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你覺得中國孩子最缺的是什麽?

2023-07-03新聞

缺「有長度的時間」。

01

時間的狹窄性,在日常極其凸顯。從早到晚有七八門課程等待,放學後還有幾科作業,甚至還有興趣班。

暑假期間,對於這將近兩個月的空窗期,我們也習慣將事務安排得滿滿當當,盡量不要浪費時間,盡量把時間用足。

哪怕去一個地方旅遊,我們也可能采取的是「多多打卡」模式,去盡量多的地方,看盡量多的風景。

而就在對時間的充分利用的過程中,我們很有可能,失去了時間。

時間不具有可見性,但恰恰為時間利用者提供了便利。

時間可以被切割為無數個瞬間,每個瞬間充滿了具體的,有績效成果的事務。

一天中的學習是如此,暑假中走馬觀花的旅遊是如此。

人們難以為一件事情,尤其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付出時間,比如看一朵花,聽一聽流水的聲音。

時間寶貴,長時間的關註更為寶貴。

在優績視角裏,判斷時間是否值得花,前提是看這件事是否產出價值。

莫高窟的佛像很值得一看,但莫高窟旁邊的小草不值得一觀。

公共認可的價值,遠遠大於個人的想法。

明明身處自由社會,實際上行為早就被設定好程式。這是一個悲哀的事實。

02

時間切碎以後,註意力也被切碎,長時間地註意一個庸常的事物是不值得的,尷尬的是,神聖事物在數量上又很稀缺。

所以,我們應當將註意力放置於何處呢?

自然是高價值高產出之物上,比如學習,比如工作掙錢。

學習的高價值,體現為成績,和將來可能的好大學和高工作。

而工作的高價值,體現為薪金,和買得起的大房子好車子。

我們的註意力從學習本身和工作本身,轉向能被他人關註的成果。

我們並非為自己的熱愛而學,也並非為自己的熱愛而工作。

馬克思說的「異化」,是我們的「常態」。

為了實作績效,在一個地方做指定任務的學習,和為了某一個他人的指標而努力工作掙錢,這本身是一種被動狀態,即便你對這樣事情絲毫不感興趣,也要聚精會神。而這顯然違背了人的天性。

03

被切碎的時間與違背天性的專註力組合起來,便形成了「超註意力」(來自【倦怠社會】)。

渙散的註意力在不同熱點,不同任務和不同風景之間來回切換,每樣事物投以相對平等的時間,因此,反而無法深入了解一個事物,從而也對建立深度認知產生了障礙。比如對某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對一處風景進行深度了解,我們可能剛剛認識一個同行的夥伴,可能剛剛發現住宿的房間有點意思,但為了趕往下一個任務,我們需要立刻離開,投入下一個任務場景。

在這樣的超註意力中,我們 逐漸失去「觀看」和「傾聽」的能力 。任務太多,時間太碎,註意力便無法凝集,從而,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成為了碎片,當我們走過路過的皆為碎片之時,所見所得也都是碎片, 當所有認知都是碎片中的碎片,人便成為了時間中的「狹窄之人」。

04

長此以往狀態下的人,會形成固定的「無聊模式」。假設一只關在籠子裏的兔子,每隔十分鐘便投給它一根胡蘿蔔,在它等待下一根胡蘿蔔的幾分鐘裏,都屬於「無聊時間」。當我們長期形成走馬觀花的習慣,便會建立一種心理預期——期待更新的,更有刺激的現象發生。如果沒有發生,便會陷入無聊,甚至恐慌。覺得一切都好無趣,內心產生煩躁情緒,甚至覺得生活沒意思。

而無聊 ,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的無聊,一種是主動的無聊。

被動的無聊是在等待他人他事發生,透過他人,施予自己趣味,比如孩子期待遊戲和電視劇,成人期待熱門事件和明星八卦。

主動的無聊則是有意識地放棄「走馬觀花」的刺激感,主動在無聊之中去尋找自身的內心感受,發現生活中的驚喜。

但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人們習慣置身於被動中,將自身的迷茫隱蔽於喧鬧與繁忙之中,一旦他們失去了喧鬧和繁忙,反而會陷入不知所措中去。

現代社會的加速度狀態下,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已習慣了「奔跑」,而非「舞蹈」。

05

從長遠來看,一直在奔跑的孩子,可能會成為優秀的孩子,也有可能陷入「焦慮」和「抑郁」。因為習慣奔跑的人,一旦停止奔跑,目標不存在之時,便會陷入巨大的空虛,難以看到生活的本身和驚喜。

但社會的行程如此之快,我們無法接受時間的浪費,因此,當孩子在「意識」中「舞蹈」時,我們反而認為這是浪費時間。

每個孩子的奔跑都是相似的。有的在做提前學習,有的在練習鋼琴,有的在參加培訓。

但舞蹈姿態,卻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在畫畫中漫遊,有的孩子在書籍中放松,有的孩子在自然裏沈醉,有的孩子,給她一個夥伴便已足夠。

奔跑能幫助孩子走向遠方,而舞蹈能讓孩子停下來,去觀察,去聆聽,去發現自我。

一個時時刻刻在奔跑的孩子,很可能提前進入大家的視野,也有可能提前結束人生真正的舞台。

奔跑和舞蹈,喧鬧和寧靜,追逐與躺下,都需要花費時間,我們看到一面的同時,也要看到另一面。

當意識到了時間的狹窄,我們再去看打破時間狹窄性的可能。

06

打破時間的狹窄,需要主動去建立「時間長度」。

長時間地反復觀看同一個(類)事物,研究同一類領域,比如看同一本書,呆在一個地方悠悠地自在地玩耍,和一個夥伴長時間相處。

甚至長時間的無任何新事發生,單純置身於無聊之中,並在無聊的感受裏,自主去發現內在與外在的「 美好」與「驚喜」。

有長度的時間,才是有生命的時間。

有生命的時間,才能誕生出有生命力的人。

有活潑生命力的人,才會蘊出有新生命的思想,和新生活的可能。

不被安排,因此獲得了自由安排的自主。

不必去做什麽,因此獲得了真正去做的權利和資質。

這兩種,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