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最佳化長江經濟帶高質素發展協同機制

2024-10-15新聞
作者:吳鋒剛(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於「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強調,要推動長三角地區更好發揮高質素發展動力源作用,要最佳化長江經濟帶發展機制。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經濟總量接近全國一半,具有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其中,長江經濟帶下遊的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是中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黨中央高度重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素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兩項重大國家戰略作出了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素發展,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輻射全國」,昭示了這兩項國家戰略可以統籌聯動、相得益彰,進而推動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1.0版即以生產協同為主,前進演化為區域協調發展2.0版,即包括生產和開放、創新等方面的協同發展,以實作【決定】提出的改革目標。在這個前進演化過程中,長江經濟帶應該且能夠對全國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區域協調發展呈現以生產協同為主的局面,即東部地區開放先行、積極參與全球分工、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同時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低端產能溢位;中西部地區輸出勞動力,並透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較低要素成本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當前,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依然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長江經濟帶必須在不斷強化長三角「創新源」「開放極」作用的同時,啟用長江中上遊的創新要素和開放條件,以率先形成區域協調發展2.0版的全流域分工合理、協同高效的生動局面。
長三角地區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又是發展先鋒,創新能力強、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高,2023年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達36.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占全國比重超過40%,要探索更多的制度型開放經驗,成為對接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極」,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要成為聯動長江經濟帶、輻射全國的「創新源」乃至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長三角地區還要發揮國內國際雙迴圈中心節點和戰略連結的關鍵作用、扛起最佳化長江經濟帶高質素發展協同機制的重要責任,把長江中上遊地區作為發展腹地,也作為創新效益釋放地和抵禦外部沖擊安全區,納入其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支撐範圍。
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創新要素和開放條件各具特色,科技創新基礎、科技人才隊伍、產業發展體系在總量上已經頗具規模,而要按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長江中上遊地區要正確處理分工與協同、創新與風險的辯證關系,既要加強工業化、城鎮化和數智化等基礎設施「硬」提升,更要註重營商環境、技能提升和創新氛圍等「軟」最佳化。不僅要關註政策的統一性和規則的一致性,更要註重執行的協同性,培育尊重企業家、尊重原始創新、尊重市場規律的社會風氣,積極培育本地科技型初創企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長江中上遊地區要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聯動的創新思路,真正把各類人才的創造性激發出來,因地制宜開發具有區域特點的技術套用場景,探索適合內迴圈的新質生產力最佳化組合方式,逐步培育出本地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形成內生的新質生產力,以此對接國內外先進研發中心,驅動經濟高質素發展。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