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大陸學術界對英美或許有誤判?兩國真的就敢武力幹涉台灣問題嗎?

2024-01-25新聞

一些學者提出大陸學術界對英美的一些行動可能存在誤判,引發人們對英美是否會采取武力幹涉台灣問題的擔憂。不過,美國是否敢於使用武力幹預台海戰事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不能輕易下結論。

在軍事沖突的可能和收益不匹配的情況下,美國不會輕易行動。畢竟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若美軍想占中國的便宜,困難重重。

但如果英國站在美國一邊,形勢可能會發生變化。英國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如果在某些問題上與美國緊密合作,英國有可能借此煽動爭端,動搖中美之間的關系。

因此,英國有可能會在背後煽動。例如,對於華為的制裁,英國的角色不容忽視。澳洲和英國都已經在立法層面禁止華為進入其市場,這對華為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戰。

英國政府決定停止購買華為的新器材,並計劃在2027年之前將所有已在通訊基礎設施中使用的華為器材拆除,盡管該決定引發了一些反對聲音。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英國在很多問題上都緊跟美國的政策,例如此次俄烏沖突之後,英國也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英國的歷史背景對其對外交往具有深遠影響。在二戰後,英國失去了全球大部份的殖民地,僅剩下少量。這種情況使得英國必須緊緊跟隨美國,以保持其地位和優勢。

為了防止美國對其過分關註,英國會盡全力挑起與美國的矛盾,即使這些矛盾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英國與這些國家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英國仿佛是「戲精」,一方面被美國操控著,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成為他人的棋子,甚至試圖再次達到巔峰。

對於英國的微妙心理,美國自然是了如指掌的。因此,英美兩國之間存在一種相互牽制的關系。如今英國只能透過與美國的聯盟來維持其地位。

同時,美國也需要英國作為其在歐洲的盟友,支持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因此,兩國之間的利益是緊密交織的。

英國在外交上緊跟美國的步伐,尤其是在對付中國的問題上,兩國立場驚人的一致。盡管英國從中受益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對大陸收台的問題,英美或許有心無力。

從兩國當前的態度和準備來看,英國可能不具備直接武力幹涉的能力。事實上,他們都支持一個「一個中國」的原則,沒有公開支持台灣獨立。

其次,即使出現一定程度的軍事沖突,我們認為英國可能會像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一樣,在外交上領先美國發出譴責,但不太可能提供大規模的軍事援助。

更關鍵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美國的軍事力量才是具有實際威懾力的。在這方面,美國的海空力量會在台海附近進行高強度的戰略偵查,以評估他們是否有出兵幹涉的機會,以及勝算如何。

當評估認為無法大規模登陸台灣島進行阻擊作戰時,他們將迅速出台針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政策。英國會借此表明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立場,將在與中國大量的經濟合作領域采取行動。

這是英國對華政策最可能的走向。作為非歐盟國家,英國在制裁政策上更具靈活性,甚至可能利用自己的政策調整優勢從歐洲整體對華經濟制裁中獲益。

總而言之,台海局勢緊張時期,英美對台灣的幹涉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爆發軍事沖突,西方國家也不會像有些人所猜測的那樣直接介入其中。

同時,我們還需註意,制裁是一種相互影響的行為,西方國家也擔心中國的反制措施。因此,我們應該透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台海問題,避免采取軍事手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結論總的來說,從公正中立的立場來看,英美兩國並沒有直接插手台灣的企圖,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存在著互相牽制的因素。

對於英國來說,其主要的得益還是透過維持中美關系的平衡來保持其在全球的地位,而非直接參與台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