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記錄2023丨一會·一城·一人

2023-12-29新聞

記者 王 沁鷗

今年,我作為體育記者參與報道了多項大型賽事。賽場內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位老人。

杭州亞運會攀巖專案的比賽場地,位於擁有「國際紡織之都」美譽的紹興柯橋。賽前,我前往比賽場地踩點,工作人員是本地人,興致勃勃地向我講起當地從工業區向宜居新城的變化。我聽著好奇,便請她帶我去周邊轉轉。在場館所在的齊賢街道,工作人員向我引薦了她的熟人——75歲的吳柏松。

這是2022年3月23日拍攝的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杭州亞組委供圖)

吳老是土生土長的柯橋人,中學畢業後進入當地的紡織廠,一直幹到退休。他說,家鄉的變化,除了新房子、好環境,還有生活方式之變。

約六七年前,吳柏松放下工作,安享晚年。家鄉成為了亞運會協辦城市,他也過上一種新生活。亞運會攀巖場地——羊山攀巖中心原址是一座廢棄礦山。場地修好後,周邊被改造成羊山體育公園。老吳和老伴每天晚飯後都去公園散步。他說,從沒有想到過柯橋能這麽美。

從前,他在廠房、車間、轟鳴的機器間,為家鄉的發展奮鬥。如今,他在美麗的家鄉安度幸福晚年。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很多人都有和吳柏松相似的體驗。吳老的下一代中,有人繼續在紡織行業工作,不同的是,他們有了更多彩的業余生活。杭州亞運會期間,他17歲的外孫還主動報名當起了城市誌願者。

老人講著講著,我恍然間覺得老人的故事分外熟悉。從1990年亞運會花落北京開始算起,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與中國牽手已過三十余年。諸多體育賽事在中國留下的不僅有金牌與榮譽,更有無數個體育改變城市、改變人生的生動故事。而我自己,也是這個過程的直接受益者。

我小時候的家,就在北京亞運村旁。北京亞運會後,諸多場館對公眾開放,我就在亞運會比賽場館——英東遊泳館裏學會了遊泳。如今,我從事體育報道,或許也有當初埋下的熱愛體育的種子。

三十多年間,中國不斷將體育賽事與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為全球體育賽事的籌辦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同時,這些努力也造福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們。

我不禁暢想,又有多少孩子,因杭州亞運會,愛上一項運動,甚至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呢?

編導:鄧馳旻、李恒毅、余洲洋、李雨芯(實習)

新媒體編輯:趙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