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已是大勢所趨。
1月29日,據工信部官網,工信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等七部門釋出【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至2025年和2027年的發展目標,公布6項重點任務,包括前瞻布局6個新賽道、10大標誌性產品等。
【實施意見】釋放了什麽訊號?前瞻布局的產業是否已有基礎?哪些企業會受益?
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6個新賽道、10大標誌性產品是基於當前科技發展趨勢和中國產業基礎的考慮,這些領域既有較強的科研實力,也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三類企業可能受益,一是科研實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二是具有市場優勢的大型企業,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領域;三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如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
北京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實施意見】提到的方向和領域基本代表了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前沿和趨勢,「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5G等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和進展,一些新興領域,如腦機介面、6G網絡等也在快速發展中,有望在未來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向澎湃新聞記者談及【實施意見】時說:「意見除目標導向性強,設定了明確的發展時間節點外,多部門聯合釋出體現了政府對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的高度重視,釋放了加大政策支持與資源協同的強烈訊號。」
前瞻謀劃,搶占先機
未來產業是指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就明確提到「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眼於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
具體要前瞻謀劃哪些未來產業?綱要列出「在類腦智能、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布局一批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範工程,打造未來技術套用場景,加速形成若幹未來產業。」
此外,在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據悉,在【實施意見】釋出之前,中國各省(區、市)就在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出台了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檔,但中國未來產業發展也面臨系統謀劃不足、技術底座不牢等問題。上述專家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意見】釋出,將具體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前瞻布局方向等進行明確,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不僅是重點任務,標誌性產品,【實施意見】也強調了政策支持、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措施,這也是在為未來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周迪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以【實施意見】中的保障措施為例,其中提到,加強部際協同、央地協作,以【實施意見】為指南,圍繞腦機介面、量子資訊等專業領域制定專項政策檔,形成完備的未來產業政策體系。
從【實施意見】具體內容來看,六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全面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打造標誌性產品、壯大產業主體、豐富套用場景、最佳化產業支撐體系。在布局未來產業方面,【實施意見】又細分指出要加強前瞻謀劃部署,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資訊、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在打造標誌性產品方面,【實施意見】共列出十大標誌性產品,分別是人形機器人、量子電腦、新型顯示、腦機介面、6G網絡器材、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聯網、高端文旅裝備、先進高效航空裝備、深部資源勘探開發裝備。
需要大投入,也應註意政策落地難點
「布局未來產業確實需要大投入,資金來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政府資金,如國家、地方、行業等層面的科研經費;二是企業自身投入,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加大對前瞻技術的研發投入;三是資本市場,如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四是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開展技術合作、人才培養等。」周迪說。
值得關註的是,在布局前瞻技術方面,僅以元宇宙、量子計算為例,一些大企業在削減在元宇宙研發方面的開支,還有些企業將旗下的量子實驗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實驗儀器器材等捐贈予研究院或高校。這是否意味著企業出於自身發展或其他因素,對前瞻技術的投入存有顧慮?
對此,王鵬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企業角度而言,前瞻技術往往伴隨著較高的技術風險,可能導致研發投入無法獲得預期回報,市場前景不明朗或競爭激烈也可能導致企業面臨市場風險。前瞻技術和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需要時間和努力,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風險管理也是政策落地的難點之一。」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對前瞻技術的支持力度加大,如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將有助於企業克服這些顧慮,加大研發投入。
從【實施意見】來看,其中提及培育高水平企業梯隊。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透過內部創業、投資孵化等培育未來產業新主體。實施中央企業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計劃,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新企業。建設未來產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快速發展,培育多元化的未來產業推進力量。
【實施意見】也提到加大金融支持。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帶動更多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完善金融財稅支持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和金融機構等加大投入,引導地方設立未來產業專項資金,探索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最佳化風險撥備資金等補償措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