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在北京送快遞】的出版讓胡安焉以寫作者的身份展開了一段異常忙碌的經歷。前快遞員、素人寫作者……很多人透過這些標簽而快速地了解他,但對胡安焉自己來說,比起單薄的標簽,現實世界是復雜的,而寫作是他描述這種復雜性的方式。今年,胡安焉有三本新書即將亮相,其中非虛構自傳【我比世界晚熟】於1月出版,他在書中嘗試剖析那些生活與工作經歷背後的成因,而這本書的創作時間正好與【我在北京送快遞】首尾相接。
【我在北京送快遞】書影
此前,胡安焉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他不想成為一個全職寫作者,與此同時,他也不認同「素人寫作者」的標簽。新年之際,胡安焉再次接受澎湃新聞采訪,和上次一樣,他選擇以書面形式回復,他自認為是個內向的人,或許文字的表達要比口頭對話更舒適一些。對於很多問題,他依然沒有某種確定的答案,比如對於之前說過的小說創作方向,他覺得現在的精神狀態還沒有完全沈澱下來,要等寫出來才知道。「說不準」,在他的不確定裏似乎有一種不會被影響的嚴謹。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仍然不認同「全職作家」與「素人寫作者」這類標簽。
「卡夫卡也不是以寫作為職業,他在工傷保險部門上班,難道他是‘素人作家’?」胡安焉直言,他對於「素人」這個詞的直接感覺更多是「刻奇和噱頭」。與此同時,作家的頭銜對他來說又太過沈重,「我覺得自己的水平達不到作家的標準,有很多寫得比我好的人。」胡安焉說,這其中就包括和他一樣內向的妻子,還有對他產生過影響的彭劍斌。
胡安焉
【對話】
收獲了新鮮和異質的經驗
澎湃新聞: 之前你在獲得「行讀圖書獎」的時候曾說這個獎項需要時間去觀察、理解和消化,最近【我在北京送快遞】又獲得了豆瓣年度圖書榜單的榜首,對於名氣、獎項,你現在理解和消化得怎麽樣了?
胡安焉: 在我認識的寫作者裏,比我寫得好的太多了,包括我妻子在內,很多人都沒有得到出版的機會,或出版了也沒什麽反響。最近一次見到彭劍斌,他對我自嘲說,他的編輯同事不信他認識我,因為我「出名」了。然而事實上,他一直是我寫作上的偶像,甚至沒有他最初的建議和鼓勵,就根本不會有【我在北京送快遞】這本書。諸如此類的事情讓我越來越慚愧,我在想應該怎麽面對這些朋友。當贊賞一再地落到我身上,我很清楚這不公平,我只是被幸運眷顧而已。除此以外,假如說工作會異化人,那麽你說的名氣和獎項也一樣會。比如說,充當某種符號或象征,雖然這會有回報,但與此同時,意味著取消我身上更復雜、本真甚至矛盾的方面,而那些方面對我的寫作至關重要。像以上這些問題,我應該謹慎看待和處理。
澎湃新聞: 2023年的豆瓣榜單用了「月光」和「鹽粒」兩個詞來形容這些圖書,似乎也符合【我在北京送快遞】這本書,你對於文學的超越性/理想性和現實性這兩面的關系是怎麽看的?
胡安焉: 現實性是超越性/理想性作用的物件,所以對我來說,現實性是我的「內容」,超越性/理想性是我創作的「形式」。
澎湃新聞: 你在之前的采訪裏說接下來的寫作會回歸小說的方向,是否可以透露目前的創作狀態?
胡安焉: 還沒有動筆。年初【我在北京送快遞】出版後,因為有一點社會反響,為了順勢推廣這本書,我盡量回應了這些反響,參與了不少線上線下的活動,也接受了不少采訪。晚些時候,我又簽出了兩本書,內容部份是舊作,部份是新增的,為此我又投入到這兩本書的修訂和增寫工作中。到了年末,我2022年簽的另一本書終於拿到書號,我又和編輯討論設計、增補說明、回應出版社方面的審改等。現在跨越新年,我又在為下個月的幾個年度活動做準備……當然,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些零散的寫作和事務。總之去年我在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其中大多數是我從沒接觸過、完全沒經驗的,帶給我的感受和情緒飽滿且多樣。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辦法啟動一個較長的寫作計劃,那需要平靜寧和的狀態和心境。所幸【我在北京送快遞】帶來的經濟回報讓我滿意。2024年我可能有三本書要出版,內容肯定不像去年這本那麽受關註,但應該還是要抽一些時間參與推廣。我想這種情況也不會長久,過兩年就沒人記得我了,到時我會有大把時間用於寫作。除了經濟收入以外,2023年我收獲了很多新鮮和異質的經驗,這也大大豐富了我的閱歷和寫作素材。
灰塵混合著汗液在胡安焉手臂上留下的斑點
在寫作裏回應東亞「恥感文化」
澎湃新聞: 你曾說自己早年寫作的小說裏,「確實有比較明顯的幻滅感,因為我當年的精神狀態就是比較失落和迷茫」,你現在再寫小說的話,你覺得會反映出自己怎樣的精神狀態?
胡安焉: 我也說不準,我現在的精神狀態還沒有完全沈澱下來,要等小說寫出來才知道,但肯定和早年的很不一樣。
胡安焉在廣東住的房子
澎湃新聞: 之前你提到的對你影響過的中國作家中有彭劍斌,他在寫作之前也做過很長時間的其他工作,這種影響更多地來自生活經歷上的共鳴還是某種更精神上的東西?彭劍斌的寫法被稱為自我暴露,暴露自己的黑暗面,即使在小說裏也是這樣,你覺得你的寫法有多大程度的自我暴露?
胡安焉: 我不是因為生活經歷的共鳴而喜歡他的小說,他早年發在網上的小說,取材自工作經歷的並不多。當年在論壇上,我和他沒有直接交流過,但從他小說的內容看,他幼時有農村生活經驗,後來到了城市打工。而我的情況不同,我出生在城市,在2015年之前,我的農村生活經驗為零。他從高中時就開始寫作了,並非在寫作之前做過很長時間其他工作,這點和我的情況也不同。我不清楚誰把他的寫法稱為自我暴露,但他在二千零幾年的時候說過,自己學生時期的寫作是致力於發掘自己的陰暗面——這並非他的原話,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不過他要表達的是自己已經邁過了那個階段。當然,我也不是說,就該完全取信作者的話,甚至後來他又改變了看法,那也完全有可能。我沒有和他交流過這個話題,但同樣作為寫作者,我認為他早年喜歡寫這個,是因為這是他感受和記憶中特別深刻的部份,屬於觸動和刺痛了他的那部份生活經驗。我猜測,或許是自己的那些「陰暗」的心理激起了他的恥感。畢竟,東亞文化就是恥感文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此有所回應。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喜歡在自己的羞恥經歷中取材,因為這類經驗給我的刺激最大,對我來說最難消化,同時又最意味深長——我是因為這個緣故而對它們偏好,而不是為了暴露而暴露。當然,我說的是小說的情況,而不是我的打工自傳,寫自傳難免要暴露,不能接受的話最好不寫。
胡安焉工作中拍下的照片
澎湃新聞: 近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註意到非虛構寫作,而你要回歸到虛構小說創作,如今的這些小說可能是怎樣的題材,你的非虛構和虛構世界是怎樣的關系?
胡安焉: 題材的問題我也不知道怎麽回答,我將來要寫的小說,可能沒有明顯的題材內容,就是一種語言化的小說。我記得王爾德說過,對於藝術創作來說,題材是最不重要的,我認同這句話。如果你是問我的非虛構作品和虛構作品的關系,那可以從很多方面回答,但你問的是作品世界的關系,那麽照我的理解,它們肯定是同一個世界,只是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因為無論是非虛構或虛構體裁,只要是我這個人寫的,作品背後的世界都是我這個人的精神形式的投射。或者說,前者是我主觀意識內的盡量客觀化呈現,後者是我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化呈現。當然,如果你問的虛構世界,是特指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縣那種,虛構出來的一個地理存在,那我的小說裏沒有這樣的安排。
還是不會用「素人作家」來稱呼自己
澎湃新聞: 從一個寫作者到寫書的人,出席各種圖書活動,這些身份或者工作的變化給你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胡安焉: 我和妻子都是內向性格,日常生活非常「宅」。她是成都人,畢業後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十八年,2021年9月我們搬回成都,至今兩年多了,我連她一個朋友都沒見過,她和從前的朋友同學全都不聯系了。假如換成她跟我搬回廣州,情形估計也差不多。2023年因為出版了一本書,我去了很多地方,見了很多人,說了很多話,甚至她也被動接受了三次上門采訪。為此她向我發了一次脾氣,後來再有人上門采訪,她就一律外出回避了,這些都是我從前生活中沒有的內容。不過改變只是暫時的,我百分百地相信,未來我們會回到過往寧靜的生活狀態。現在可以透過賣書掙些錢,其實也沒有掙很多,我覺得應該把握,將來未必有這種機會。我的社保才買了幾年,現在在斷保狀態,眼下身體還健康,平常自己買菜做飯,花不了多少錢,房租也才一千多,日子當然輕松好過。但我們都四十多了,不可能一直健康,將來還是要花錢的,所以不要太矯情為好。
【我在北京送快遞】目錄
澎湃新聞: 比起素人寫作者,你似乎更願意認為自己是業余寫作者,與此同時你希望能保持寫作本身的純粹性而不想成為全職的作家,你是否仍然這麽認為?目前的寫作環境和你理想中的有多大的差距?
胡安焉: 我太矯情了,外部的反復提問又放大了我的矯情。但沒有辦法,我不喜歡「全職作家」這個稱呼。作家是一個頭銜,是一種尊稱,意思是比一般作者取得更大成就的人。我覺得自己的水平達不到作家的標準,有很多寫得比我好的人,都沒有被稱為作家,我不想背負這種壓力,不願為此受到指摘。當然,別人可以這麽稱呼我,這我管不了,但我自己不會這麽稱呼自己。其次,我也不喜歡「全職」這個定語,我明白在當下的語境裏,「全職」並非指從事職業性寫作的人,而是指沒有另外的主業、專門從事寫作的人。但是畢竟,我沒有拿薪金,沒有拿經費,也沒有人對我承諾,將來我寫什麽都能出版,那用「全職」來形容我貼切嗎?我覺得用個人寫作者、自由寫作者、業余寫作者、脫產寫作者來稱呼我,都要比用「全職作家」準確。但是公眾沒有必要配合我的認知,除非是來詢問我的意見,否則怎麽稱呼我都行。對於寫作環境,假如你指的是我個人的小環境,我現在的經濟條件比幾年前改善了很多,我已經滿意了,沒什麽要抱怨,將來寫作順不順利,都和環境無關。
【我在北京送快遞】內頁
澎湃新聞: 你的作品曾被收錄在【黑藍:中國小說藝術的高度】裏,其中還集結了不少非全職寫作者的作品,對於黑藍文學的這種推薦方式你是怎麽看的?
胡安焉: 這本書是2014年出版的,當時我在上海一家單車店上班,黑藍聯系我的時候,好像沒向我表達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或預期,要不就是說了我心不在焉忘記了。反正他們要一篇小說,我給他們了,後來收到了五本樣書。當年我工作很忙,不但沒再上論壇,連網都幾乎不上了。他們還在北京辦過一次新書活動,也邀請了我,但單車店逢周末是最忙的,我請不了事假,所以就沒有去,只是用手機錄了一段影片表達祝賀。對我來說,這本書的意義是紀念,而不是推薦。說句題外話,黑藍論壇是我寫作的啟蒙地,我今天的寫作意識、對待寫作的精英式態度等,都是當年在黑藍論壇上受到的影響。我一直都認為,一個寫作者在他寫作之初,讀了些什麽書、和什麽人交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此後寫作的格調,這就跟人的性格定型於童年一樣,我從很多作者身上都觀察到這種「三歲定八十」的現象。
澎湃新聞: 之前你說對於「素人寫作者」,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思考,去年你出席的一些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是將你納入這種分類,和其他的作者比如王計兵、範雨素等一起對話,如今你對於所謂的素人寫作者有什麽新的認識了嗎?
胡安焉: 原本我以為「素人」是指初學者、生手,後來問了幾位記者,每個人的回答都不完全一樣。我肯定不是個寫作的初學者和生手,只是此前沒有出版過作品而已。至於有人說「素人」是非專業或非職業的意思,那很多作家都不是中文系畢業,總不能說他們是「素人作家」吧。卡夫卡也不是以寫作為職業,他在工傷保險部門上班,難道他是「素人作家」?我在詞典裏沒查到「素人」這個詞,百度上雖然有這個詞條,但釋義並不清晰和具體。我個人對「素人」這個詞的直接感覺是刻奇和噱頭,所以我不會這麽介紹自己,但別人根據各自對「素人」的理解而這麽稱呼我,這個我可以理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