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不久前已全面完成督察進駐階段工作,共公開通報25個典型案例。督察曝光了哪些共性問題?下一步會如何發力?「新華視點」記者就此進行了梳理和采訪。
違規排汙、采礦集中多發 一些老問題久拖不決
「與此前督察相比,同類別的案例觸目驚心程度有所減輕,反映出各地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但與黨中央的要求、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還有不小差距。」一名督察人員說。
督察組公開通報了福建、河南、海南、甘肅、青海5省共25個典型案例:化工園區違法違規排汙、違規開采礦產、生活汙水收集處理不到位、沿海防護林保護不力……本次督察以來,5省共約談黨政領導幹部623人,問責黨政領導幹部289人。督察組每到一地,都受到社會廣泛關註。
督察「利劍」再次「出鞘」,切實傳導壓力,推動高質素發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共性問題集中多發,部份地方存在生態環保問題久拖不決、整而未改等情況。
2023年10月11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天津橋西北角排口直接向北川河排放汙水。督察組供圖
首先,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問題依然突出。
督察發現,5省均存在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不夠、統籌謀劃不足,生活汙水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滯後、管護不善等問題。
海南省儋州市生活汙水收集主幹管嚴重缺失,只能用城市排洪箱涵收集生活汙水,雨季大量雨汙水直排光吉河,導致下遊水體黑臭。青海省西寧、海東兩市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歷史欠賬多,汙水處理廠建設滯後,排水管網中雨水、汙水管道多處混接錯接,汙水溢流或直排影響周邊河流水質。
2023年11月30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瓊中縣什運宏興石料場礦區生態修復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督察組供圖
其次,越界開采、假借生態修復之名采礦破壞生態問題多發。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記憶體在非法采石破壞生態行為。瓊中縣什運宏興石料場位於海南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這裏禁止從事開山、采石、采礦等活動,但該企業於2020年10月1日至17日違法爆破6次,並持續生產,僅2022年下半年加工石料出庫量就達3.7萬噸。2020年9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批準兩個礦山的「生態恢復治理」專案,但專案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采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老問題久拖不決、整改不「真改」等情況。
比如,針對第二輪督察指出河南省周口市地下水超采問題,河南省整改方案明確2022年底前建成南水北調擴建工程,進行水源替代,實作南水北調水替代地下水源,但沈丘縣至今仍未完成。2009年至2020年,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州縣兩級政府和企業針對有關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先後制定各類整改方案7份,都提出要限期完成采坑回填、渣山治理、地貌植被恢復等整治工作,但督察發現,治理修復一直進展遲緩,兩個礦區長期開采形成8個相互毗連的露天采坑,邊坡堆放大量棄渣,山體留下多處瘡疤。
對整改不力問題,有督察組成員坦言,地方把好改的問題改了,但是對一些難度大、矛盾多的問題,往往力度不夠。有的地方長效機制不健全,後續投入、措施沒有跟上,部份整改工作虎頭蛇尾。尤其是生態環境治理涉及地方資金壓力,一些地方有畏難情緒,抱著「放一放」的心態。
分類整改施治有力推進
這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推動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一批整改不到位甚至汙染反彈的問題得到查處,一批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得到及時糾正。
督察組公開通報典型案例後,各地黨委和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一些地方省委書記、省長現場督導檢查,推動整改工作。相關市縣迅速行動,采取有力舉措,切實推動問題整改。
——對馬上能整改的問題立行立改、即知即改。
督察組曝光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記憶體在違法違規侵占林地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後,海南省已對258.6畝違法開墾地塊開展生態修復,補種了楓香、秋楓等鄉土樹種17900余株,並就相關企業存在的違法行為開展立案調查。相關地方和部門正在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等。
除公開通報的25個典型案例之外,5個督察組共收到群眾信訪舉報19815件,經梳理合並重復舉報,累計向相關省轉辦13441件。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相關省已辦結或階段辦結11457件。
例如,甘肅省民樂縣接到交辦件稱一處「養牛場氣味難聞」,當地工作人員現場督促企業,及時將廠區內露天堆存和露天氧化塘留存的糞汙清理完畢。
——重點領域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施治。
一些地方的生態環境問題輻射面廣,成因復雜,整改難度大,需要專項行動推動解決。針對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福建省龍巖市全面啟動老舊城區和城中村雨汙管網改造,推進實施覓蹤溯源、控源截汙、清汙分流、排水提標、管理提升五大專項攻堅行動。針對無序采砂問題,甘肅省也提出開展砂石領域專項整治行動,保證整改高質素推進。
——「一案一策」逐個銷號。
因無序采砂問題涉及多家企業,甘肅省要求「一礦一策」拿出整改措施,加速礦山修復、植被恢復和耕地復墾,做到科學依法、全面徹底整改。為解決汙水處理問題,福建省泉州市制定出台立行立改工作方案、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初步明確整改任務和時間表、路線圖,按照「一個問題、一個方案、一個專班」逐項抓好整改銷號。
督察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相關方案,第三輪督察計劃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督察,並繼續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中央企業納入督察物件。
這位負責人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長江、黃河的生態環境保護,長江、黃河流域將是未來督察的一個重點。
記者了解到,按相關部署要求,生態環境部2018年起每年組織拍攝制作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2021年起同步組織拍攝制作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透過暗查暗訪等方式反映流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
他介紹,第三輪督察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將在省域督察中統籌考慮長江、黃河流域督察,要將長江、黃河生態環境警示片拍攝制作納入督察規劃和工作體系。
如何鞏固督察成果,加強整改工作落地?這位負責人說,當前已經建立一系列制度舉措,用來保障各地切實抓好督察整改。包括指導編制督察整改方案,透過實施清單化管理和重點盯辦、建立定期報告抽查制度等手段督促地方抓好整改落實;透過建立驗收銷號制度、開展督導約談和專項督察、實施督察「回頭看」等措施保障整改落實;透過加強督察整改效果的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接受群眾檢驗。
此前中辦、國辦已經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這位負責人表示,各地要認真抓好落實,發揚釘釘子精神,接續用力、緊盯不放,持之以恒做好督察整改「後半篇文章」,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督察整改管理閉環。(記者梁軍、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