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美國熱炒「中國經濟脅迫」意欲何為?

2023-07-31新聞

7月27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美國經濟安全:應對經濟脅迫和日益增長的競爭」為主題召開聽證會。負責國際事務的美國副財長傑伊·香博和負責經濟增長、能源與環境的副國務卿約瑟·費爾南德斯作證詞時均表示,中國「經濟脅迫損害了美國國家安全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成為美國和盟友當前最主要的經濟挑戰。

配圖/視覺中國

事實上,美國炮製的「中國經濟脅迫論」醞釀已久。2021年10月,美國眾議院推出「反中國經濟脅迫法案」;2023年,美國參議院推出「反經濟脅迫法案」。美國參眾兩院都把矛頭指向中國,將中國「意圖以經濟施壓損害他國,實作戰略和政治目的」定性為所謂的「經濟脅迫」。當前,美國再次大肆炒作這個議題,具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中國的經濟反擊讓美國倍感壓力。 拜登政府自執政以來,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安全化和意識形態化,采取系列措施對華無底線經濟施壓。面臨美國的經濟霸淩,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反擊措施,讓美國壓力大增。美國急於給中國扣上「經濟脅迫」帽子,以受害者姿態團結經濟夥伴,共同對中國施壓。

第二,以「經濟脅迫論」替代「疫情中斷論」。 過去幾年,美國下決心對華采取了產業「脫鉤」和所謂「去風險」,拉開架勢與中國進行產業競爭。疫情時期,美國把疫情導致的全球產業鏈中斷歸咎於中國,以產業安全為由加緊構築排華產業鏈。疫情之後,美急需新的敘事邏輯,找到產業排華的新借口。而「經濟脅迫」幾乎與所有安全、主權、人權、意識形態和利益觀的問題聯系在一起。美國急需以它為新理由,推動各方減少對華經濟依賴。

第三,團結盟友的戰略之舉。 自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後,美國引領盟友在各個領域構築排華「小圈子」。而炒作「中國經濟脅迫論」,擡升來自中國的風險,可以鞏固美國和盟友之間的關系,為其戰略利益服務。費爾南德斯作證詞時表示,應對「中國經濟脅迫」可以促進G7框架下的合作。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五眼聯盟」國家財長召開會議,加強應對「中國經濟脅迫」的情報產品共享,將經濟問題與情報和安全問題混為一談,意在夯實反華具體合作,進一步坐實反華盟友圈。

第四,惡化中國營商環境。 疫情之後,中國經濟表現出了強勁的韌性和復原力。這是美國和西方盟友不願意看到的。他們投擲所謂「經濟脅迫論」,歪曲抹黑中國對在華外企施壓。其意在擾亂惡化中國營商環境,希望看到更多的在華企業減少投資、轉移產業鏈至國外,配合美國「在岸」「友岸」和「近岸」政策,徹底掏空中國產業鏈的「家底」,重塑美國主導下排除中國的全球產業生態系。

配圖/視覺中國

更需要關註的是,當美國一味以「經濟脅迫」抹黑中國的時候,它自己卻是全球的最大經濟脅迫施暴者。截至2023年7月,美國財政部將全球12631個經濟實體納入「特別指定國民制裁清單」,13家企業納入「非特別指定國民制裁清單」。美國利用金融霸權優勢,對他國政府、企業和個人肆意制裁,擾亂營商環境和經濟秩序。、

同時,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出口管制作為經濟施壓的最有力武器。截至2023年7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域分別將567家、2520家、223家、71家全球各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個人拒止清單」「實體清單」「未經證實清單」「軍民兩用清單」。其中,中國成為美國經濟霸淩的最大目標。

不論國際風雲如何突變,美國如何抹黑中國。中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全面實施平等待遇,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2022年世界銀行釋出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升至第31位元。這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中國營商環境投下的信任票。

近期,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切實最佳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這意味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了機遇和希望。美國炒作「中國經濟脅迫」的小伎倆,阻擋不了中國經濟崛起的歷史腳步。

作者: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助理

編審:高霈寧 郭素萍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