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增城區的新塘高鐵站片區
在歷史行程中,廣州增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近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正式批復,將中心城區、東部中心、南沙新區列為「三個城市核心」。作為東部中心的重要組成部份,這是增城第一次被上升至廣州城市發展戰略歷史上的最高高度,而且與其他兩個核心區處於同等重要的定位。
時間再往前,廣東省委作出重要決策部署,打造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素發展引領區,並將其納入【2024年廣東省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素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工作要點】。根據部署,增城與廣州從化區、惠州博羅縣、惠州龍門縣簽訂合作共建協定,將片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花園、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城鄉等值發展實驗區、嶺南特色的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
增城深知這是使命。省委、市委高度重視增城,賦予增城廣州東部中心開發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素發展引領區規劃建設「雙輪驅動」重大發展機遇,是信任也是期待。從城市更新叠代看,這種時代際遇,一定離不開自我奮鬥。
發揮地理位置優越性,提升交通樞紐能階。增城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內灣」,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線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重要節點。增城加快構建行內外暢大交通格局,目前已擁有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鐵路樞紐站,軌域交通7條,其中國鐵3條(廣汕鐵路、廣深鐵路、廣石鐵路)、城際2條(穗深城際、新白廣城際)、地鐵2條(地鐵13號線一期、地鐵21號線)。在新塘站,無論是前往深圳、廣州還是其他大灣區城市,都能享受到高鐵帶來的極致速度。以新塘站至廣州東站為例,僅需短短14分鐘即可到達,大大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讓商務出行、旅遊觀光變得更加便捷高效。此外,新塘站還連線多條高鐵路線,數小時即可直達全國多個主要城市。
堅持制造業立區,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增城堅持制造業當家的戰略布局,培育「芯、顯、車」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以智能傳感器和芯片制造領域為例,布局增芯、越海、廣東微技術工研院、中微廣州等一批能階高、帶動力強的骨幹專案和增城高端電子資訊新材料產業園專案,覆蓋集成電路「四梁八柱」中制造、封測、裝備、材料和平台等關鍵環節,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雛形初步形成。今年1至6月,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977.94億元,同比增長4.9%,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0.2%、13.0%。同時,全區工業投資145.7億元,占全區投資的36.6%,同比增長34.3%。其中,先進制造業投資在去年同期高增長的基礎上保持良好勢頭,完成投資104.4億元,同比增長65.4%。
改革發力、政策給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財政資金「補改投」模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統籌推進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台建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引資引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平台建設為例,大力實施創新平台提升行動,重點布局戰略科技平台,聚焦打造產業創新平台,透過加快各類創新平台建設、進一步提檔升級孵化平台、進一步提速增效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等舉措,不斷服務和推動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02%,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93家,集聚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型顯示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國家級人才團隊20個,大學教授團隊22個,首次入選「賽迪創新百強(2024)」榜單。
向「山」突破,高標準編制詳細規劃。增城積極參與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素發展引領區規劃建設,高標準編制增城片區「1+6」詳細規劃,堅持邊規劃邊建設,近期梳理產業、交通、公服一批重點專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女子半程馬拉松等重大文體活動,打響「跟著賽事來增城旅行」品牌。同時增城推動構建跨區域合作發展新機制,深化與兄弟區縣規劃、資源、設施、風貌、改革五個協同,攜手共建「最美旅遊公路」「最美增江遊」專案,推出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素發展引領區紅色旅遊精品路線,共塑「魚躍龍門、修成正果」組合IP。
探索「外綜服+跨境電商」,探索出口新路徑。走進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在增城西站,貨櫃交錯起落、貨車有序進出,伴隨聲聲汽笛,中歐班列從月台緩緩開出,呈現一派繁忙景象;在冷鏈中心專案現場,建築運輸車輛來回穿梭,一幅火熱朝天的建設場面。當前,增城西站執行路線通達15國29城,今年以來累計開行國際班列209列,發運量占全市50%、全省41%,路線利用率位居全國前列,推動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加快打造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大灣區國際班列集結中心。
新機遇、新篇章。面對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重任,迎來戰略機遇的增城正以改革促發展,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加速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集聚地,擔當廣州高質素發展動力源。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何敏輝
通訊員 何秋玲 區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