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普集街道三山峪村的小雜糧加工廠投入營運,村裏開辟「線上線下」聯合銷售渠道,訂單紛至沓來。
三山峪村是個山區村,村集體收入薄弱。「多虧了祖營塢黨建工作區,帶我們走上一條富民強村新路子。」三山峪村黨支部書記崔仕興說,黨建工作區幫助他們挖掘特色農產品優勢,成立小雜糧加工廠,小米、綠豆、地瓜、蜂蜜等農產品經過初加工,「飛」出大山。
黨建工作區幹部走訪群眾。受訪者供圖
崔仕興口中的黨建工作區是章丘區創新打造的基層組織形式,目前已建成76個,覆蓋章丘區全部525個行政村。
章丘是個農業大區。章丘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新建說,有的村黨組織缺乏戰鬥力,有的村集體經濟薄弱,還有的村黨組織帶頭人素質能力不適應鄉村治理新要求。
「經過反復調研、集思廣益,今年4月,我們按照地域相鄰、工作相聯、治理相融、產業相近的原則,探索在鎮街與行政村之間設立黨建工作區。」張新建說,他們從區直部門和街鎮優選1185名幹部到黨建工作區任職,參與指導村級協商議事決策,在一線化解矛盾240余件,現場解決問題900余件。
刁鎮街道辛寨黨建工作區柳塘口村村民紀先生,因房子遮陰問題與鄰居產生了矛盾。「沒想到黨建工作區工作效率這麽高,化解了我們兩家多年的矛盾。」他說,自己透過手機小程式將問題反映到黨建工作區,當天下午黨建工作區就聯合派出所、網格員和村幹部到現場調解,最終兩家握手言和。
蘇碼黨建工作區為下轄村引入的生態農業專案。新華社記者陳國峰 攝
每天進村入戶,日均步數超過1萬步,這是任俊鍇從章丘區文化旅遊發展中心到黃河街道黨建工作區後的工作狀態。「身子撲下來,心也沈下來了,離群眾更近了,工作更實了。」從機關到基層一線8個月的時間,他對農村工作從一知半解到現在遊刃有余。
機關幹部下沈,還有效帶動農村產業發展。據張新建介紹,黨建工作區透過區域整合、村企聯建,打造43個產業聚合體,謀劃90多個產業專案,其中13個專案建成達效,惠及57個行政村,村均增收近50萬元。(記者陳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