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安全管理離不開經常性的監督檢查,不論現場器材設施有多先進,不論人員職業素質有多高,不論現場規劃布局有多合理,沒有了安全監督檢查,現場的安全生產工作一樣很難做到位,現場的安全管理績效一樣很難實作。
監督檢查對現場的安全生產工作來說,是一種督促提升的手段,但是是屬於被動性的安全管理方法,況且也未必能贏得現場的支持與配合。
若要有效提升現場安全檢查的效果,實作現場安全檢查的目標,真正管好現場的安全生產工作,就必須想辦法贏得現場對安全工作的支持,讓現場的被動參與狀態變為主動參與狀態,那麽,在現場安全檢查過程中,除了「查好」,還要做什麽呢?
第一:幫—贏得支持
檢查現場安全,發現不安全因素,是本能,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是本事,單靠現場,未必就能實作。
為什麽呢?
大家都知道,現場不僅要關註安全,還要關註其他管理指標,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安全生產工作方面;其次,現場的人員職業化程度相對比較低,不一定知道如何消除發現的不安全因素。
怎麽辦?
幫,給予現場人員適當的指導,告知現場人員正確的安全做法,告知現場人員正確的安全要求,以便現場人員能按照正確的做法與要求及時糾正,有效降低現場人員整改不安全因素的難度,有效為現場人員整改不安全因素節省時間,同時據此贏得現場人員對安全檢查的支持,有效避免現場的安全檢查成了檢查者的「獨角戲」。
第二:問—求得真相
對待現場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不僅要及時制止消除,更要想辦法防止再犯。
如何實作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真相—問題存在的真正原因,根據真因督促現場采取根治的改善措施,防止因原因消除不徹底、不全面致使安全問題再次出現。
所以,在檢查安全過程中,一定要多問,透過問,一步一步深入,找到安全問題發生的真正因素。因為檢查現場過程中,發現的安全問題,只是一種結果,務必要透過「問」找到問題背後的所有原因,目的:
—利於現場采取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
—利於檢查者深入追蹤問題的真因
—有效杜絕問題再次出現的可能性
—贏得現場對檢查者的信服與認可
—高效提升安全檢查的質素與效果
—真正提升現場安全生產的績效
—有效防止問題出現治標不治本的情況
第三:引—教會思考
檢查現場安全不僅僅是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跟蹤驗證,更重要的是幫助現場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現場的問題意識,所以,在檢查現場安全過程中,不僅要給予方法,更要給予思路,與現場一起思考、分析、討論發現的安全問題,開啟現場追蹤安全問題真因的思路,即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更有利於扶正現場對安全檢查的正確認知與支持配合,督促現場由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由被動執行變為思考執行。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實用手冊
李運華
科技
免費閱讀
第四:回—督促持續
為什麽安全問題整改了,過了一段時間又出現了?
主要是因為安全問題的整改措施沒有得到持續落實,沒有真正形成工作的習慣,只是有效了一時而已。
如何才能讓整改措施得到持續落實?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回頭看」。
透過「回頭看」:
—督促現場持續執行落實整改措施
—督促現場將整改措施納入制度規程
—督促現場將整改措施有效展開
—督促現場將整改措施納入自查範圍
第五:爭—爭取資源
檢查現場安全,發現安全問題,單靠現場的力量不一定能得到有效徹底的解決,需要領導的支持,比如:
—硬件方面的改善
—防護設施的配備
—安全設施的增加
這些都需要資金,若沒有領導的支持,是很難得到有效解決的。
所以,作為檢查者,一定要想辦法幫助現場向領導爭取支持的力量。
第六:獎—給與動力
檢查現場安全,既要善於堵(杜絕安全問題),又要學會疏通(給予動力),否則只是堵而不疏,是很難實作安全檢查的效果與目標。
所以,作為安全檢查者,務必要根據現場的安全檢查結果,向公司申請給予現場一定的獎勵激勵,肯定現場在安全生產方面的付出、進步,給予現場充分的信心與動力,贏得現場對安全的支持,同時擴大現場主動參與安全工作的力量,有效降低現場安全推行的難度與阻力。
第七:培—壯大力量
安全生產是全員的事情,唯有想辦法充分調動現場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唯有想辦法擴大現場參與安全工作的力量,才能真正讓現場的安全工作難度有效降低,持續提升現場的安全管理績效。
所以,檢查現場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發現現場的安全潛在力量,予以重點培養,當好教練的角色,賦能這些安全潛在力量:
—教會這些安全潛在力量做安全的基本技能
—教會這些安全潛在力量監督安全的基本技能
—教會這些安全潛在力量發現安全問題的方法