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什麽?

2024-02-13新聞

一般來說,經濟危機是指一國或多國經濟活動出現嚴重萎縮、失業率上升、物價下跌、金融市場動蕩等現象的時期。經濟危機通常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引發政治和社會的動蕩和變革。

那麽,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什麽?為什麽會發生經濟危機?

當前教科書對此有比較標準的回答:經濟危機的本質是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

但我認為,無論是需求還是生產,都只是經濟危機的直觀表現和結構。要說經濟危機 真正的本質 ,我想是 經濟周期本身

一、表象——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

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市場上供給的商品或服務超過了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價格下跌、利潤下降、庫存積壓、投資減少、生產停滯、就業減少等一系列問題。

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是經濟危機的直接表現和結果。 當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經濟危機。

例如,在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泡沫,導致房價暴跌、抵押貸款違約、金融機構倒閉、信用緊縮等問題。這些問題進一步影響了美國和全球的消費、投資、出口等需求,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

二、實質——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 是指一國或多國經濟活動在一定時間內呈現出波動性增長或下降的規律性變化, 通常分為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

值得註意的是, 蕭條和繁榮階段,經濟都有自我強化的趨勢 。而在衰退和復蘇階段,則相對復雜和震蕩。

經濟周期 的幾個 基本特點

1.凡是市場經濟,皆有周期。而經濟危機和繁榮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周期。

2.經濟危機的另一面,就是經濟繁榮。繁榮與危機交替往復。

3.危機的程度往往與同一周期中的繁榮程度一致。


以中國為例

40年高速發展後,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表現為增速放緩、內卷加劇等。這些波動是中國經濟周期的正常表現,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

其危機的程度會取決於過去四十年刺激經濟的程度。

探究經濟周期產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 人類行為和心理因素

人類行為和心理因素是不穩定和不可預測的,它們受到各種外部刺激和內部動機的影響,導致了需求和供給的波動。

例如,在擴張期,人們對未來過於樂觀,傾向於過度消費和投資,推動了需求的增加;而在衰退期,人們對未來過於悲觀,傾向於過度節約和減少投資,導致了需求的減少。這些需求波動又反過來影響了生產、就業、物價、利潤等實體變量的變化,形成了一個 自我強化的正反饋迴圈

第二, 市場失靈和政府幹預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和資訊,導致了社會福利的損失。市場失靈有多種原因,例如: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競爭、不完全資訊、不確定性、不可分割性等。這些原因使得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供求關系和社會成本收益,導致了資源配置的偏離和效率的降低。

政府幹預是指政府透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手段來影響經濟活動。政府幹預有時可以糾正市場失靈,提高社會福利;但有時也會加劇市場失靈,降低社會福利。政府幹預有多種原因,例如:政治動機(如選票和黨爭)、維護社會穩定、誤判誤解、部門協調失靈等。這些原因使得政府政策不能及時、準確、有效地應對經濟波動,甚至會引發或加劇經濟波動。

可以這麽說,只要發展市場經濟,就必然會有高峰和低估。然而,在現代經濟危機中,央行很多時候都起到了放大危機的作用。一些美麗的國家,為了選票或粉飾太平,維持特權利益,刻意延遲低谷的結果,往往是擴大經濟危機。

第三, 技術進步和創新

技術進步和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但也是經濟波動的重要源泉。

技術進步和創新具有不確定性、不均衡性、不可逆性等特征,導致了供需結構的變化和生產力水平的跳躍。這些變化和跳躍又反過來影響了人們的預期、行為和心理,引起了經濟活動的波動。

技術進步和創新 也是跳出當前經濟周期, 創造新的復蘇和繁榮周期 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當前中美科技戰的底層原因。

三、總結

總之,經濟危機的本質是需求不足和生產過剩,但 根源是經濟周期本身

而經濟周期,則是由人類行為和心理因素、市場失靈和政府幹預、技術進步和創新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施策者的角度 看,應該正視經濟周期的存在和作用,克制對正常危機的恐慌心態,合理調節需求和供給的關系,緩解危機帶來的失業、經濟挫折和社會緊張趨勢,逐步恢復經濟信心。

個人的角度 看,在蕭條和繁榮自我強化周期,經濟發展有著強烈的不可改變的方向,這時候不易做出決策錯誤,適合激進投資。而在衰退和復蘇期,積累能力、人脈和經驗,建立較為保守的投資組合是最佳策略。

最後,推薦一本我很喜歡的, 從債務角度清晰闡述經濟周期 的著作:

看更多好文,關註知乎、公眾號同名Swen View

星球:Swen的經濟與成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