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多措並舉,辦好孩子撫養教育、年輕人就業成才、老年人就醫養老等民生事——
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撫養教育,年輕人的就業成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這些事辦好。現在,社會節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我們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讓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邁上新征程,我們要繼續紮紮實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用更多有溫度的舉措和暖民心的行動,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本版今起推出「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欄目,展現各地各部門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實踐,為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而作出的努力。
——編 者
安徽黃山屯溪區雙職工家庭——
辦好托育機構 順應家長需要
本報記者 羅陽奇
「老師今天帶你做什麽了?玩得開心嗎?」下午5點半,下班後的錢進還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門口接上2歲多的孩子。
錢進家住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她和丈夫都有自己的工作,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孩子1歲之前,都是由錢進的母親幫忙照料。可是2022年4月,母親因為摔角骨折,一時無法照顧孩子。「我當時特別焦慮,孩子沒人照顧,但也不想辭掉工作。」錢進說。
最後,經過同事介紹,錢進得知居住的小區附近開辦了一家普惠性托育機構。「我們馬上去現場了解,發現他們非常專業,老師都有從業資質,在孩子的照料和課程上有周到的安排,收費也合理。」錢進說。一年多後,說起孩子的變化,錢進非常欣喜,「現在能自己穿衣吃飯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好了不少。專業托育機構順應了我們家長的需要。」
屯溪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洪建淑表示,目前,屯溪區已有托育機構19家,另有22家幼稚園開設了2—3歲幼兒托班,共有托位2028個,每千人托位數達6.7個。「我們還對公辦普惠性托育機構,按照不低於每名幼兒每年6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民辦普惠性托育機構按照每名幼兒每年4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連結】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中國現階段3歲以下嬰幼兒數量約4000萬,超過三成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托育機構約7.5萬家,提供托位約350萬個,每千人口托位數約2.5個。為進一步減輕家庭撫養負擔,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已提高到2000元。加大專業人才培養,目前已完成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設定備案的高職院校有661所,完成早期教育專業設定備案的有257所。
(本報記者楊彥帆整理)
河北元氏縣宋曹中心小學學生——
學校設施升級 享受優質課程
本報記者 邵玉姿
冬日清晨,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宋曹中心小學的教室裏,傳來瑯瑯讀書聲。一年級1班的講台上,00後教師葛玉爍正使用「智慧黑板」授課。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跟著動畫一起學習拼音。「‘智慧黑板’連線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讓鄉村的孩子們一樣可以享受到名校的優質課程。」葛玉爍介紹。
六年級1班的趙思彤最喜歡的是3D打印課。「以前只從網上看過3D印表機,沒想到現在自己也能親手操作。」她邊說邊從書包裏拿出不久前在課上打印好的冰墩墩模型向記者展示。
宋曹中心小學副校長楊振山說,學校標準化操場建起來了,教學樓翻新了,還配備了智能機器人、3D印表機等教具。縣裏還為學校新招聘了9名年輕教師,補上了音、體、美等專項課教師不足的短板,開設了3D打印課、編程課等新課程。「我們的學生人數比5年前翻了一番!」他說。
「自2018年開始,元氏縣透過特崗教師公開招考等方式補充鄉村教師935名。」元氏縣教育局副局長曹美宏介紹,2023年,元氏縣共撥付資金5766萬元用於校舍修繕、教學器材購置等,大大提升了鄉村小學的教學環境和設施水平。
【連結】2023年,中國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專案工程,中央安排330億元,持續改善農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約3500萬名鄉村學生。實施「特崗計劃」,每年為中西部農村地區補充超過5萬名教師。超過1萬名「優師計劃」定向師範生,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繼續儲備優秀教師。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總量增至8.8萬余條,向農村學校免費共享。
(本報記者吳丹整理)
哈爾濱工業大學應屆畢業生——
老師指導幫扶 助力實作就業
本報記者 祝大偉
「找工作也是一次歷練和成長。」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聶法儒,忙碌近半個學期,寒假前夕如願簽約心儀的單位。
在剛結束的學期裏,學校系列招聘和專題指導活動月接連不斷。去年10月份開始,聶法儒就在校園宣講會上投簡歷、面試。聶法儒坦言,在找工作過程中,自己壓力不小。他來到學校一對一職業輔導咨詢室尋求幫助。「這些專案參與經歷、社區誌願服務經歷,都特別好,可以寫到簡歷裏。」輔導老師不但幫他解決了困惑,還精心修改簡歷,講解溝通技巧。
「要用好學校提供的就業平台。」輔導老師囑咐。聶法儒回去後就跟作為「就業推薦官」的學院輔導員段夢達進行了溝通對接。聶法儒在段夢達幫助下,完善了簡歷。隨後,段夢達幫助他投遞簡歷、約定面試,全力爭取應聘機會。去年12月末,聶法儒應聘成功。
近年來,哈爾濱工業大學持續打造線上線下職業輔導咨詢室和生涯實踐館,年累計服務學生數量2000余人次;同時,對就業困難學生實作分類精準幫扶,確保「穩就業」「保就業」一人一策一案落實。
【連結】2024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79萬人,同比增長2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推動各地落實落細各項穩崗擴就業政策。大力拓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深入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推進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支持中小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進一步最佳化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招錄及各類升學、職業資格考試等時間安排,同時繼續組織實施「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特崗計劃」等基層就業專案。
(本報記者吳丹整理)
重慶工商學校學生——
參與企業實訓 提升技能本領
本報記者 劉新吾
畫圖、焊接、偵錯……在重慶工商學校實訓室裏,電氣執行與控制專業學生宋鑫正專心致誌制作遙控手柄。
到這所中職學校學習後,宋鑫不僅學懂電子產品原理,還學會使用電子元器件制作電子產品。在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宋鑫榮獲中職組智能家居安裝與維護團體一等獎。按照學校培養計劃,他將在電子企業從事產品偵錯等工作,可以獲得不錯的收入。
與宋鑫類似,一大批學生在這裏成長成才。「學生成長得益於校企融合。」重慶工商學校校長朱澤彬說,「為幫助學生提升技能本領,學校與企業合作,打造‘訂單班’,企業直接參與學生的培養實訓過程,讓學生了解一線需求,更好提升自己。」
自2009年起,重慶工商學校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教結合辦學模式,與近200家企業建立起合作緊密的就業基地網絡。2015年8月,重慶工商學校試點「現代學徒制」,學校和企業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企業資深員工到校培訓,讓學生到企業一線實地學習。江津區教委主任徐寧表示,近年來,江津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辦學模式,全面提升職業學校教學質素、辦學水平糊服務能力。
【連結】2022年,中國共有職業學校1.12萬所,在校生3478.5萬人,共有教職工171.5萬人。目前,職業教育設定1300余種專業和12萬余個專業點,覆蓋國民經濟各領域。
職業教育聚焦人才培養質素,啟動實施了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高職高水平學校和專業建設,校長書記「訪企拓崗」,支持各地探索職教高考改革,建設高水平專業、課程、教材、師資和實踐基地,切實提升了職業學校育人水平,拓寬了學生多樣化成長成才通道。
(本報記者吳丹整理)
湖北通山縣石壟村老年人——
鎮裏看病拿藥 省時省力省錢
本報記者 吳 君
徐金凡今年67歲,是湖北省通山縣南林橋鎮石壟村人,6年前查出高血壓後,每個季度都會到鎮衛生院來做檢查。
「鎮衛生院專門為老年人開設了患者診斷室。」徐金凡說,這幾天有些感冒,身體也不舒服,就想來鎮裏拍個片看看。現在鎮衛生院就能做B超和心電圖,還有搶救室、胸痛救治中心、心律不整防治站,小病慢病再也不用去幾十公裏外的縣醫院了。
近些年,通山縣不斷加強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醫共體建設,定期派醫生到鄉鎮衛生院坐診,並設立了縣、鄉、村「心電、影像、檢驗遠端會診中心」和「遠端醫療服務會診中心」,實作了鄉鎮衛生院心電、影像中心全覆蓋,能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看病需求。
「高壓130,低壓80,血壓比較穩定,心律也正常,只是有些感冒,要註意飲食、多休息。」做了基本檢查後,醫生給徐金凡開了藥單,叮囑道,「這些藥如果吃完了,可以直接去村衛生室拿。如果突然不舒服,可以聯系村裏的家庭醫生尋求幫助。」拿著單子,徐金凡來到了醫院的一站式服務視窗。「鎮衛生院掛號是免費的,醫保報銷後普通病花不了多少錢。」徐金凡掏出醫保卡,「今天一共只要幾塊錢,刷卡就能結算,看病很方便。」
【連結】202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為89元,新增經費重點強化對老年人等群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國不斷以農村為重點,壯大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加強全科、康復、護理等方面的人才引進,加強人員在崗培訓,提升基層醫務人員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廣「縣管鄉用、鄉聘村用」政策,讓更多優秀醫務人員在基層留得住、用得上。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2023年招聘大學生鄉村醫生超過5000人,農村免費訂單醫學生有4800多人完成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
(本報記者楊彥帆整理)
陜西西安臨潼區老年居民——
服務專業周到 養老不出社區
本報記者 原韜雄
老人們的一首合唱,引來陣陣掌聲。1月5日,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陵街道秦陵科技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一場演出正在進行。
72歲的張冬瑜是社區聲樂興趣班的班長,當天她特意化了淡妝,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社區養老中心建成,我們的活動場地面貌煥然一新,還有專業的聲樂老師作為誌願者給我們講課呢。」張冬瑜笑著說。
老人們不僅能夠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進行多樣的文體活動,還能享受針灸、推拿、按摩等理療服務。張冬瑜的母親今年96歲了,有腰痛的毛病,「我就經常帶她來,出了家門就到,再也不用跑遠了,特方便。」
秦陵科技社區黨支部書記劉丹介紹:「我們社區有1745位60歲以上老人,占社區人口的45%。社區醫務室開設全科、中醫科、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科室,目前已經為1301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
最讓張冬瑜高興的還是養老食堂,「每天的飯菜葷素搭配,價格實惠。」張冬瑜說,「瞧,走廊、桌椅都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吃飯的時候還能跟鄰居們聊聊天,多好!」
【連結】截至2022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萬人,占總人口的19.8%。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38.7萬個,養老床位合計829.4萬張。各地探索構建可持續、可推廣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模式和保障機制。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更美好」行動,截至去年9月底,已建成家庭養老床位9.2萬多張、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19.76萬人次,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75.67萬戶。老年人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分別惠及3434.6萬、491.6萬、92.4萬老年人。
(本報記者李昌禹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