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或淵視點:南韓瑜組團親美;馬英九成都「和中」,統一去哪了?

2024-12-22新聞

1月20日特朗曾就職典禮。

傳出島內將派出以「立法機構」院長南韓瑜為首的由「藍綠」組成的超大賀團赴美國參加就職典禮,「參拜」特朗普。

藍綠剛在「立法機構」大打出手,但一提到美國馬上握手言和,團結媚美。

所以美國是藍綠的「共父」。

而結束哈爾濱行程的馬英九一行再次趕往成都,繼續享受被其稱為「中華民族」的大好河山。

所以你發現了什麽?

南韓瑜在2018年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掀起「韓流」,加之民進黨內部的分裂成功當選高雄市長,一時風頭無兩。

但得意之余,便開始忘形,被藍營部份人鼓動著參加了2020年島內地方選舉,結果被蔡英文狠狠踩在地上摩擦,他也成就了蔡英文島內選舉史上最高的817萬票。

南韓瑜也被綠營乘勢罷免了高雄市長,狼狽下台。

雖然其不敵蔡英文,但因其在國民黨內不可動搖的人氣,所以還是在藍營獲得「立法機構」多數票後被拱為「院長」,開啟政治第二春。

但你以為當初被兩岸皆看好的南韓瑜上台後,有了一定權力時會以一個中國人的情懷來真心推動兩岸的「國族認同」,並積極推進統一,哪怕是「和平統一」嗎?

答案是否定的!

南韓瑜上台後,事實給自己的定位是服務藍綠,做一個兩方勢力的「共主」,最大程度地擴充套件他的權力。

這一點與當初的馬英九差不多,在台上握有權力時怕得罪民進黨而不敢對被毒害的教材撥亂反正一樣。

在韓、馬最有權力及條件反對「台獨」,推動統一時他們什麽都不做,下了台為了維持熱度搞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意義何在?

馬英九帶領副熱帶的台青來到寒溫帶的哈爾濱賞雪那當然是很好玩了,但這種「好玩」的體驗會化成一種有關兩岸「統一」推動的實踐嗎?

這完全是兩個話題,就像我去了美國大峽谷見識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回到中國後百分之百還是不相信美國是什麽「天選之國」。

明白了這點很重要,如果把有關「統一」的重心寄托於此,絕對是一種惰性。

南韓瑜組的這個參拜團事實對特朗普接下來的台海政策構不成任何影響。

這不是這個訪團所考慮的,這方面的事情台灣人沒有任何話語權,只能聽天由命,他們是以見到特朗普為榮,把能親自參加了這個「大場面」當成回島後吹噓的本錢。

「台獨」頑固分子王定宇則故意出來講,要「參拜團」以藍綠比例原則來分配赴美名額,他是非常想去。

可見島內藍綠在去美國見特朗普這件事時都有高度的一致性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親美。

而你再對馬英九最近頻繁來大陸「交流」進行總結就是——「和中」。

因為馬英九來了大陸三次,即便在他的列祖列宗前淚流滿面時也沒有勇氣當眾講出——兩岸要統一!

所以,我們只能把馬英九的大陸行定位成「為了和平的交流」,而不是「為了統一的交流」。

#深度好文計劃# 事情到這就有些「細思極恐」了,因為在「親美」與「和中」中間再加上一個「友日」就成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美國講了「國民黨不是一個統一的政黨,而是一個親美的政黨」後對國民黨立場的表述—— 「親美、友日、和中」。

朱立倫用「親中」而連「親陸」都不用本質就是一種「獨台」;況且還要把美國和日本排在中國大陸前面。

其否認「九二共識」,完全是美國利益的代言人。

這時候再看南韓瑜和馬英九,不是一個正在組團「親美」,一個組團「和中」嗎?這不正是朱立倫代表國民黨所提出的國民黨發展路線嗎?

這不就是國民黨一個高級的PUA嗎?

把統一放在哪裏了?

幾次的巧合不能不讓人產生疑問,馬英九幾次參訪大陸的時間都是島內「台獨」分子最囂張的挑釁時刻。

如果馬英九先生站在大陸大喊一聲「我要為推動兩岸統一盡一份薄力」那我們承認那是他與「台獨」分子的一種鬥爭;反之,就有變相掩護之嫌。

難道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