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對標保時捷特斯拉!小米汽車正式釋出,雷軍:定價9萬9不可能

2023-12-28新聞

雷軍談小米汽車定價 澎湃新聞編輯 李垚瑞(01:04)

盡管事先聲稱「只發技術,不發產品」,但時長3小時的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上,除了價格,首款小米汽車的情況幾乎被透個底朝天。

12月28日,米汽車技術釋出會上,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宣布了小米汽車的目標,「我們要造的不是一款平庸的車,我們要造的是一輛媲美保時捷、Tesla 夢想之車。」

當天,雷軍還公布小米汽車五大核心技術——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以及智能座艙,小米新車SU7也正式亮相釋出。

澎湃新聞記者現場體驗發現,從外形來看,首款小米汽車轎跑味道濃厚,分為海灣藍、雅灰、橄欖綠三種車身顏色,定位則是「C級高效能生態科技轎車」。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攝

對於上市時間,雷軍坦言,還要經過幾個月的驗證才會正式上市。而對於外界尤為關註的價格問題,他笑稱:「9萬9是不可能的,14萬9也不可能。」此前他曾多次暗示,這次小米汽車「會有點貴,但貴得有道理。」至於最終定價,或許要到新車正式釋出時才會揭曉。

從長期目標來看,雷軍宣布,小米將透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雷軍稱效能碾壓保時捷同款

釋出會初始,雷軍就提到了「小米致敬蔚小理」的輿論風波。

他坦言,自己前不久見到了何小鵬,造車之後覺得蔚小理非常不容易,於是決定要發微博向他們致敬。沒想到引起軒然大波,不少網友質疑,他為何不向上汽、一汽、吉利、長城、長安、奇瑞等車企致敬。

對此,雷軍表示,這是大家誤解了,自己對整個汽車行業充滿敬畏之心,在造車之初就逐家登門拜訪致敬過,「造車3年後,真心覺得不容易,比自己原來想的至少難十倍。」

一直較為神秘的小米SU7也在今日釋出會上向公眾露出真容。

為何小米第一輛車選擇做轎車?雷軍解釋,被歷史所記住的大部份名車都是轎車,所以堅定的選擇做轎車,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做轎車難度更大,小米在所有技術決策裏面,選擇了最難也是最遠的道路。

澎湃新聞記者現場看到,小米SU7新車擁有4997mm的車長,1963mm的車寬,1440mm的車高,3米軸距,在加速效能數據方面,雷軍在現場宣布,「已經全面碾壓保時捷Taycan Turbo」。

小米SU7白色款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攝

從公開數據來看,小米SU7的最高時速為265公裏,而Taycan Turbo最高時速為260公裏。此外,僅從0-100公裏/時的加速數據來看,小米新車也超越了保時捷對標產品。

不過,在零百加速中,小米SU7還不是目前國內市場上在售加速效能最高的車。

技術方面,在釋出會現場披露的五項自研技術中,雷軍最驕傲的兩項關鍵技術為電機和電池系統。現場小米披露了自研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三款超級電機,其中HyperEngine V8s轉速達27200rpm,功率密度達到10.14kW/kg,雷軍稱,已經超過特斯拉當前最先進水平的60%以上。

目前轉速達到21000rpm的小米超級電機V6、V6s已成功量產,其效能指標超過保時捷Taycan Trubo和特斯拉Model S Plaid,小米超級電機V8s則將在2025年投入量產。

電池技術方面,雷軍則介紹了四大特點:「871V碳化矽高壓平台」「CTB電芯倒置技術」「按最嚴苛的電池安全標準設計」和「冬季續航無憂」。目前主流車企都選用了800V平台,根據雷軍介紹,小米自研了全新超級800V碳化矽高壓平台,是真800V,最高電壓高達871V。小米SU7雙電機的CLTC續航達到了800公裏。雷軍介紹,小米CTB電池包+地板厚度僅為120mm,技術平台能力上限可達到150kWh,續航超過1200公裏。

據他透露,小米汽車除自研電池外,還有自建電池包生產工廠。目前,小米汽車正在漠河做低溫測試。「小米汽車要成為冬季電車續航之王。」雷軍表示。

2024年智能駕駛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現場,雷軍再次重申了小米汽車要在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的目標,目標到明年年底實作100城領航輔助,他還笑言:「多給一點時間,希望能做到行業第一名。」

他坦言,小米汽車之所以在智能駕駛方面擁有如此強的底氣和信心,主要源於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小米汽車堅持長期投入,第一期總投資33億元,且已追加到47億元,專屬的智能駕駛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投入測試車輛超過200台,測試裏程超過1000萬公裏。

第二,小米AI實驗室深度賦能,7年來,3000名AI工程師為小米的智能駕駛提供堅實的基礎。第三,小米在行業內正選道路大模型,不僅能辨識即時路況,還能在復雜的十字路口工況下,不依賴高畫質地圖也能順利導航。此外,它能制定更合理的行駛軌跡,並針對突發狀態進行動態繞行。

根據小米官方數據,SU7搭載兩顆NVIDIA DRIVE Orin芯片,綜合算力達到508TOPS。感知硬件則包括1顆激光雷達、11顆高畫質網絡攝影機、3顆毫米波雷達和12顆超聲波雷達。

去年8月,澎湃新聞曾獨家獲悉,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投入33億元研發費用,已組建超5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同時,小米自動駕駛技術已進入測試階段。第一期規劃140輛測試車,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目標是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蘋果使用者開小米汽車也「體驗很好」

值得註意的是,雷軍現場還提到,小米將透過新車打造「人車家全生態」。

在今年10月的釋出會上,小米曾釋出全新自研系統「小米澎湃OS」,雷軍曾表示,小米將從之前的「手機×AIoT」戰略升級到「人車家全生態」,承載這一新戰略的核心正是澎湃OS(Xiaomi HyperOS)。

雷軍介紹,隨著小米澎湃OS套用到小米汽車,「人車家」全生態將正式形成閉環。「小米最強的是生態。」雷軍表示,小米智能座艙擁有強大的套用生態,小米平板電腦擁有超過5000個App,將陸續「上車」。小米SU7搭載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56英寸HUD,還能外接小米Pad生態拓展屏,小米SU7采用的是驍龍8295座艙芯片。

用蘋果手機能不能開小米汽車?雷軍在釋出會上特意提到了這點,「希望蘋果使用者買小米14和小米汽車體驗更好,如果不買也沒關系,我們也支持CarPlay、AirPlay,後座的介面還支持iPad上車。」他強調,就算是蘋果使用者開小米汽車,也能帶來很好體驗。

「在過去的1003天,我經常想起2021年3月30日晚上,我們正式宣布了造車。其實那幾天我感冒特別嚴重,嗓子沙啞,上台前我連講話都非常費勁,其實我都不知道要怎麽完成一晚上的演講,但現場米粉情緒激昂,當時我特別激動,就脫口而出說:我願意押上我的全部聲譽,去完成我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專案。」

在釋出會最後,雷軍來了段「煽情環節」,娓娓道來其造車的心路歷程,據他透露,有人曾勸他「多生孩子好打架」,但雷軍認為不需要那麽多產品,要先聚焦做好一款車。

「從那一刻起,我們就舍棄了所有捷徑,選擇了一條最遠也是最難的路,從底層技術做起,不急不躁,十倍投入,認認真真做好一輛車。而且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要用15到20年的奮鬥,一點點把這個事做成。」雷軍表示。

截至28日收盤,小米港股跌0.25%,報收16.28港元,市值4081億港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