓馬達產品。 新華社發
2023年,山東的冶金、化工等六大傳統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均過萬億元,這個萬億是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萬億,是山東傳統產業不斷開啟新空間、煥發新活力的縮影。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重化產業是山東典型的傳統產業,卻湧現出一大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如淄博齊翔騰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丁酮裝置設計總產能26萬噸,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企業能耗物耗指標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產品純度、水值等關鍵指標國際領先。放在更大的視野下,2023年山東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實作營收2.8萬億元,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目標。
傳統印象中,山東國資國企規模體量大,民營企業競爭力不強,但許多數據、榜單表明,山東國企改革不斷提速、展現出超強的戰鬥力,民企不斷壯大、逐漸成勢,山東的身影在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中國企業500強中越來越常見。
近日,隨著第八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出爐,山東以237家上榜企業總量,反超浙江的233家,成為「單項冠軍」第一省。同樣,在202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山東憑借55家上榜企業數量,反超廣東拿下全國第二,其中民企數量超六成。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貨櫃碼頭,輪船在停泊作業。新華社發
經濟總量的全面提升,必然伴隨著多領域的全面開花,這裏面,有高水平開放帶來的外貿進出口結構性變化。2022年,山東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元關口,同比增長13.8%;2023年,山東外貿「新三樣」出口值達到93.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3%,其中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載人汽車增幅均超過了100%,「新三樣」為山東開啟更多海外市場。
還有消費扛起的經濟增長大旗,2023年山東社消零總額36141.8億元,增速達到8.7%,在經濟十強省份中位居前列,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作為全國唯一的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的省份,山東龐大市場規模和巨大消費潛力還在源源不斷釋放。
GDP總量在提升,山東各地市的活力也被啟用,在萬億城的培育上,山東貢獻了青島、濟南、煙台3座,後備軍濰坊已瞄準萬億目標,第五城臨沂持續跟進,這些地市厚積薄發對於山東而言,意義絕不只是做大了經濟體量,對省內其他城市的帶動、示範效應更為明顯。
02
自身實力強,「上分」自然快。
過去幾年,山東GDP的增長是高於全國平均的,2020年全國平均水平是2.3%,山東是3.6%;2021年全國是8.1%,山東是8.3%;2022年,山東跑贏全國大盤0.9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是5.2%,山東是6%。
在龐大的經濟體量上,山東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都意味著更大的增加值。從今年上半年數據看,山東經濟增長5.8%,高出全國0.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進一步說明山東推動綠色低碳高質素發展取得新成效。
持續「上分」,需要持續「上新」,抵達10萬億元這一目標,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在東營市墾利區離岸8公裏的一片海域,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技術工人正在進行光伏平台吊裝施工。新華社發
2023年,山東「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1.1%,占全部投資的57.1%,新質生產力成為促進全省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近三年來,山東累計安排財政資金73.9億元,實施了449項省重大科技專案。在財政投入的帶動下,企業的科研投入力度逐年提升。2023年,山東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達88.26%,在全國名列前茅。
今年,山東提出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等領域,實施20項左右前沿技術攻關,推動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壯大。同時,支持濟南、青島、煙台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創投風投服務平台,撬動未來產業「拔節起勢」。
經海007號深遠海智能化網箱。新華社發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大勢中,山東吸引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很強競爭力的企業投資。
如來自英國的全球制藥企業前十強、世界500強跨國藥企阿斯利康,於2023年3月落地山東,投資4.5億美元,同年8月又追投2.5億美元,共達到7億美元的投資規模。今年8月,阿斯利康宣布再次增資青島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專案,用於進一步擴大產能並持續打造世界級智能綠色醫藥工廠,山東帶給企業持續追投的底氣。
當下,山東正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邁向10萬億元只是時間問題,這對山東來說是新征程的起點,而並非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